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方的科学是建立在视觉中心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像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种感觉参数的数学化只能间接地数学化,这种间接的数学化只有在找到它们与视觉参数的某种联系的时候才能得以进行.这种纯粹形状的量度在科学中的成功不断使得视觉参数成为科学中单向度的参数,而且在科学中以触觉概念"力"的视觉转化为核心,开始一个全面的转化.中医的科学性是一种身体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性,而不是符号表征意义上的科学性,它不是建立在视觉中心主义意义上的科学,但正因为这样它在感觉和诊断上却更为严格.可以说,中医是一门非常严格的科学,但是它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如果以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为模式探索其本身的"数学化"模式,那么中医会为未来的科学做出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解构既不是一门哲学,也不是一种主义,更不是一门科学,它总是多重的。这种多重性以及它在不同国家里表现出的形式的多样性,使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世界性的事物,此外,它总是与某种语言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不仅仅是世界化、全球化,包括解构,都并不是这个世纪才出现的,它们一直存在着。……我最初的解构实践是对欧洲中心论和西方哲学的界限提出疑问。不是为了质疑它们,而是从逻格斯中心主义和语音  相似文献   

3.
通常说的数学化是以研究对象具有数量特征为前提,但哲学和许多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没有数量特征,这时要用数学精确地描述,就需要广义的数学化。广谱哲学是一门广义数学化的哲学,它的广义数学化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做到的,这种数学化有什么意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为增强艺术感染效果,把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官能感觉沟通起来,这种心理现象就叫“通感”或“移觉’。 通感,一般是“词语的移用”,即临时改变搭配关系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助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转换一种形态,让人更易理解或印象更深。从这一点来讲可说是它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严格讲,比喻是展示喻体这种形态,而“通感”是同时展示两个形态,不分主从,而且两个形态的内涵发生了挪移,借助于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似点互为沟通。其实,通感是一种审美感觉的表达,它追求的不是形象感如何。而是一种对事物间特殊内在联系的贯通,并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美的艺术效果,得到一种顿悟灵通的微妙艺术享受。具体说,“通感”这种现象渗透着审美过程中的“移情”和联想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美学领域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展开了批判。在主要的环境鉴赏模式理论中,卡尔松二元论构架与柏林特整体论都暗含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这种伦理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移是以后者的牺牲为代价的。但是审美主体性并非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审美主体在环境鉴赏中的合法地位,并建立起一种自由且健康的环境美学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腰麻造成的感觉完全消失平面以上与感觉机能正常区域之间的一个区带内,以及整个连续硬膜外麻醉区域内,麻醉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痛觉与触觉分离状态,即痛觉消失触觉存在。在腰醉恢复期触觉首先出现时,会在整个麻醉区域内出现痛觉消失触觉存在的状态。这种感觉分离状态,为探讨得气感与触觉的关系创造了条件。得气感中的循经感传,有慢速传导的特征,这一点使观察循经感传在感觉分离区如何通过成为可能。观察得知,只要麻醉区内有触觉存在,循经感传就通过,触觉消失感传即中断。结果表明,触觉在循经感传中起感觉接通与反馈强化作用。近年研究证明,触觉能够成象,看来气功得气后出现非眼视觉功能等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对触觉的分析在其感官科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感觉通过对象被规定,所以每种个别感觉都对应其专属的个别对象.然而,由于触觉对象具有多样性,这将造成触觉种类的多样化,从而违反感官科学的基本原则.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析触觉器官的本质,它是触觉的质料基底.因此致力于论证肉体兼具器官与中介双重角色,将其分为一般性的触觉器官与首要的触觉器官,从首要的触觉器官来看,触觉能够保持单一性.亚里士多德对触觉科学的论述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器官与中介之间关系的全面分析,而且是判断动物存活与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视觉中心主义对本质的追求和对主客二分的坚守为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传统提供了前提预设和思维指向。柏拉图划分肉体之眼和心灵之眼,最早为形而上学确立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的西方哲学在探讨意识时都以视觉中心主义为参照模式和运思方式。海德格尔以清理视觉中心主义为契机,着手消除形而上学传统的危害。通过对存在之“呈现”的论述,海德格尔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建构起存在论层面上的视觉观念。但在德里达看来,海德格尔对传统的否定由于仍然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式,因而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对艺术中触觉问题的研究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在视觉文化批判性理论中,触感理论成为新晋的、具有普遍影响力的新知识。一方面,它倡导当代艺术特别是跨媒介艺术要充分利用视觉之外的触觉,完善多维度的审美与意义构建,相关研究受到了现象学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在电影这种较为特殊的视觉艺术中,触感研究不再致力于审美与意义构建,而是试图建立一种以触觉为导向的电影本体论。受惠于现象学理论,电影触感理论借助电影身体、电影皮肤、触感视觉等概念,试图颠倒并发展出完全不同于主体/语言理论的新本体论,这种尝试与整体性的反理性/反形而上学潮流密切相关,对推进视觉批判具有一定的认识论价值。但这一理论中的谬误、媒介分析的缺陷及阐释力的局限,使得其难以肩负电影本体论重构的任务。艺术中并不存在普遍而一致的触感现象,触感理论也难以跨越艺术门类和媒介,难以发展为具备理论同一性的艺术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标点符号的教学和训练普遍忽略。课堂教学不提不念,学生习作乱用标点符号,甚至连高考作文中,只要不是没有标点符号就不扣分,全文一逗到底也不算错,这实在不尊重这门科学了。