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林胜 《社会》2002,(9):47-50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婚姻缔结、家庭建立的前提 ,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 ;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 ,特别是择偶标准 ,它总能率先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因此 ,择偶问题一直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若对择偶的理论从内容上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明显的部分 :(一 )择偶标准。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 ,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 ,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  相似文献   

2.
在婚姻问题上,有些人过分强调了它的爱情基础,而忽视了婚姻自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婚姻的责任。人们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于是使得出结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架。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婚姻实践上的某些失误,与这一片面理解恩格斯的原意的观点很有关系,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4.
感情婚姻,有条件的追求,多变而自私婚姻历来都是打上时代烙印的,并受所处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条件、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在我国,近十年来男女青年在婚姻中择偶标准的条件、顺序、侧重点等方面虽然有所改变和不同,趋于多样性,但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条件婚姻这一客观事实的束缚。人一旦有了温饱的保证并趋向富裕,条件婚姻中的物质要求就会降低,而其它因素就会上升,如对异性的自身条件就会看得重一点。感情是条件婚烟后期的表现。我国的改革开放,使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有了提高,这就为感情婚姻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条件,使…  相似文献   

5.
青年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秀艳 《社会》2002,(4):42-44
择偶 ,是一种异性间的人际选择。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种期望模式去寻求、选择爱人。这种期望模式亦即我们平常所讲的择偶标准 ,是恋爱的出发点和决定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婚姻关系的状况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婚姻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在变动的时代中 ,它经受着历史的洗礼。人们的婚姻状况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婚姻规则(主要表现为择偶标准)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特点 ,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一块跳板?——从征婚广告看女性择偶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封闭、单一的社会向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在征婚广告上是人们对配偶要求的变动 ,尤其是女性对配偶要求的变动。但是 ,比较十几年来女性在征婚广告中提出的择偶标准 ,我们发现女性向上择偶的意向始终没变。女性择偶标准的基本状况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对男性的要求主要涉及人品个性、生理条件、物质条件和政治社会条件4个方面。一般而言 ,女性认为婚姻的实质是“居家过日子” ,故非常重视对配偶人品个性的要求。广告中通常出现的词汇…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存在于婚姻开始,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就存在“男高于女”或“女高于男”的现象。但自从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这种男女双方的差异演变成单一的普遍的“男高于女”。这种一般而论的“男高于女”的现象,社会学家巴纳德叫它“婚姻梯度”。“婚姻梯度”何以会存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并就“婚姻梯度”的存在而导致我国青年在择偶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华北F村200对夫妻调查数据,运用定序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从人口流动、结婚变量和个人特质三个方面解读了在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婚姻圈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F村男性村民出生年代越晚,结婚年代越近,通婚范围越远;同时,择偶时间、方式、家庭背景和村庄非农化水平成为影响通婚范围的主要因素.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教育程度、是否外出打工等社会性因素并不对通婚范围构成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择偶时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观点被批判了近几年,中国文坛就婚姻的基础问题展开了讨论。其规模之大、文章之多超过了“五四”前后对家庭改革问题的讨论。近年来的讨论同“五四”时期的讨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五四”时期的论者,虽也有讲社会主义、讲阶级分析的,但是可能都没有读过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在这次讨论中,大多以恩格斯的论述为依据。不论是理论文章,还是文艺作品,一提到婚姻基础,不引用恩格斯名言的,不多。  相似文献   

10.
武汉高校青年教师择偶标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道平 《社会》2004,(11):43-46
择偶不仅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而且直接关系着日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及婚姻质量的高低。同时择偶作为一种社  相似文献   

