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恶劣行驶环境下的特种车辆对动力性、传动效率要求较高,为此,根据TR50特种车辆的实车数据制定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通过分析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建立了计算液力变矩器实时传动效率的数学模型。以换挡前后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的变化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贪心算法对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进行优化。分别将优化后和优化前的换挡规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系统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两种换挡规律下液力变矩器的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与优化前相比提升较多,其中大于0. 5的效率提升20. 5%,大于0. 6的效率提升16. 6%,各挡位的高效率工作区比例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对工程车辆中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的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工程车辆中使用工况比较复杂的装载机,进行了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评价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程机械使用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扩大,各工程对发动机适应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液力变矩器来传递,从BF8L413F道依茨发动机与"214"液力变矩器的匹配效果来看,它们的匹配应用于铲运机最合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人们常用的EXCEL表格,进行矿用车辆防爆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计算,介绍了计算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结合试验结果,证明此方法是方便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在双管程烟一水介质的列管式换热器中,针对烟气在管程中流量分布不均匀对换热效果的不利影响,利用 FLUENT软件对管程结构进行模拟与优化。考虑折返通道高度h、两管程间距L、换热管列数r、管内径d和管节距S 5个 主要特征尺寸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烟气流动均 匀性的显著因素是d,其次是r和h,而不显著因素是L和.。在模拟参数范围内,得到管程结构的最优组合参数:h为60 mm,L为20 mm,r为4,d为7 mm,S为11.6 mm[l. 45(d+1)]。优化后的各管程中流动均匀性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波纹板除雾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液滴直径、进气速度与叶片间距下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和压降,并分析总结了各参数对除雾效率和压降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还显示了液滴的运动轨迹以及液滴浓度、压力、速度和旋涡的分布情况,这对除雾器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研究表明CFD方法可以成为除雾器设计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无油管有杆泵采油存在的杆柱下行困难,造成杆柱受压弯曲、偏磨等问题,通过分析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抽油杆柱在抽油机上、下冲程中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液力反馈泵杆柱力学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分析了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生产系统运行中冲程、泵径、原油黏度等主要因素对悬点载荷的影响,得出了该工艺抽汲参数选择的一般规律。通过实例计算与常规抽油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力反馈泵在杆柱受力、抽油机的扭矩功率以及杆柱疲劳强度等方面均可有效改善油井工况指标,从而提高了无油管采油工艺的适用性,改善了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固体蓄热电加热锅炉在运行中电加热丝时常烧毁的现象,以某公司生产的4 MW蓄热锅炉为研究对象,经实验检测和理论分析得出,运行过程中蓄热体组内部存在严重的温差是主要原因。对于蓄热体组沿换热通道方向(Y轴)的温度不均匀问题,提出采用空气正反向交替流动的方案来进行解决。对原空气流动方式和空气正反向交替流动方式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并从蓄热体温度和换热通道内壁温度2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正反向交替流动的方式,有效地改善了蓄热体组沿换热通道方向(Y轴)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并且蓄热完善度提高了10.55%。最后提出了新型固体蓄热电加热锅炉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平行流场因其较小的压降和较多分支流道会使整个流场中的反应气体流动很不均匀,产生 了较差的流动特性,也会使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不够充分进而严重影响电池的输出功率,所以需要对平行流场的几何结构 进行优化,从而得到较好的流动特性。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动量和质量守恒的数值解析法对电池流场结构进行数值优化, 并且优化结果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模拟并证明优化是有效的,优化后的流场能够最终消除流场的流动不均匀性 并得到流动均匀的流场,使得电池的整体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SPG50-200型立式屏蔽泵的水力性能,给优化过流部件的结构设计提供基础,采用CFD分析软件对屏蔽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三维造型方法和流场分析方法,分析了泵内流体的速度和压力的分布特性,并基于流动模拟结果预测了水力性能,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蜗壳断面形状对泵性能曲线的影响,介绍了屏蔽泵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对泵的性能改进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机械搅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存在搅拌能耗高、流场混合效果差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采用FLUENT软件对大型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导流筒直径的变化对反应器内流场、气相体积分数和循环液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介质形成循环流动时,导流筒内侧沿壁处出现区域小面积环流。