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期,我们在响鼓重锤,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时,也要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成果保卫战,这对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发展壮大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郭敏 《决策》2022,(6):46-49
<正>“准确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落实重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上台阶、上水平。”市县区同步为“好”,市本级连续三年为“好”。这是铜陵市在2021年度安徽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中获得的成绩,亦是对铜陵努力付出的肯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铜陵全市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转向振兴新征程。与“好”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3.
商务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专项扶贫在减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研究商务扶贫演进与发展历程,然后进行四川商务扶贫脱贫攻坚实践与经验总结,分析商务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薄弱环境和问题,从保持商务扶贫和商务帮扶平稳过渡、提升商贸流通能级、扶持就业帮扶、促进国际开放合作、拓展能力方面等五个方面提出商务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机制,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商贸流通领域提供实践样本和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4.
许建丽 《办公室业务》2022,(18):151-153
乡村档案管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部分,关系到乡村发展的质量与效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档案管理问题,本文对档案管理进行研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便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是稳定脱贫成果和持续增收的关键之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如何下好产业发展“关键棋”?洪雅县在“联”字上发力,紧紧牵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创新探索“脱贫户+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入股分红模式,推动市场主体与脱贫户利益联结、抱团发展,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新疆南疆地区正处于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如何总结脱贫攻坚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的基层干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正逐渐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与中国减贫和乡村发展丰富的实践创新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还较为不足,难以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提供足够支撑.基于中国实践总结经验,探究不同时期贫困和乡村发展的变化特征与一般规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原创性理论,既有助于增进国际主流学界对贫困和乡村转型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塑城乡关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等重要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代正光 《领导科学》2021,(2):107-110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从以解决绝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精准扶贫向以缓解相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乡村振兴转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紧迫。相对贫困的县域即"贫困县",在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从生存能力到发展能力的任务转换、从静态缩减到动态扩大的对象变化、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的方式转变、从点状扶持到块状服务的政策取向等政策性困境,转变的迫切需求与现实惯性之间的矛盾使"贫困县"易陷入转型之痛、资源之困、策略之变、方式之难等实践性困境。因此,"贫困县"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须从目标、策略、标准、结构、制度五个层面建立起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以克服"贫困县"在继续开展深度扶贫和推动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正逐渐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与中国减贫和乡村发展丰富的实践创新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还较为不足,难以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提供足够支撑.基于中国实践总结经验,探究不同时期贫困和乡村发展的变化特征与一般规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原创性理论,既有助于增进国际主流学界对贫困和乡村转型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塑城乡关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等重要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业立法—农村治理—农民纠纷解决”的法治框架观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发现,目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存在着缺乏涉农立法规范、基层治理能力无法应对复杂农村环境、多发农民矛盾冲突急需纠纷解决渠道与协调机制等问题。对此,应从“发展目标+保障底线”两大维度提供规范资源,以“内部法治思维+外部责任化”重塑乡村治理体系的压力与驱动机制,通过“矛调软性机制+智慧司法平台”建设综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产业振兴作为带动人口最多与可持续性最强的益贫模式,应以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要素禀赋最为良好的脱贫平原地区为“牛鼻子”,强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长期性与有效性,提升益贫产业的结构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脱贫平原地区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分区衔接进行现实考察,将发展现状、主要障碍与衔接路径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结论建议:应细化体制机制、强化分类治理、创新衔接方式、提高帮扶效应,加快实现产业振兴的内生可持续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底气。  相似文献   

12.
杨晓燕 《办公室业务》2022,(14):121-123
本文以云南省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层面切实帮扶永胜县翠湖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笔者实地调研后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为帮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涉藏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群众收入与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产业扶贫"造血"取得一定成效;融资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绿水青山筑起脱贫致富之路。但同时,涉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地区间差异明显;农村金融机制创新不足,协同发展困难较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涉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依托,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内生发展能力;把握绿色发展方向,推进产业扶贫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衔接;重视生态保护,实现地区绿色发展;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注重西藏与涉藏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能力主要包括群众凝聚力、办事说服力、攻坚战斗力、自身公信力,而个人综合素质、领导决策水平、领导方法与艺术、形象印象评价是影响其领导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有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科学选拔机制挑选德才兼备的驻村第一书记、以创新发展机制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能力、以健全的培训成长机制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家中30吨竹料,就收入16500元。"在泸州叙永县江门镇高家村,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竹林的丰厚回报让大家脱贫奔康的底气越来越足。近年来,叙永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竹林产业基地、引进建设竹类企业、延长融合竹产业链,坚持发展竹产业不动摇,竹产业如今不仅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增速转型的绿色引擎。  相似文献   

16.
<正>达州市大竹县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依托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从绿水青山中找寻致富"密码",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旅游脱贫奔康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脱贫攻坚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受地理、历史等条件影响,革命老区多属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相比还有差距,老区的发展振兴是乡村振兴必须补上的短板。四川省宜宾市90%的县区属于革命老区,居全省第二。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宜宾市革命老区的发展进行现状分析,在肯定乡村振兴成果的同时,对该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创新举措。脱贫攻坚有效破解了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机制缺失、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长效发展机制不足等农村基层治理难题。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治理模式、治理队伍的现代化。脱贫攻坚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的权利匮乏问题,推动了农村基层依法治理的有效落实,健全了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英 《经营管理者》2022,(12):102-103
<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我国农村改革中重大制度创新,2021年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作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部署要求。因此,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本文以X省为例,探讨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川竹计划     
四川盛产竹。山区、平坝,笼笼翠竹到处可见,有"竹乡"之誉的地方不止一处。各种竹制品,论数量、品种,也不少。竹笋可食用,竹根可加工成竹工艺品,竹材可加工成家具、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纺织品等产品,成片的竹林可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好竹产业,事关全省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事关四川乡村振兴。把遍布全省的竹子利用好,把四川竹产业做成全国一流,四川现代农业就有了又一个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