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金代金银矿冶的生产及器物的制造 ,是当时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工业。多年来 ,在金朝统治辖区内 ,考古发现了许多金代墓葬、遗址等遗迹 ,出土了大量金银器物。金代金银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制作技术上 ,较多运用锤錾刻焊接铸造等技法。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度,由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乌鲁木齐市文物管理所在乌拉泊水库区发现并抢救清理了四十六座以地表聚石为特征的古墓。现将墓葬特征,埋葬方式、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特征、经济形态以及与古车师墓葬特征相关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984年12月上旬,吐鲁番县林业站在哈拉和卓村东约3公里的戈壁滩上垦荒营造薪炭饲养林,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立刻打电话报告地区文管所。我们赶到现场时,造林灌水已是波及墓道边缘,于是一面打电话向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汇报情  相似文献   

4.
柳长华 《天府新论》2021,(3):封二-封三
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当地俗称“老官山”)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墓葬4座。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4座墓葬中,三号墓出土了1000余支医简和一具髹漆经脉人,这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简书,也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大、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文献与文物。经研究证实,这些医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仓公之医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物普查中,发现大庆地区金代古城遗址二十余处,陆路十余条。通过对古城和道路的考证,为研究大庆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6.
殷墟自1928年10月首次发掘以来,已有五十六年的发掘史,在这半个多的世纪中,已发掘了各类墓葬约五千座(包括祭祀坑一千五百座)。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文物,人骨、兽骨等标本,棺,椁等葬具残迹,以及墓内揭露的其它现象,对于研究殷代社会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以及殷人的埋葬习俗、人体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殷墟所发掘的墓葬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是全国任何同类古遗址所不能比拟的。殷墟已发现的墓葬,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侯家庄西北冈地区;高楼庄北的后冈地区;大司空村附近;白家坟、梅园庄、孝民屯之间的殷墟西区。这四个地区所发现的墓葬约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初,大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庆市大同区发现了康家围子和陈二道眼两处冶铁遗址,初步断定是金代的文化遗存,当时的这两处冶铁遗址,应是金代肇州的管辖范围,铁矿石及一般炭料应来源于今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的五道岭采矿区,主要是以水路运入大庆地区的。这两处冶铁遗址应产生在金代土地大面积开发之前,冶铁遗址的时间相同或稍晚于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的五道岭。  相似文献   

8.
1982年5月至1983年7月,大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全市所辖的五个区,近550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先后发现金代的遗址,遗物点20多处,采集到了一批文物。笔者以这批文物为依据,结合有关考古资料,经整理大致情况如下。一、冶铁业(-)康家围于冶铁遗址座落在大同区老山头乡康家围子村北的盐碱地上,遗址为三处火烧土迹象,略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处,北距大庆来油七厂7号并约50米;第二处,位于第一处的东南约70米;第三处,位于第一处西部约50米;三处火烧土的面积均在10平方米左右,并有冶铁炼渣分布其上。炼…  相似文献   

9.
宁夏北朝隋唐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百余幅历史与艺术价值颇高的壁画。北周李贤墓壁画第一次完整展现了北周墓葬绘画风采,填补了我国绘画史空白,并对隋唐墓葬壁画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田弘墓壁画为搞清西魏—北周墓葬壁画的全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隋史射勿墓壁画为隋代考古所稀见。  相似文献   

10.
西夏出土文献很多,但所见碑石较少。2013年9月,河北邯郸大名县陈庄村出土了一方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所立夏、汉文合璧"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此墓志的发现增添了新的西夏文碑刻品类,是具有重要学术和文物价值的收获。鉴于此墓志是有元一代最早的一方西夏文、汉文碑刻,显示出元代西夏后裔的民族传承、墓葬特点和文化特色,具有特殊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十分稀见,建议定为一级文物。希望对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对出土墓志相关地区从民族学、社会学的角度予以调查,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织文初析于志勇在被选列入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尼雅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座汉晋时期的墓葬中清理出土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锦织物,①织文罕见珍奇,引人瞩目,文物考古研究、历史研究价值极大。今藉部...  相似文献   

