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诉讼之间的关系仅在个别条款上作了衔接性的表述,二者关系需要结合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才能给以准确定位和理解。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仲裁与司法诉讼的关系主要为"横向性"的。即仲裁是诉讼前的法定必经处理方式,诉讼是仲裁后的重新处理方式,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此外,司法还对劳动争议仲裁进行着某些必要的制度上的保障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雷智中 《理论界》2011,(2):62-63
工会组织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在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处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工会组织在不同的劳动争议中的地位有所不同,但身份都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因此,深入了解和探析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中的作用对工会在调解劳动争议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立法者的本意是利用调解的低成本和柔性特点来分流、过滤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缓解劳资对立.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实效,但远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本文主张将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当事人选择这一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整合现行多元化调解资源,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以及增加制度的吸引力等改革措施,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如工会主席的产生方式使得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过程中的立场偏向,将产生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状况,导致调解机制在劳动争议救济体制中逐渐被淡化。同时,劳动争议解决的"一裁两审"制度使得程序过于复杂漫长,耗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大量的时间成本。通过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杨晶 《学术探索》2014,(1):59-62
劳动争议的解决涉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我国经济体制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方面利益对抗加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构建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大量出现的劳动争议。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调解是最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方法,而劳动仲裁调解居于劳动争议解决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解决劳动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所采用的将劳动仲裁作为劳动诉讼前置程序的做法缺乏法律与法理依据,这种人为增加劳动争议案件解决程序的制度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和负担,增加了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难度,更容易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劳动纠纷的妥善解决.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所产生的劳动争议具有极其复杂和难以处理的特点,因而我们应摈弃以对抗性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简单思维,彻底废除将劳动仲裁作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做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和劳动仲裁的功能,将劳动纠纷解决机制设计为"或调或裁或诉"并行的体制,在立法上承认人民调解、仲裁与诉讼在解决劳动争议时享有同等权威的法律地位,按照"侧重调解,司法补充救济"的原则完善现有的非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制度,将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事人不愿意或者不能通过调解或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从而不得不进入司法程序时,则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采取"或裁或诉,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司法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劳动者权利司法救济途径,这一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文章在对西方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分析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最后提出了若干意见,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美国劳动仲裁的兴起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推动与工会权利的增强,经历了制度混合到独立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成功构建起以申诉仲裁和利益仲裁为重点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回归仲裁特有优势,增强工会实际权利,平衡劳资双方力量,以完善的司法审查作为劳动仲裁公平性的坚强后盾,以争议分流与裁审分离提高仲裁效率。  相似文献   

9.
仲裁前置是我国劳动争议解纷机制的特点之一。但是在某些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中,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却是仲裁与诉讼程序的冲突。除此之外,仲裁前置还是一项缺乏明确法律依据的制度;而且其社会功能亦待检讨。仲裁前置制度正在成为劳动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阻碍。因此,取消仲裁前置,在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上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是我国劳动争议解纷机制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调解、仲裁、诉讼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法》实施2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凸显出一些弊端。是彻底摒弃原有体制,实行单一仲裁或单一诉讼模式,还是采取“扬弃”,即在保留原制度上进行改革完善,这是目前法学理论界探讨修改《劳动法》争议的议题之一。本文结合《劳动法》实施以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提出建议,以期为《劳动法》的修改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该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教育和挽救违法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依据与上位法相冲突,该制度在决定程序上也存在问题。文章旨在明确该制度的性质、适用范围,并提出了对该制度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管理领域,社会冲突具体地表现为行政争议,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发生的有关行政法律关系上权利和义务的争执。主要探讨行政争议产生的原因,论述国家设定的解决行政争议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以科学劳动概念为逻辑基础,以抽象劳动假说为理论支撑。通过理论史考察可以发掘“抽象劳动假说体系”的深度内涵:唯物史观与劳动价值论的相互放入。对抽象劳动的前提假说、过程假说以及结果假说的理论实证分析,进一步说明劳动价值论是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可以支持对马克思经济理论进行相对完整的研究,以及赋予适当的现代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和平有效地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独特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较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性特征加强 ,程序方面更趋于严密 ,因此争端解决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它的威慑效应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对其信任的程度。中国入世后 ,将面临如何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的问题。只有尽快建立适应争端解决机制要求的机构和法律体系 ,才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覆盖面和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个人费用负担加重、医疗费用难以控制、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该采取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扶持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加强医疗保障经费的征集管理、健全医保基金监督机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加强医保立法等对策,以逐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信用经济时代"的需要,各国已普遍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我国信用缺失严重,信用状况极其严峻,信用立法近于"真空",亟待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有关社会信用中介体系的设立、信用信息的征集与使用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等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机制。实践证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成功运转的至关重要的保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贸争端迅速上升,这就需要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发展、特点、适用以及我国对该机制的运用、应对策略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来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对完善中国网络银行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大陆网络银行业务和网络银行立法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网络银行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然而,在网络银行业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银行安全法规不够完善、网络银行交易管辖权难以确定、传统银行分业监管与网络银行混业经营之间存在冲突、网络银行内部监管规定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网络银行业的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促进中国大陆网络银行法制的完善和网络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国际社会,一国能否正确把握国际私法中外国法内容的查明制度,已经成为该国法院能否保障司法程序公正和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对外国法的性质、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同责任的划分、外国法查明的途径、外国法无法查明的认定以及外国法无法查明时的处理方法等问题的规定在立法、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有益于促进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完善和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过程及现实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了从均分化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和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复杂变迁过程,当前正沿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使用权”的方向而不断完善。但农村土地制度仍存在产权不明晰等深层次问题,新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关键在于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真正实现土地要素的财产化、资产化,并最终为土地要素的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