11.
所谓婚姻介绍,就是帮助当婚男女择偶。所谓择偶,就是俗称的找对象。近年来,有人感到我国青年也有择偶的问题,因此极力建议开设婚姻介绍所。但调查主要几个介绍所开办两年的情况,成功率大约在2%。人们感到疑惑,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呢?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还需有一段实践才能作答,我们不能姑妄言之.但是,婚姻介绍所既是帮助人们择偶的机关,那么对它的评价就离不开对择偶问题的分析。择偶,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当婚男女要选择怎样的对象,婚姻应当建筑在爱情之上,还是共同的职业兴趣之上,还是对方的经济条件之上,当然,全部吻合最好,但如果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哪一个为先,哪一个为后?这可以称为当婚男女的“婚姻价值定向”。第二层,则是技术性问题,这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偶”,实现自己的价值定向。这两层意思看似相对独立,实质上是密切地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析的关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1):53-56
近年来,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问题逐渐进入社会和学界的视野。本文从性别话语的角度指出,传统性别话语与现代性别话语的冲突是80后女研究生出现择偶困境重要成因。从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80后女研究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择偶境遇重塑性别意识,在对传统性别话语与现代性别话语的颠覆与承继中寻求更为积极的主体性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择偶模式的实态与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晓虹 《浙江学刊》2001,(1):99-10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循规、开放与束缚共存的多元结合体.近20年来的经济开放、政治变革和文化碰撞,不断地冲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婚姻,作为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关系着千千万万生灵的命运,在这变动的时代,它也经受着历史的洗礼.亿万中国人的婚姻状况究竟如何,婚姻的质量是优是劣,正在发生怎样的嬗变,它将往何处去?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不久前,我们首次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都市里,对800对夫妇,通过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的方法,以入户访谈形式作了深入而详尽的调查.本文仅就婚姻建立的前奏曲--择偶,在现阶段的实态以及历史演变过程作一分析和理论探讨.因为它不仅对婚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从而论证如下的假设当代中国社会使人们选择婚姻的自由度增大,择偶行为已经摆脱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来政治的、家庭的羁绊,向物质满足与心理需求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唐灿 《浙江学刊》2005,(2):201-208
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和计划生育政策双重影响下的中国城乡社会的家庭和婚姻结构,及其功能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同时也分析并指出了这种家庭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今年的《社会》第一期上“家庭社会学”讲座第一讲中讲到婚姻的三种形式时转述恩格斯的话:以通奸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相适应的。这里面多加了一个“资本主义”的前置词,这与恩格斯所述“文明时代”的含意是否符合?有人认为这“文明时代”是指奴隶社会,哪种理解正确?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廉·古德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不同社会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婚姻、家庭作了较为概括的论述,尤其是就工业化对家庭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引起了社会学界的广泛重视。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还对家庭的定义、择偶与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家庭结构及其变迁过程、亲属关系及关系网络、婚姻的解体等家庭社会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时我们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志及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同志都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本刊选载这本书的编译文章。  相似文献   

18.
已有跨种族、跨文化婚姻研究忽视了中国男性和西方女性这种稀少但重要的类别。涉外通婚是一个蕴含深刻社会意义并折射出多方面结构性社会问题、价值取向、民族因素的复杂社会现象,应该从理论的深度、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这一现象及其对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在爱尔兰的西方女性眼中的中国男性形象,探索性地测量了中国男性对于西方女性的婚恋吸引力,从西方女性的视角将中国男性的形象与西方男性的形象予以比较,分析西方女性的择偶偏好,发现中国男性真正“不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从而在文化建构、性别气质和媒体塑造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男性在西方世界里形象呈现的深层缘由。  相似文献   

19.
门当户对一直是传统社会人们选择配偶、缔结姻缘的度量规则,是提高婚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期,与传统社会不同,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即摒弃了旧时代落后封建成分,融入了新时代进步理性成分,基于对门当户对择偶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交换理论可以对都市“剩女”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门当户对一直是传统社会人们选择配偶、缔结姻缘的度量规则,是提高婚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期,与传统社会不同,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即摒弃了旧时代落后封建成分,融入了新时代进步理性成分,基于对门当户对择偶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交换理论可以对都市剩女现象做出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