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士祯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贵 《齐鲁学刊》2003,(2):110-113
王士祯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三百年来 ,王士祯研究的范式不断变化 ,研究也不断趋于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王士祯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对王士祯的审视也趋于全面与客观。总起来看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开始从追根溯源和整体的宏观角度探讨“神韵”说的渊源、内涵及其得失情况 ;开始关注其诗学理论与诗作、词学理论与词作的关系 ;对于王士祯与赵执信在诗学观上的分歧及其关系的考辨成为关注的重点 ;研究范式上突破了前此相对单一板滞的局面 ,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多层次的态势 ,体现了一种当代性特征 ,显示出王士祯研究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2.
王士禃、赵执信交恶真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禃是清初诗坛领袖,其诗歌刨作和诗学理论影响巨大,被奉为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赵执信是王士禃甥婿,他著<谈龙录>攻讦王士旗,遂使"王、赵之争"演为清代诗学一大公案.前人对"王、赵交恶"多有探讨,但歧说纷纭,莫衷一是.依据新发现的<赵执信与王渔洋信札>,可以考知"王、赵交恶"真相,结合这封信读<谈龙录>,能够使人更准确地理解赵执信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3.
吴雯(1644-1704),字天章,山西蒲州人,清初著名诗人.他一生未仕,却因学识渊博、诗才卓逸而与傅山有"北傅南吴"[1]之称.吴雯诗风飘逸淡雅,颇得神韵,受到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高度推崇,为诗坛领袖王士祯谓为"仙才"[2],认为论诗五十余年,"然得髓者终属天章也"[3].吴雯好交游,与王士祯、洪舁、陈维崧、赵执信等名流唱和赠答,切磋诗艺,留下许多漫行华章.晚年隐居中条,卒于家.光绪八年,张之洞于太原建四徵君祠,将吴雯与傅山、阎若璩、范鄗鼎合祀,称"晋士楷模".  相似文献   

4.
赵执信和王渔洋在诗坛上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赵执信是清初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而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实主义诗论。他和王渔洋在诗坛上的分歧,实质上是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分歧。王渔洋是清初诗坛上的盟主,是神韵说的倡导者,在当时的作家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势力。赵执信比他小二十八岁,是他的甥婿。论政治地位,赵不如王高;论社会声望,他不及王大;论姻亲行辈,他又比王低。按常理说,他不该反对王渔洋。  相似文献   

5.
赵执信与王士祯诗及诗论评辨徐振贵清初,渔洋执文坛牛耳,风行影从,数十年之久。而秋谷亦"才名振天下",被誉为堪与"李杜韩苏诸公长存天地"之间①。而且,这同居"山左"孝妇河畔的"姻亲"二人,均处于清初现实主义与拟古主义两种思潮激烈论争之中,一个标举"神韵...  相似文献   

6.
与清初诗坛其他“宗唐”者专意于某一诗人或某一诗风不同,赵执信宗法唐之诗歌精神。在“宗唐”旗帜下,他力图包容诸端、“兼擅并美”。考察赵执信的诗歌创作,与其诗学思想大致相符,即多种风格均擅,阳刚之美虽为主流,但并不偏废其余风格  相似文献   

7.
赵执信是清代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 ,但志存高远 ,留下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对这些诗作进行注释、评析 ,不仅对于传承文学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深刻认识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借鉴历史经验 ,具有积极意义。黄河出版社精心组织出版的《赵执信诗集笺注》一书 (注者 :赵蔚芝、刘聿鑫 ,责编 :梁文兴、孔庆岚、袁本忠、司甲领 ) ,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这是一部集学术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为一体的优秀著作。本书对赵执信的全部诗作进行了注释和简析 ,其分量约为《赵执信诗选》的五倍。对《诗选》旧注 ,则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赵执信是清代优秀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 ,都有很高的建树。赵执信的诗歌 ,内容丰富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社会诗、写景诗、咏怀诗、咏物诗、咏古诗、友情诗、游仙诗七类。赵执信的作品 ,在创作方法上兼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他思路深刻 ,善于深入现实 ,选取题材。他力去浮靡 ,使语言直而不俚 ,高而不诡。他从其所近 ,从其所需 ,自由选择多种风格。赵执信学识渊博 ,驱遣典故 ,讽颂时事 ,词语极为丰富。赵执信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作深受后人喜爱。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和欣赏他的诗…  相似文献   

9.
1689年(康熙28年)八月中旬,发生在北京的《长生殿》案件,曾经轰动一时,到现在已是三百周年了.被牵连进这一案件的人,据各种资料记载有侍读学士朱典、右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翰林院检讨李澄中、国子监太学生洪升、查嗣琏、陈奕培等“几五十人”.其中受害最大以致影响终生的,乃是诗人赵执信.长期以来,对《长生殿》案件的起因和赵执信与此有关的言行,在研究者中颇有争议,偏重强调了朋党之争对案件人物的影响,致使赵执信自身独具的形象有所失真.  相似文献   