标点符号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性在于帮助文字表情达意。我们不能因为它不是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对学生五种感觉刺激的分析,发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对学生五种感觉刺激大多数只有一种或两种——视觉或触觉,少量实验同时刺激学生的两种以上感觉.于是对部分化学实验进行一些改进,力求使它能同时刺激学生的至少两种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论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科学化努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俄国形式主义流派在建立科学的文艺学体系过程中所显示的内在矛盾及局限。认为它在反叛传统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的同时又扛起了科学实证主义的大旗,是一种着眼于文学形式、强调陌生化感觉的实证主义批评,并指出它在促进文学批评的科学性的同时丧失了活生生的人文精神,分析了由这种科学化努力所导致的科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它可以将人的感官调动起来,使其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觉。文章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哲学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详细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反讽科学”是霍根在《科学的终结》中反复论述的一个主题 ,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实证科学而言的 ,是“思辨的、后经验的” ,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它根本不是科学。从实证科学的角度看 ,霍根不是一名反科学的尖兵 ,而是一个科学捍卫者。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方面,在中医药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是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1中医药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一门医学科学2007年1月,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强调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扬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明确告诉我们没有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底蕴,中医学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体系,它的起源深受古代唯物…  相似文献   

16.
经典热力学形成于上一个世纪,主要是在提高热机效率的实践中经过长期探索、实验和观察,把握了热功转化中的稳定联系,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建立了由一系列范畴和定律构成的科学体系。它的形成还和上一个世纪的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反映了自然界运动过程中热功转化的一般规律,有着普遍的意义。它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可逆过程方法,即静热力学方法。在本文试图探讨可逆过程方法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人类中心主义联系起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从相关的文献看,有两种观点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一是从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意义上寻求支持;另一是从人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独特性上寻求支持.然而,这两种观点事实上都是建立在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误读的基础之上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支持的只是非人类中心主义或反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技术对人类的认知范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数据可视化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在不同维度上挑战甚至重塑着人类的认知能力及框架。数据可视化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认知范式,它强化了人类认识论领域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传统,由此导致以视觉为中心的数字技术权力谱系的建立。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类的认知发生了由视觉向言说的转变。其一方面通过语言处理技术和算法模型,突破并重塑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则建立起一种以数据言说为核心的普遍性知识体系,消解了人类对经验知识背后的特殊目的乃至意义的追问。生成式人工智能带给人类认知的挑战,应从它凭借普遍理性原则造成的认知中心化趋势,以及借由对话训练方式所激发出的主体创造性两个层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9.
触觉时序知觉的手臂交叉效应是指在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与手臂不交叉条件相比较,当被试两手臂跨身体中线交叉时触觉时序判断的表现显著下降。空间参考系、个体的性别和利手、视觉信息和视觉经验等是影响手臂交叉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试图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通过这种有趣的现象了解人类的触觉知觉特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工效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触觉时序知觉手臂交叉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会选择的问题,既古老又新颖。它所关注的是多样化的个人选择如何与统一的社会(或集体)选择相衔接。它试图弄清楚在一定的合乎理性的要求下,人们是否能够以个人的选择顺序为基础,推导出社会(或集体)统一的选择顺序。这似乎是一个并不困难的事,似乎不比最基本的民主要求多什么东西。但是,在社会选择问题的理论探讨中,人们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恰恰是在这种艰难的探讨中,人们对社会选择理论中的概念给予了数学上的严格定义,并将社会选择理论中的一些隐含的假定明确化,然后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一步步地建立引理、定理、命题、推论体系,来给出种种结论。这样就使社会选择理论成为一门严谨的可以证伪的科学,而不是一种不可证伪的信念或泛泛而谈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