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米勒循环具有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NOx排放等优势,但同时也减少了缸内新鲜空气总质量,从而对燃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了柴油机在不同进气压力下从低负荷到高负荷区域应用米勒循环的应用潜力。通过计算总液体燃料消耗量(包括燃油消耗量和氮氧化物后处理系统中估算的尿素消耗量),对发动机总体运行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在装有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和可变气门驱动系统的单缸重型柴油机上进行指示平均压力分别为0.6、1.2和1.7 MPa三个工况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通过进气门晚关角的米勒循环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压缩冲程终了时的缸内气体压力和温度,从而降低了燃烧温度峰值,有助于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同时,排气温度也明显高于非米勒循环时发动机排气温度。特别是在低负荷0.6MPa的IMEP下,排气温度提高了约80℃,能显著提高NOx后处理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国内外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态势.阐述了柴油机燃油喷射位置式PID电控的原理,针对BF8L413F柴油机和BOSCH-P8AE喷油泵调速系统的特点,研究了进气压力和燃油温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基于MC68376单片机燃油喷射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增加进气压力、温度和燃油温度等参数的控制后,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该技术在特种车辆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柴油机领域内,至今使用的机械式调速器存在无法实现复杂控制规律的问题,必须向电子调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迈进。电子控制已成为当前发动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有效途径。简述了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子控制的优越性,阐述了直喷式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现状和产品发展,指出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单缸式自由活塞混合动力柴油机的燃油喷射与雾化特性,建立了耦合活塞动力学的SFPE燃油喷射雾化多维模型,数值模拟了高压燃油在SFPE中的喷雾发展与油气混合过程。通过与传统柴油机(TCE)的喷雾性能对比,研究了2种发动机燃油喷雾过程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SFPE的压缩慢于其膨胀,它在止点附近及膨胀过程的运动速度快于传统发动机,这导致SFPE更晚开始喷油,且喷射阶段的缸内气体压力和温度略高于TCE。因此,SFPE在喷射阶段的燃油挥发速率更快,由于喷射滞后,整个喷雾发展过程的燃油挥发总量略小于TCE。此外,SFPE更快的活塞运动还造成了缸内体积缩小更快,喷射过程中活塞顶部距离气缸盖更近,导致更多的喷雾与壁面接触。较早的燃油喷射为TCE提供了充足的燃油蒸发和雾化时间,使其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前就已经形成了更均匀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汽油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将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控制回路与传统的化油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是今后汽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燃油喷射的控制要求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满足其不断提高的需要,所以提出采用智能权函数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对燃油喷射系统的快速、精确控制.通过对燃油压力跟随性控制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PID控制而言,具有更好的控制稳定性和实时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智能化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汽车发动机最新的研究课题 ,把汽油直接喷到气缸内 ,由电子计算机精确地控制喷射时期 ,使汽油机功率调节由量调节变为质调节 ,同时获得了高比功率和低燃油耗 ,并且具有非常低的有害气体排放水平。以三菱的 4G93GDI型汽油机为例 ,本文介绍了缸内电子喷射汽油机的技术特征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单缸汽油机为对象,研制了天然气发动机单燃料电控喷射系统,进行了发动机供气系统设计、点火系统改进、空燃比优化、电控系统研制及发动机控制参数匹配试验等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气电控缸内直喷技术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基本恢复到原汽油机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能量管理策略是混合动力车辆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优劣直接影响到燃油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设计方法。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函数,以电池荷电状态、离合器状态及发动机转速为状态量,以发动机油门开度、离合器命令及发动机转速变化命令为控制量,建立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求解最优控制模型并提取控制规律,设计改进的基于动态规划规则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以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工况为输入的目标循环工况,测试并验证了所开发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实用性。应用该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到实际车辆,并进行转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相比基于规则的方法燃油经济性提升32%。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讨论柴油机排放特点和对喷油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以ECD-U2系统为例分析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柴油机性能的改善,尤其是在控制排放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ECD-U2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汽油机排放的形成、危害及其控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指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和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联合使用是目前最有效的使用方案。