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超越实践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美学思潮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实践派成为主流。而走向下—个世纪美学的趋势是超越实践美学,建立现代美学体系。五十年代后期展开的美学大讨论初步构筑了中国当代美学的格局,形成了四个美学流派,这就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主张美是客观的社会属性);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  相似文献   

2.
围绕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否定的美学,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否定的芙学在批判理论中的方法论地位;二、否定的美学方法论的悖结及其成因;三、否定的美学方法论的悖结带来的启示.否定的美学的问题提出方式和运思策略决定了它对中外美学研究的影响必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明代教化派戏曲美学的时代印纹,以“和”为审美理想对儒家美学的嗣承和变异,教化派戏曲美学撮要。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学四派理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学中的客观派、主客统一派、客观社会派、主观派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理论视角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立足点,从而造成了相互间的对立,而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心理以及学术本身等方面的原因,几乎使每派在坚持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展开分析推理,评判取舍的同时,都不得不作出某种让步,由此又造成了各派体系内部的矛盾性。而对造成外部对立和內部矛盾的逻辑根源的缺乏自觉,曾导致了大量激烈而无谓的商讨,并极大地限制着当代美学争鸣学术水平的提高。文章认为对当代美学四派理论视角的考察对建立新的美学体系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南京大学凌继尧同志撰写的《苏联当代美学》一书最近出版了。作者在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代苏联美学界在美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和进展,这对我国美学界了解、研究苏联当代美学的研究状况,促进我国美学研究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苏联当代美学》一书着重介绍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苏联美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及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产生和影响。当时引起激烈争论的是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一书中的观点。布罗夫主张美学的研究兴趣应转向人,转向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研究。他的这种“社会派”观点,实破了苏联美学研究中传统的方法论基础,遭到崇尚审美对象自然属性的“自然派”的反对。结果,“社会派”美学家的观点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Л·Н·斯托洛维奇教授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对审美价值等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看法,成为苏联美  相似文献   

6.
阳明"知行合一"所强调的事上工夫,使其心学美学内在地导向了"行动美学",其主旨是突出艺术和美学的美育功能,甚至将美学等同于美育.  相似文献   

7.
曾群浪 《社科纵横》2009,24(10):116-117
赣派民居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本文以现存的赣派民居建筑代表之一流坑古村为依托,从对于包括建筑设计在内的一切设计艺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构成美学法则出发,以线构成为突破点来探讨赣派民居建筑与构成美学。  相似文献   

8.
<正> 发生在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学问题大讨论,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空前未有的美学热潮,一次空前未有的美学大辩论、大普及。经过这次大讨论,大大促进了中国美学思想和美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了美学这个学科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也密切了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思想的联系,使得在世界美学史上长期处于封闭或近于封闭状态的中国美学一下子同世界美学思想接近了。因此人们称这次美学大讨论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发展史上,这次大讨论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也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这次大讨论是怎样兴起的,它的根源何在?以及最初它是怎样酝酿和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60年来共经历了三次"美学热".前两次"美学热"分别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自90年代初发端至今方兴未艾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热潮,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继前两次"美学热"之后兴起的又一次"美学热".在前两次"美学热"中,审美文化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一直处于复杂微妙的关系,当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热潮对于当今时代审美文化如何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展示了一种值得期待的良好端倪.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美学界围绕着美的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中形成了四个学派,即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实践派。各派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在争论中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解释和回答。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深化和发展,论争也主要是围绕着实践派美学的哲学基础和自然美等问题上进行的。我作为一个美学门外汉,自感无力参加上述大家学派的论争,但对美的本质问题也有自己的一管之见,因而对各家之说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秦时期有很多实用化的美学实践和关学主张,以"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美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生态美学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万物并作"主要揭示自然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依生、竟生、共生的生态循环;"天人合一"则要求人的行为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时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都具有明确的美育功能.研究先秦美学家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美学研究以及美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牛宏宝 《求是学刊》2001,28(3):72-79
本文把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作为一典型的阐释学境域.在此境域中,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与阐释显示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性倾向,即用老庄一脉思想所模塑的传统"艺术心性论"来会解西方近代以来的美学,此"艺术心性论"隐蔽地发挥着融合中西--形成新的美学知识范式的结构性作用.由此剖析了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三大家美学思想中未明言的艺术层面和由此产生的对西方美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话语体系中,"欲"由于其本能欲望的指向而受到种种压制,无法在美学领域取得自身的话语权.但从明中叶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解体以及西方文化哲学的渐入,"欲",范畴及其所代表的自然人性开始被重新认识,在美学领域它不仅在理论层面被视为文艺的本体,而且也在文艺实践中得到有效实践."欲"范畴在我国美学话语中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到中期徘徊再到自由嬉戏的三大历史阶段,并表现出进步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深入探讨"欲"范畴的美学内涵和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触及了实践美学的弱点,但其本质也存在局限性.两者的研究倾向表现出一致性,即都是从社会学、文化学、人学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偏离美学的感觉学原意,使中国美学的研究走入了困境.应回归美学原意,从体验的角度建立一种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15.
柏格森(1859-1941)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但由于他的哲学倾向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发展相一致,回答了现代派艺术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而他的学说成了现代派艺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因此,当我们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艺和美学思潮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柏格森的影响。柏格森学说的核心是绵延说和直觉论。所以,我们对他的美学思想,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绵延与审美心理特征柏格森对审美心理的分析,是其绵延说在美学上的具体运用。尽管它只是为阐发绵延说而涉及,所论不多,却颇具特色,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史上和美学史上的贡献不会诠释穷尽.由于后学在他那里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真正的康德已面目全非:主观--客观、形式--表现、存在--思维、审美--伦理.如此阐释也带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矛盾的康德,但如果对这些矛盾做理性层面的剖析,会发现康德美学中的辩证性.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然而,对于一种不可能有确定概念的美本身,这只能是一种貌似科学与真理的时代呼声,它的命运终究是非确定的,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矛盾充斥的<判断力批判>即是一个明证.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的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17.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 ,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 ,比较美学在 2 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2 1世纪 ,比较美学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标志和发展契机主要是 :1.比较美学理论专著问世 ;2 .在高等学府开设比较美学课程 ;3 .比较美学系在重点高校中建立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党校美学研讨会于7月25日至8月6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就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政干部的审美修养和党校美学教学、以及美学理论的其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对有关观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美学劳动主要指第一线服务员工展现出的具有美学特质的特殊服务风格,可经由组织招募、训练及服务接触等过程获得.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式,首次探索性地尝试讨论美学劳动及其与导游服务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法了解目前我国导游员及其管理者对美学劳动的认识、管理和实践,以及游客对美学劳动的要求与评价情况;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以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乐记》"和合"美学思想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成 《学术交流》2004,(6):133-135
"和合"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乐记》是先秦"和合之美"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集中表现了艺术的"和合"美学思想,而且蕴含了和谐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表达"和合"美学思想的基本范式,对中国文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