10.
一韵律学是人文学科传统项目之一,中外文献甚丰。我国古代如王士祯《律诗定体》,赵执信《声调谱》,董文涣《声调四谱图说》,现代如王力《汉语诗律学》,启功《诗文声律论稿》,都是这个学科的专著。西方国家的有关著述更多。仅1980年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韵律学”条目所列,主要参考书就有二十部之多。其中十五部是60年代以后出版或重印的。可见现代诗的流行并非取消对该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执信是清前期一位开风气的作家,他诗作的坦率张扬和刻露畅达代表了康熙后期新一代诗人的创作倾向和审美理想,为乾隆朝的性灵派作家开了先路.  相似文献   

12.
李瑞豪 《殷都学刊》2007,(4):112-117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的反对者赵执信的诗论。王士禛并不奖掖蒲松龄,赵执信与蒲松龄也没有交往。蒲诗远离了齐鲁诗坛,以极强的现实关怀消解了《聊斋志异》的浪漫抒情。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7,(4):80-87
新城王氏家族与益都赵氏家族均为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青箱世家,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世系间的交叉影响。赵进美清真绝俗的诗风以及创新求变的诗论,影响了王士禛神韵诗风的形成。赵进美词作中以诗为词的雅化倾向,亦是王士禛所追求的。王士禛的诗论及创作又影响了赵执端与赵执信;赵执端其诗继承王士禛清空一脉;赵执信诗中有人、诗外有事的诗论则是对诗坛神韵流弊的修正。这一文学现象在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研究中十分独特,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一个寒士诗大盛的时代,查慎行不愧为康熙朝江湖寒士诗第一家。追溯其江湖寒士之调的形成,《长生殿》案无疑是重要的“催化剂”。《长生殿》案虽起于黄六鸿攻击报复赵执信,但查慎行、洪昇、陈奕培等四门之员“同被吏议”,已决定了这场案事并非专对赵执信而发。将《长生殿》案比连于“南北党争”,悖于史实;将之归于纯粹的“个人意气之争”,虽揭示出事件的偶然性,但又不免将问题简单化。《长生殿》案与康熙中叶士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文学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查北赵”及洪昇受案事牵连最剧。查慎行未曾进学,其国子生资格来之不易。在这场风波作用下,慎行科举心态、人生道路、诗歌创作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江湖载酒的人生重塑中,慎行养成“山野之性”,从而促成一代江湖寒士之调。  相似文献   

15.
冯班诗学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为此,本文主要从对晚唐诗风的赏评、对评点方法的继承等方面,论述何焯对冯班诗学的接受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清初,王士祯巳被誉诗坛“一代之宗”。然而对于王士祯的诗学,自他在世之际始,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将王士祯诗学中的审美情感理论,放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诗学的背景下,作些剖析及探讨,以便进一步阐清王士祯诗学中审美情感理论的实质及价值。“诗缘情”——一个古老命题的新解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灿烂高峰之后,几乎一去不复返地走上了下坡路:宋诗欲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结果却以学为诗,以理为诗,用抽象思维代替了形象思维;明诗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无数为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桎梏压迫,探索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孙中山的革命战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活动家朱执信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何香凝都对朱执信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说: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他(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革命老人对朱执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只要我们探索一下朱执信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藩篱,而向着新民主主义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论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一八八五年(乙酉)诞生于广州。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知识分子,都曾在广州一些衙门作过幕僚。少年时代的朱执信,在父亲和塾师的教导下,勤奋攻读国学。一九○二年在广州“教忠学堂”接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如饥似渴的探求。在当时的“学外国”的浪潮影响下,朱执信于一九○四年以官费留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清中期诗坛广大教化主袁枚对清初诗人王士祯曾有“一代正宗才力薄”之评,这是一个很有道理、很有概括力、也很有意味的评论。本文即以这一评论为起点,就王士祯之所以成为“一代正宗”的原因及其“才力薄”的表现作了较为深入的、辩证的论述,并就此透视了寓于其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与王士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初,山东文风甚盛,在文坛上崭然露头角的颇不乏人。蒲松龄和王士祯要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蒲松龄与王士祯的情况大不一样:王士祯是当时的达官,四十五岁上,皇帝召对懋勤殿,授翰林院侍讲,此后一帆风顺,历官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少詹事,兵部侍郎,户部侍郎,至刑部尚书;同时又很早就有诗名,海内尊为诗坛圭臬、一代文宗,当时的文人恐怕很少不知渔洋先生。而蒲松龄却只是一个一生困于场屋的秀才,长期靠舌耕笔耘维持家计,著述虽不少,《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