OBD-Ⅱ技术从保证发动机工作状况的角度保证了排放的正常水平。代用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装置、稀薄燃烧发动机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将来汽油机排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歧管喷射燃油质调节负荷控制方式,研究无节气门小排量单缸汽油机的负荷控制特性。通过对改造无节气门汽油机开展对标原机动力性的负荷控制喷油标定,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全工况最佳燃空比和点火提前角控制参数MAP图,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无节气门汽油机质调节负荷控制对缸内流场及燃烧过程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与带节气门原机相比,在3 000 r/min最大扭矩转速,30%节气门开度负荷工况,无节气门汽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20.1%,指示热效率提高24.9%,缸内循环平均湍动能增加,且中小负荷工况能燃用更稀薄混合气,但会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变慢,燃烧持续期延长,使NOx和HC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锁定轨温是无缝线路养护、管理和维修的重要参数,如何实现无缝线路实际锁定轨温的准确快速测量,是铁路工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声弹性理论分析了钢轨纵向温度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检测方法,搭建多通道超声应力检测试验平台,对钢轨进行不同超声频率与测点位置的压载试验,开展超声与应变片测试温度应力的对比研究,利用温度应力、实时轨温和设计锁定轨温的关系计算实际锁定轨温。通过对新建线路的现场测试,验证超声法实际锁定轨温测量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冰箱运行时的温度和耗电量等参数,设计了一套冰箱性能评价系统。针对该系统,搭建了评价冰箱性能的硬件平台,包括环境试验室和冰箱测试系统,并开发了基于Delphi7.0的评价软件。该系统解决了冰箱测试时环境工况难以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冰箱测试的全自动化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试验工况的精确控制与稳定运行,测试结果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扩展普通测试系统的功能,开发出了新型制冷压缩机/冷凝机组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对该测试系统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制冷系统、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数据采集系统及软件的开发。基于此系统对国产制冷压缩机及冷凝机组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测试装置不确定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国产压缩机/压缩冷凝机组的制冷能效比ηEER范围为1.4~2.7。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厂家客车机械式变速器润滑及温升测试的要求,基于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以PLC为控制核心,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波形显示为一体的机械式变速器润滑及温升测试系统。模拟不同的爬坡角度,以永磁无刷电机作为动力源,使测试系统尽可能地模拟变速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对厂家生产的机械式手动变速器标准样件进行了规定工况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测控系统能较好地完成要求的测试任务,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由单片微机构成的柴油机工况测试系统,该系统可测量柴油的油温、油压、冷却水温度及发动机转速等运行参数,并可综合分析运行状况,实现越界报警和飞车控制。详细讨论了测量原理与方法,给出了系统结构及测量电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交叉路口由于行车车辆多、环境复杂、容易拥堵等常导致通行效率低及易发交通事故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基于视频检测的车路协同辅助驾驶系统。对车路协同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基于需求分析对协同系统做了功能设计与系统框架设计以及软、硬件系统设计,并对相关设计进行说明。对所开发系统的现场初步测试验证了所设计协同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协同系统可有效地感知实时车辆状态信息并获取区域内道路路况信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数据传输,综合信息分析,路况判断与信号控制,能提供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交叉路口的交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一种基于流程设计技术的可视化自动测试环境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系统采用OOD方法设计了测试程序的可视化对象,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系统中仪器驱动器的开发。以此为基础,系统利用控制流机制实现了流程设计,并结合一个测试实例说明了系统的结构与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种新型基于双行星排构型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为目标,进行混合动力系统的全局优化控制研究。基于杠杆原理,建立准确反映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转速转矩关系的准静态模型,通过建立各部件效率模型,确定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工作效率,并进行系统工作效率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系统工作效率最优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基于贝尔曼最优原理,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最优控制序列的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在NEDC测试工况下,相较于基于发动机燃油消耗最优的控制策略,基于工作效率最优的控制策略使车辆等效燃油经济性提高了4. 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