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找到并培育足以影响和带动全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它能够大量吸引投资 ;二是它能够有效带动消费。当前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好能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 ,因而也就成为有效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一、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工农产品双重过剩的症结所在市场取向的工业化、城市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和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却走了一条非市场经济的道路 ,采取了一种城乡分割的工业化、城市化体制。城市及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是通过行政力量集中资源…  相似文献   

2.
刘远 《南京社会科学》2007,(11):124-126
文章简述了江苏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项目开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点之一。可以围绕传统种植和养殖、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乡村旅游、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开发和引进项目。要想抓好项目,必须在加强领导、宣传教育、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权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锋 《学术论坛》2006,3(9):113-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使农民成为自主、自立、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价值追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必须要扎实抓好教育培训这个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源头,抓好双语教学这个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突破口,抓好建设高素质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这个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约束与农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化的绩效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既定制度与农村居民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江苏南部的城镇化 ,是在城乡分割体制约束下 ,农村居民为实现就业、提高收益而选择发展乡镇工业化的结果 ,同样 ,城市化绩效不足 ,也形成于农村居民在制度约束下所做出的滞留于乡间的选择。城镇化的进一步演进 ,有赖于农村居民积极地向城镇迁移 ,而这又有赖于城市化制度的变迁。城市化制度必须在农村居民群体制度需求拉动下实现变迁 ,否则就不能够约束或激励农村居民做出迁移的选择。让农村居民拥有土地处置和交易权是中国城市化演进中必要的产权安排。只有当农村居民拥有了土地处置和交易权后 ,他们才能参与城市化制度的博弈 ,并获得自主迁移的权力 ,城市化才可望在社会各群体多赢的基础上演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天津市华明街为例,介绍和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主要成效以及当前存在的治理困境,并提出构建多元社区治理结构、保障新型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村民社区参与意识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来我市调研时指出,加快黄山旅游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明晰发展定位,跳出黄山看黄山,跳出旅游抓黄山,大力发展配套经济,放大黄山功能,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9.
10.
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决策者就要洞察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老龄工作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应对和破解这些矛盾,了解农村老龄工作凸显的问题,把握农村老龄工作潜在的隐患,找到农村老龄工作难题破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阐述了广州城市化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根本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 ,在广州城市化的途径、城市产业升级、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对广州城市化建设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来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这其中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农村原子化就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表现为农村社会人际关系的冷默、社会解组以及道德滑坡,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来讨论解决农村原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是否把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要牢固地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利益,鼓励和保护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同时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方能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14.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想方设法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破题之举。  相似文献   

15.
张孟灏  樊武森  查韬 《理论界》2006,(3):230-23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村教育体系,改革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许守卫 《兰州学刊》2005,(5):268-268,320
“三农”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农民的非农化,这就需要通过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素质等多种途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农"问题是历史原因、国际背景和城乡二元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上来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既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它也是推动"三农"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的必要之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方面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大政方针不动摇;另一方面还要为"三农"的发展消除制度障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进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阳江市平地村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途径,初步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指出,平地村的主要经验,是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坚持依托县域经济,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调研报告指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的关系;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是制度变革与主体力量培育的关系;四是面向现代与传承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的战略目标,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承载。农民素质决定建设新农村的速度和质量,“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而且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培训、引导、示范和农民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艳芳 《兰州学刊》2009,(10):69-71
农民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科技文化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无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