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也在走向全球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好处,也给各国带来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就是金融全球化的风险的突出表现。90年代多个国家正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下爆发金融危机。该文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一个国家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机理和后果,揭示了金融全球化的风险,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获取金融全球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进程与公共行政转型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全球化并不仅仅等同于国际交往,它意味着深刻的全球社会变革。公共行政转型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结构变迁,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基础,全球社会的制度结构在变化,新的公共生活理念也逐步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组织机制和参与主体都出现历史性的变化,公共行政正经历着包括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多元化三个层面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二战之后,随着商品、服务、资本跨国界交易流动以及技术的国际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发端。此前人类还经历了从猿转变到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依靠航海仪和天文学等科学技术推动的国际化过程。无论是社会化、国际化,还是全球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更加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有利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全球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经济的普遍发展 ;经济全球化同时是个过程 ,它在其发展进程中会对那些对经济安全不设防或提防不严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或处于全球化大潮边缘的国家 (或地区 )带来冲击或损失。本文就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 ,以此为中国的经济安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思想、生产生活方式和技术扩张的结果,它是全球环境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给生态和环境变迁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然而全球化也给环境治理带来诸多益处,如共享全球的信息和技术,构建命运共同体,走环境友好型道路。全球化的后果,能让人们更好地对生态环境做出判断,选择路径和方式,克服缺点,发扬优势。未来的信息技术和科技能力的发展,人员和思想的流动,经济和商业的跨国合作等,不是阻碍了全球化,而是更加促进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它将给人类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6.
资本的扩张性、市场的开放性、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增强,决定了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融入、学习、自主发展是后发国家应对全球化进程的三部曲:融入全球化进程是后发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不二选择;后发国家融入全球化的要义在于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的成败得失;后发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价值本位在于谋求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可区分为技术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价值观念层面,并表现出进程加速化、内容多样化、方式内在化、效应双重化等当代特点。当代全球化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引发或加剧了一系列全球问题,因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而当代思想界对所谓普遍价值、普遍伦理的探寻,为解决当代的全球问题、走出全球化的困境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科技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地区)科技共同体协调与融合的发展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科技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科研选题的全球性;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要素的全球性流动;科技活动规则与制度框架趋同。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科学技术知识的供应并保护自身的科学技术收益不被侵犯,我们就必须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和把握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能否制定正确地应对全球化的政策,取决于对全球化的客观认识,以及对本国自身实际的客观评估.全球化影响的双面性决定了中国在应对全球化的态度与措施上要全面、客观、实际、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借助金融全球化解决国内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也不可避免加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会给中国尚未市场化和金融体系脆弱的经济带来冲击.风险问题是步入金融全球化的首要问题,以此为主线分析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历史性打击,但也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国际合作在应对疫情和促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推动了新治理需求,疫情相关的问题涌现突出了网络空间治理议题的新重点。同时,人们探索和适应新兴技术的步伐也得到加快,新技术将成为重要治理手段。但疫情之下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网络空间大国的激烈博弈使国际合作意愿不断受挫,网络安全、逆全球化等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议题的复杂性不断加强,而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的效用却未能充分发挥,并且在新技术部署等方面,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显露出明显的滞后性。新冠疫情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为国际社会与我国更好推进这一议程提供可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秩序发生的新变化,对历史时期两波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在论证WTO改革的基础上,对疫情冲击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与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经济全球化并不能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平均受益,反而会使收入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出现两极分化,在两次全球化的兴衰周期中,收入不平等的周期性特征在多个国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性冲击,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逆全球化的紧迫压力下,各国都希望将WTO的改革落实在具体的行动、相关条款的修订和增加的进程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应积极参加全球价值链的整体循环,也要营建以中国产业、中国技术为主导的区域分工体系,还应坚持深化经济改革,建立高水平开放的多层次平台,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国际关系因此迅速发展变化 ,显露出一系列鲜明的趋势和特点 :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迫切需要、“双赢”关系将取代“零和”关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下降、共同利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综合安全战略将取代单纯军事安全战略、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国家主权面临冲击和挑战、国际行为规范化日益加强、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更为强劲。适时调整过时的外交理念 ,努力改变不当的国际行为 ,积极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一个长期的、不均衡的复杂过程。中国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从考察文化全球化的特征入手,探究其成因,展望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特征表现为三角化、区域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政治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朝全球性方向演进并形成全球性的治理机构或协调治理形式。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方面处于弱势,这要靠全党全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利用自己已经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去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看,经济全球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全球性扩张的新的历史阶段。从马克思的立场看,全球化将会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终结,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随全球化而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6.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群体的污名现象。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湖北人”污名为例,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分析了风险社会中的污名现象。研究发现,风险社会中的污名现象表现出突发性、内隐性和单向性等突出特点,社会风险及其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信任危机以及风险意识的形成和传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污名的产生和扩散。污名应对的中国经验表明,结合风险社会的特点,通过政府、专家、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提升预防风险和治理风险的能力,合力消除污名,这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也应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和形成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更加综合的视角考虑中国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人口空间分布等因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有利于促进和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巨大的人口规模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有效劳动供给、人力资本和人才储备;巨大的人口规模也为技术创新和进步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以及市场需求条件;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广袤的空间回旋优势、利用区域间发展差异特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梯次转移,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和协调发展,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禀赋的配置。因此,即便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只要充分发挥人口规模巨大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出口和进口等环节的联通枢纽作用,必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保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及其全球生产网络来扩大技术扩散和溢出,是发展中国家一种较有效率且低成本的选择.为此,中国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应增强吸收能力,通过模仿、学习、消化和吸收,加快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技术的进步.政府应通过有选择的政策干预来扩大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无疑是一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历史,人类采取如何的发展方式的前提是取决于对社会发展认识和形成发展观。人类发展无极限论者认为由于人口的增长将促进科技发明的产生,从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问题;而人类发展有极限论者认为人口增长不必然导致科技进步,而且科技进步也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通过辩证分析,我们认为人类是存在发展的极限的,面对这种极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超越,具体来说它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经济增长主义"和"客体物本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对中国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以修正Schott相似度模型为切入点,构建了中国省级亚产业层面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新型测度方法。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降低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该结论在多维度检验及二者异质性行业层面均稳健成立,该机制有助于降低中国成为全球价值链追随者和被俘获者的概率,破解被国外拥有高技术复杂度产品的跨国公司“卡脖子”困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税负及负向外部冲击均不会改变该作用机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中国摆脱“低端锁定”和技术赶超陷阱的重要路径,为制造企业锻造了产业和技术“长板”,降低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