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高速减速器的润滑情况,以某款电动汽车高速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对减速器内的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油位、转速对减速器润滑的影响规律。分析得知:油位越高,减速器的润滑效果越好;低转速时,转速越高,减速器润滑效果越好,超过5 000 r/min后润滑效果随转速的变化较小。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该仿真模型对高速减速器润滑系统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型、调Q、高功率密度的钕玻璃激光装置对2024T62铝合金试件进行双面激光冲击处理。激光功率密度为(0.539~1.8)×1013W/m2,脉宽约为50ns。当功率密度达到5×1012W/m2时,激光冲击诱导的冲击波峰压大于试件的动态屈服强度,因而在激光冲击区产生高密度位错和稳定的表面残余压应力,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裂纹的扩展,提高了疲劳寿命。实验结果表明:2024T62铝合金试件经激光冲击处理后,其疲劳寿命最大可提高2.47倍,平均提高0.76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地面碰撞事故对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损伤,以某款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电池包的CAD模型,在Hypermesh中建立电池包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模态实验与仿真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动态速度下的侵入是地面碰撞过程中的主要故障模式。采用速度为1~5 m/s的锥形冲头对电池包进行动态冲击,得到冲击载荷作用下电池包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及最大值,将结果与准静态作用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速度作用下的电池包失效位移小于准静态下失效位移,且随着速度的增大,失效位移越来越小,但是失效的临界力却更大。进一步对不同锥形冲击物的顶角和顶端半径进行参数化研究,全面揭示电池包在地面冲击下的响应。研究结果对于动力电池包的地面碰撞分析及电池包的安全性能研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SBM超效率DEA模型从效率视角测算了1993—2017年间中国28个省(市、区)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探讨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距及其差异来源,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考察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维度看,1993—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大致呈“W”型变化趋势;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第二,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区域差异逐渐增大,且主要由区域间的不平衡造成,其次为区域内部的不平衡,超变密度的贡献逐渐降低。第三,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呈“双峰”分布特征,两极分化现象突出。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经历由“双峰”到“单峰”再向“双峰”分布的转变,极化趋势开始显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经历了“双峰”分布到“单峰”分布的转变,两极分化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环境温度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的研究。依托带有阳光模拟系统的环境仓,对市场上选取的9辆电动汽车分别进行了常温条件下的续驶里程、高温开空调制冷条件下的续驶里程和低温开空调加热条件下的续驶里程测试,得出了测试结果。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找到了电池容量、整备质量和环境温度对续驶里程的影响规律,为后续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续驶里程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斜拉桥在动荷载作用下,索力随时间变化,疲劳应力对主梁主索梁锚固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大,锚固结构及附近区域的疲劳性能如何,是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某大跨度索梁锚结构,对该问题进行了疲劳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冲击碾压法具有施工速度快、经济、有效加固深度深且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既可用于加固处理原位软弱地基,也可用于加固填土地基.以冲击碾压法工作原理为依据,以功能定理为基础,通过理论性假设,从牵引车输出功率的角度出发,推导出一种新的冲击碾压荷载下冲击能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冲击能量方面比其他方法更为便捷,但仍需要进一步得到工程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汽车底盘杆件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良好的设计与加工装配的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试验手段来证实.本公司与某大学共同研究开发汽车底盘杆件性能/疲劳试验自动测控系统,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与创新实现最快的可证实手段,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适应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并从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9.
汽车底盘杆件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良好的设计与加工装配的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试验手段来证实.本公司与某大学共同研究开发汽车底盘杆件性能/疲劳试验自动测控系统,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与创新实现最快的可证实手段,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适应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并从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强夯荷载作用下黄土边坡动态性能,以甘肃庆阳某在建机场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机场站坪填方区和开挖区开展现场振动监测试验,研究了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夯击能作用下,夯击次数对各测点振动速度影响不大,边坡形成方式是影响振动速度的主要原因;相同强夯荷载作用下,填方黄土边坡的振动速度大于开挖原状土边坡;边坡对冲击荷载具有放大效应,填方区黄土边坡放大效应明显,挖方区原状土边坡放大效应不明显,无边坡区域不具放大效应;填方区黄土边坡放大效应位于临近边坡区域,竖向和径向振动速度放大效应更显著;填方区黄土边坡及时施作护坡结构和采取局部压实处理是减小坡体变形和提高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用于提速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估算的等效等幅应力幅法和极限损伤度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极限损伤度法中考虑了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抗力随时间下降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与经典冲击相比,冲击响应谱试验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军用设备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冲击环境.文中介绍了冲击响应谱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冲击响应谱试验参数的设置方法及同一参数不同设置对试验的影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此方法进行试验参数设置可获得较高的冲击响应谱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13.
冲击碾压法具有施工快速、造价经济等特点,已在国内外公路、铁路、机场及港口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室内击实试验模拟冲击碾压过程中的冲击作用,通过对击实后的粉土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从土的压缩变形和抗剪强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土中含水率对粉土冲击压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土的最优含水率在23%~24%范围内;粉土在低于最优含水率情况下的冲击压实效果好于在高于最优含水率情况下的冲击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在社会和学校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从事专业和业余运动的人数持续增长,几乎所有的人,尤其是各代表队的运动员和体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怎样消除疲劳,便成为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的目的是阐明运动后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以及介绍一些消除疲劳的方法,供体育教师、教练员、医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提出了一种以加速踏板开度及其变化率、SOC为主要输入参数,利用模糊控制来确定目标转矩的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其控制原理。基于Matlab/Simulink,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建立了纯电动汽车仿真模型,并进行离线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车辆模型是正确的,驱动控制策略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电池和电机技术的不成熟,电动汽车仍需利用变速器提高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首先简述了常见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和优缺点,结合电动汽车电机特性和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优点,提出将两挡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应用于电动汽车,并着重对该自动变速器的系统结构原理及其实现过程进行介绍,并分析了该自动变速器的优点。经研究表明,两挡自动变速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UG中建立掘进机截割减速器的三维简化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掘进机截割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得出不同工况下第一级行星轮所受最大力。利用Nx—Nastran软件及动力学得出第一级行星轮所受最大力对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斜拉桥建设的增多,斜拉索的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研究斜拉索疲劳性能的主要手段,拉索足尺疲劳试验因其规模大、成本高等原因,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国内所进行的次数并不多。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斜拉索疲劳的安全度准则及试验抽样方法,总结了疲劳试验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比较了国内外规范的相关规定,研究并总结了目前为止国内外主要的拉索足尺疲劳试验,并介绍了疲劳试验常用的加载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Huck铆钉拉铆技术的优越性能,针对机车车辆Huck铆钉拉铆铆接件因振动疲劳导致铆接件松动及铆钉断裂的情况,利用高频疲劳试验机对机车车辆用的Huck铆钉铆接试件进行疲劳试验,测得其疲劳强度为241.2 MPa。采用幂函数公式对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Huck铆钉试件的S-N寿命曲线。最后利用ABAQUS和Fe-Safe软件对Huck铆钉铆接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试验与仿真的对比分析为机车车辆Huck铆钉拉铆紧固件的疲劳强度评定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