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05,21(5):146-15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礼制建筑的规模和规格来看,咸阳是秦的"俗都",而雍城是秦的"圣都".雍在祭祀方面的精神作用是主要的,它在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9,(2):171-180
清朝为救治下河民生,对该地区水利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持续性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下河的水利困局。其原因主要在于保运通漕的政策固守制约了水利治理方略的选择与调整空间,既定治理举措受限于技术、环境及认知水平,难以有效阻止来水排入下河。国家与下河地方缺乏足够的财力用以维系下河水网的周期性疏导,日常化管理中亦缺乏统筹机制以应对各类水利纠纷,更是削弱了下河水网的运作效能。检讨下河水利个案,可见清廷对河运政策的固守欠缺合理性,由此造成的后果则是高额的财政负担与下河经济、民生的巨大牺牲。这就启示我们,在国家施政层面,如果缺乏允当的治理方略,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将国家与社会拖入困境。相较于强化治理,适时调整、优化施政方略,也许才是实现国家有效运转的更佳路径。  相似文献   

3.
徐卫民 《唐都学刊》2000,16(1):79-83
文章分析了秦定都雍城的原因,雍城的布局结构、雍城的特点及对以后都城的影响,指出了雍城在秦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慧辉 《唐都学刊》2004,20(3):145-149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夏至周,随着国家职能的逐步增强,监狱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尽管经过三代的发展,监狱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还不是独立的机关,更谈不上系统的管理制度,因此,夏商周时期的监狱还只是监狱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肖世民 《唐都学刊》2003,19(4):6-1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构,还是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等方面,都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性质特点,并对以后中国古代学制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强 《阅江学刊》2013,(1):5-12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至新世纪的最初10年间,曾经视资本为仇敌的大多数中国人不得不重新面对在市场体制下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经济资本。与人类生活领域的急剧分化相对应,重新登上现实生活舞台并与人们发生互动的资本的类别也日益增多,不同类别资本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化。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从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出发,研究不同资本类别所包含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范围,确定影响人类生活的核心资本形态,并建构和塑造合理的资本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汉承秦制"反映出汉王朝对秦的继承关系,这种继承关系反映在秦汉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都城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汉长安城本来就是在秦都咸阳渭河以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毫无疑义地要受到秦都咸阳的影响。但汉长安城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继承,在继承中求改革,求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海波  李曦 《唐都学刊》2006,22(1):141-144
发端于道光十年(1830)的两淮票盐制改革,是清代地方政府在面对盐业日益败坏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以陶澍为代表的盐政官僚希望通过改纲为票来实现推广盐业自由贸易、挽救淮盐颓废、打击私盐和确保国家盐课征收的目的。尽管改革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票法本身的缺陷和咸同兵燹的影响,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表明,制度的好坏除了取决于制度本身的优劣以外,同样也取决于制度的推广与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一农 《唐都学刊》2006,22(6):44-47
西汉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直到汉武帝时长安城才基本建成,且以皇家宫殿和园林为主,因而西汉的赋家还没有建立起以都邑为审美对象的观念。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东汉初期发生的建都长安、洛阳之争,使得都邑进入了文学家的创作视野,因而产生了一批重大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对西汉大赋有所继承和发扬,而且在内容和风格上也有空前的突破,把汉大赋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吴毅 《唐都学刊》2000,16(3):63-69
以科举制为基础的唐代人事制度,不仅迥异于魏晋人事制度,开古代中国中古时代之后用人选官及世界文官制度之先河,而且其在选拔、录用、考绩官吏等方面体系化的、较为科学完备的制度措施,既是构成贞观、永徽、开元年间吏治清明乃至治世出现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行政机构和人事制度深刻改革的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