改变导流筒的直径及高度对反应器内气相体积分数影响较小,当导流筒直径为2.5~2.9 m或导流筒高度为15.2~15.8 m时,反应器内液体速率较大,环流效果较好。增大表观气速,反应器内气相体积分数和液体速率均有所增大。文中研究为大型环流反应器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款电动汽车空调HVAC模块风量测试实验时制热吹脚模式各出风口风量分配不均匀的现象,课题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引入多孔介质理论对HVAC模块内部微通道换热器做简化处理,对该款汽车空调HVAC模块制热吹脚模型进行计算模拟,分析制热吹脚模式HVAC内部流场及各吹脚出风口的风量,同时引入无量纲数Ei和S对风量分配的均匀性进行评估。课题组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吹脚风道底部结构进行优化以及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汽车空调HVAC模块吹脚风道内部涡旋现象减少,相较于原模型,各吹脚出风口不均匀度Ei减小了2%~57%,总不均匀度S降低了5.2%~34.3%,提高了风量分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油藏精细数值模拟的网格流动参数难题,依据地质事件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特征,将宏观问题的求解转化成对微观对象的研究,应用微观随机网络模拟方法获得了精细数值模拟的网络流动参数;并应用定向渗流理论建立了随机网络模型,方便、灵活地构造出岩石各种类型的孔隙结构特征和润湿性特征,较好地表征多孔介质的微观静态特性;快速、有效地模拟不同静态特征岩石的微观流动参数。通过实例证实微观网络模拟是精细数值模拟获得小规模流动参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抛雪风机在抛雪作业过程中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揭示流场作用下雪的速度和浓度分布情况,优化风机结构,改善风机的抛雪性能,以自主研制的公铁两用除雪车为基础,利用CFD方法,建立了风机内部流场的气固两相流数值模型,对风机抛雪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对风机机壳形状、风扇叶片数以及叶片安装倾角等机构参数对气固两相流场和抛雪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机壳形状有利于改善流场的流动状况,提高抛雪能力;当风扇叶片安装倾角为0°、叶片数目为4时,风机内部流场流动情况更有利于积雪的抛送和减少能量的损耗。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超重力分离装置,课题组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超重力分离装置填料内部的流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转速、填料外径和丝网尺寸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速度分布与气相速度分布一致,液相速度主要受气相的影响,与液相入口速度无关;同一转速下填料区气相速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各位置的气相速度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气相最大速度与转速和外径有关,与丝网的尺寸无关。数值模拟的结果对超重机的设计与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前后通风的建筑内外流动采用单方程涡黏系数(Spalart-Allmaras)模型、RNGκ-ε模型、re-alizableκ-ε模型和标准κ-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筑内流动的预测对模型的依赖性不强,这与本文模拟的建筑内流动较为简单有关.单方程涡黏系数模型和RNGκ-ε模型与建筑外的复杂流动特点相适应,模拟效果最好,标准κ-ε模型对室外流动不能很好地进行预测,realizableκ-ε模型的预测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对称布局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及大涡数值模拟方法,探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亚临界雷诺数范围内三维无限长圆柱绕流气流分离的控制,进而改善圆柱绕流气动特性。在固定等离子体激励器激励参数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来流雷诺数和等离子体激励器安装位置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下圆柱绕流分离区流场结构的变化,揭示了其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施加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对抑制圆柱绕流分离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3 900雷诺数下几乎可以完全抑制流动分离,但随着来流雷诺数的增加,控制效果会逐渐减弱,当来流雷诺数达到30 000时,几乎没有控制效果;在较低雷诺数条件下,激励器的安装位置对流动控制效果影响明显,其安装位置在靠近尾流分离区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安装位置在流动分离之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别对近年来关于纸浆泵内流动介质在简单管道中和整机的数值模拟方法的概括总结,介绍了包括纸浆流动特性和纸浆泵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研究的特点及其不足,并对纤维悬浮流模型在纸浆泵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前景和湍流模型研究的发展对于模拟准确性提高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工业生产中的高温灰渣在斜面上的流动特性,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动程序( PFC2D),建立料 仓和斜面的仿真模型,首先分析颗粒通过斜面的临界角,然后针对颗粒在不同斜面倾角,进行了颗粒运动的数值模拟,为 下一步分析颗粒传热做准备。通过模拟发现:①颗粒通过斜面的临界角为28。- 29。;②在斜面倾角大于临界角的前提 下,颗粒的堆积厚度随着通过斜面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堆积厚度拟合直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在40。之前呈现直线增长 的趋势,400 - 500增长速度逐渐平缓,拟合直线的截距随着倾角的增大,逐渐较小。  相似文献   

20.
人居环境各子系统之间或它们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且通过生态流(Flow)的集聚与扩散形式联接起来,以此实现人居环境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将生态流的作用机制概括为人口迁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消耗)、信息传递和货币增殖,并构建人居环境系统生态流作用机制模型,以此加深对生态流的作用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人居环境的优化调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