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2.
姜家生  刘庆丰 《学术界》2012,(3):154-161,287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在自身运动中所体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起源,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在阐释资本逻辑及对资本逻辑进行合法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为其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场域和理论依托.消灭资本逻辑运行的经济所有制,是这种价值观的独特主张.而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对立,则为这种价值观生成提供了信仰主体和内在动力.做上述考察之后,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性、真理性和说服力,便得以进一步澄明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以劳动为中介的自然与社会新陈代谢关系和以劳动异化为中介的自然与社会新陈代谢断裂问题构成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得出的逻辑结果。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的异化思想一直备受学术界青睐,而且其共产主义思想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天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重新审视和理解《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劳动异化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展开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早期在对异化劳动的哲学批判中阐发了自然异化的思想,中后期进一步通过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经济学批判,从物质变换断裂的角度对劳动异化和自然异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深刻地揭示出资本的逻辑是生态问题的实质根源,由此马克思将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置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总体历史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新自由主义者波普尔等主流代表否定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看法不同,吕贝尔认为马克思民主概念是对斯宾诺莎民主政治观念的继承,并通过民主道德规范的采纳逐渐走向共产主义,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是人文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民主观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斯宾诺莎等前人的民主思想,而且与他所处时代总体条件有关;马克思民主思想发展具有连续性,但在共产主义思想中民主提升到更高层次;用人文主义解释马克思共产主义只是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为依据,实际上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从人文的向科学的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冯贺 《理论界》2023,(1):15-20+94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因而人与自然关系就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基本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视角出发,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导致的人与自然异化关系及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批判;在此基础上,对作为历史之谜解答的、人与自然和解的共产主义,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阐释。同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社会形态,蕴含并体现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统一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9.
袁立国 《学术界》2012,(9):158-165,288
自然概念是现代政治自主性的逻辑起点,它表现为启蒙哲人把人性的自然维度确立为社会生活的根据和最终目的,由此产生了以私有财产权为核心的市民社会法权体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拒斥了启蒙政治对人的自然主义态度,认为人的存在是社会生产实践的结果、是历史的生成过程,共产主义是以人的现实存在为根据不断变革不合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实现了政治哲学的存在论转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主体性原则,马克思“消灭劳动”思想体现了马克思的劳动主体性原则。在马克思从“消灭哲学”到“消灭劳动”的思想转变中,马克思的主体性原则由哲学主体性原则转变为劳动主体性原则。这一转变一方面标示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逻辑演进,另一方面也展露出马克思主体性原则的真实指向,即现实的个人的个性的实现。现实的个人的个性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中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