12.
略论卡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卡约文化遗存是瑞典学者安特生在1923年发现的,由于安氏并非亲临现场作业,只是从获得的陶器的陶质,器形分析而认为是属寺洼文化。五十年代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及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配合黄河水库和兰青铁路建设工程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工作中,发现一些同类器物和墓葬,认识到它不同于寺洼文化,将其分出,并以安特生所发现的卡约村命名为卡约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有关卡约文化的资料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中期与八十年代初,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先后在大通孙家寨、共和合洛寺、达玉口、高渠顶(龙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乌盟凉城县崞县窑乡后德胜村附近的深山沟中,发现一座元代蒙古贵族壁画墓。墓中壁画内容繁富,色彩艳丽,其中许多内容是首次发现。 元朝时期蒙古贵族的墓葬都是极其秘密的,史称“秘葬”,是当今考古界苦苦寻觅的重要文物。这座秘葬墓的发现,揭示了当时的秘葬形式。特别是墓主人与家人在一起宴坎的“宴居图”壁画,极其真实地再现了元朝蒙古贵族的生活及其面貌特征和服饰。壁画所绘各种山水草木,神怪异兽以及野生动物,反映  相似文献   

14.
王倩倩 《青海社会科学》2013,(5):156-159,181
金禅口遗址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金禅口社西侧大通河南岸的二级阶地上,201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了齐家文化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窑址2座,出土遗物丰富,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大通河流域的齐家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墓葬构件的画像石盛行于两汉时期,集中出土于山东、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陕北汉代画像石现在见到最早资料是二十年代出土的郭氏铭文画像(原石现存于北京大学)。1952年绥德城郊西山寺保育小学在扩建校舍时,发现了镶嵌有“永元十二年”铭文画像石墓葬,墓室拆毁、画像石充当石料挪作他用。1953年八月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与陕西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调查组,征回了这批画像石中的二十四石①,从此陕北汉代画像石进入了保护、收藏、陈列、研究的专设殿堂。20世纪50年代初,绥德县文化馆设立在城东六十里的义合镇…  相似文献   

16.
自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在对吐鲁番地区文物遗址和墓葬多次勘查发掘的基础上,获得了大批文物文书,这些文物文书为我国吐鲁番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自1981年以后,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即今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科研人员在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儒先生的领导下,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了科学整理,陆续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1-10册。1992年以后又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和释文对照本(又称"图文本")壹至蔓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出版为吐鲁番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88年《考古学报》第2期刊载了淮阴博物馆的墓葬发掘报告《淮阴高庄战国墓》一文。该墓早期被盗,发掘前曾遭当地农民的破坏,发掘时又因种种因素,未能细加清理以及诸多善后事宜不尽人意,以至墓葬整理及材料的发表用了十年之久。但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是江苏北部考古上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商周乃至春秋战国之际,以苏北、皖东北和山东南部这一带为活动中心的徐夷、淮夷及春秋以降楚、吴、越在此间争霸的历史,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史料。该墓的国别已有越人说,楚人说,墓葬年代亦根据越人、楚人在江淮活动的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18.
九间遗址位于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九间村西南1公里处的高岗上.2019年8—10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系、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大同区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发现房址、灰坑、灰沟、窑址等各类遗存50余处,出土金代遗物主要有陶器、瓷器、铁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共500余件,并出土大量动物骨骼.此外还有少量砖瓦、脊兽等建筑构件.通过本次发掘,九间遗址可能是黑龙江省辽金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一个新类型,为我们研究大庆地区甚至黑龙江地区辽金时期大规模的非城类遗址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8,(1):113-113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115000多件。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相似文献   

20.
<正> 1977年春至1978年冬,山东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进行勘察过程中,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在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一件卵形青铜容器(见《曲阜鲁国故城》图版捌壹,147页图九三:4·5。齐鲁书社1982年版)。这件器物的盖沿和颈部对铭各一圈十五字: (?)(侯)母乍(作)(?)(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迄今所知青铜器自铭“戎壶”的,此系首次发现。兹略作考释如下。戎壶,《说文》“戎,兵也。”段《注》“兵者械也。”春秋时齐国叔夷钟铭文称:“余锡汝马车戎兵”。戎兵连称,正指军械器具而言。金文中又有称戎车的,如周夷王时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