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身份和政治理念的不同,明代言官群体与宦官有着本能的对立,在宦官为祸炽烈的正德、天启朝,二者的对抗尤为惨烈。但随着明代政治格局的演变,言官与宦官的政治分野逐渐模糊,双方的关系由对抗趋于合流。从整个明代的历史来看,言官群体制衡宦官的作用十分有限,在与宦官的较量中多处劣势。究其由,首先,宦权是异化的皇权,宦官假手皇权压制言官;其次,言官群体分化蜕变,丧失气节,党附宦官,助纣为虐,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2.
立储之争是明代政治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储君,明代的皇帝、后妃、官僚、宦官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角逐。这种角逐,致使很多有政治才干的人因谮而谪外,破坏了明代政治的安定,对明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宦官是历代宦官中颇有文化素养的一个特殊阶层,部分知识宦官伴有诗文创作且有作品流传。通过整体性梳理明清遗存文献中关于明代宦官的诗文创作记载,并就其诗文作品的著录与存佚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宦官是中国古代社会极为特殊的一类人群,由宦官发展而来的宦祸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道奇景。历代皆有权宦,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曾言汉、唐、明三朝是宦祸最剧烈的时代,而明朝的宦祸又大于汉、唐。宦官得以构乱,没有权力必不可为。明代宦官缘何获得如此大的权力?这不是一个单一导向性的问题,需从明代政治生态、宦官自身特质等方面来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程度的因素对明代宦官专权进行分析,指出明代宦官的文化程度高对宦官专权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是明代宦官专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科举制度使官员的思想受到禁锢,死板化,而宦官通过一些途径知识化,思想灵活,且奸诈,使宦官与内阁争权时,有了知识储备,可以相抗衡,甚至压过内阁。  相似文献   

6.
明代宦官外交是明清宦官研究中的重点之一,而明初(本文主要指从洪武到永乐年间)宦官出使之频繁,影响之深远,非历代可比,曾构成历史上少有的“宦官外交”的局面。这一时期宦官在西域的活动虽然不多,但却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统治,对西域的发展和汉藏两族的联系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女真宦官刘通、刘顺兄弟自幼入燕府,在明成祖发动的"靖难"之役与之后迭次北征蒙古的战役中,皆效力阵前,颇有功勋,累获晋升与优遇。以二人墓志史料为主要依据,追述其个人生命轨迹,不仅可以深化对宦官在明初靖难起兵中全面参与作用的研究,也反映了明代宦官的婚姻、家庭等生活史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更为真实的永乐朝少数民族军功宦官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8.
南朝宦官的品秩要比北朝低得多,这就决定了南朝宦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远远不能和北朝宦官相比。南朝宦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多为个剐偶然现象,北朝宦官的军事职务往往是与刺史、郡守等地方官联系在一起的。北朝宦官的军事职位的品秩比较高,都在四品以上,这样品秩的军事职务,加重了宦官的社会政治身份,同时也使宦官拥有军权,进而为影响北魏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军事因素。  相似文献   

9.
明代私阉现象同明代权力制衡下"宦官官僚化"这一政治背景和王府、勋贵违制用阉密切相关,中期以后日趋严重.明朝从一开始就严申禁令,但宦官行政的巨大空间、宦官选取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使明政府一方面自严其禁,另一方面又自弛其禁,最终使私阉之禁形同具文.  相似文献   

10.
宦官,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阶层,弄权害政,擢发难数,尤其是“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而明代宦官除了插手军政之外,还纷纷广置田庄,役占军民。其数量之多,危害之大,又非汉、唐宦官所能比。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明初,宦官只是“百计索取金银财物”,尚未涉及土地。  相似文献   

11.
<正> 明代言官与前代含义不同,不是对谏院官员的称呼,而是对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统称。这样明代御史、给事中的职责就比前代重大。统治者在言官的建置上颇费了些脑筋,让他们秩卑、势尊、权重,使其不患有所失而勇于任事。明代又是我国历史上宦官干政严重的一代。虽然太祖当政之时,鉴于前代乏失,曾明文规定宦官只供洒扫奉侍,“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并敕诸司不得与其文移往来。又镌铁牌置于宫门口,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①但率先违犯的就是朱元璋自己。他大权独揽,冷落朝臣,不知不觉间又把宦官视为亲信,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洪武十一年,“遣内臣吴诚诣总兵杨忡名行营观方略。”②到成祖永乐时,由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宫中的宦官有为成祖通消息者,成祖宫中的宦官也有随军作战立功的,所以成祖登基后更加信任宦官,让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就是人所共知的史实。到宣德时更开设内书堂,“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③让宦官读书习文,为宦官干政进一步创造条件。明太祖、成祖、宣宗诸帝乾纲独断,尚能随心所  相似文献   

12.
广东是明朝的外贸中心,其市舶贸易管理备受重视。自永乐朝派遣宦官提督市舶后,广东的市舶事务就基本上处于市舶太监的管理之下,明初的市舶管理体制被改变。明代中叶以后,广东市舶太监权势不断扩张,更加横行无忌,引起官民的强烈反对而两度被裁撤,最终无权干预广东的市舶事务。我国历代有差遣宦官直接参与广东海外贸易的传统;在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明代,派遣宦官主导广东市舶事务是中央加强经济控制的必然趋势和宦官势力扩张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央强化海禁和朝贡贸易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宦官干政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毒瘤,从秦汉迄明清,宦官专权层出不穷。封建王朝虽然曾制订出禁止宦官擅权的种种法规,并对干预朝政的宦官予以打击,但是这个痼疾顽症就是无法根除,而且宦官干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代,不但没有滞止,反而愈演愈烈。对于宦官干政的原因,历代皆有人进行探究,但似乎还未涉及到问题的根本。本文拟对此作一剖析,以求正于方家。 笔者认为,历代阉宦之祸,追本溯源,无不症结于君主专制、皇帝制度这一渊薮,宦官权力也是来自皇权。如果没有皇权作为靠山,没有皇帝的支持,宦官就根本无法在政治舞台上立足,更谈不上操纵朝纲,左右政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究宦权与皇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王朝为防备蒙古贵族的卷土重来而有北部边防的建设,北部边防对明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政治制度而言,首先是督抚制度成为一种国家制度而确定下来,其次是北边督抚与兵部尚书与侍郎之间的互相迁转;以政治风气而言,第一就是宦官专权对北部边防的影响,第二是边军入卫给明代社会所造成的骚扰,第三是京边将领克扣军饷、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对明朝边政的败坏,第四是内阁以边防事务互相倾轧,边将行贿、权相受赂,造成腐败污浊的政治氛围。同时,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对于北边防务亦有极大的影响,如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个人素质、边防督抚的个人素质,等等。明代的北部边防影响政治的内容很多,值得学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宝玺成为国家和皇权象征之重器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历代皇帝对宝玺的掌管和使用都十分重视,并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制度。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明代初期,为防止御宝使用过程中的舞弊现象,曾于外朝政府机构中设尚宝司,掌管御宝使用中的一切事务并参与许多重大活动。其品秩虽低,但至关重要。而在内廷宦官机构中则设尚宝监,作为勾通尚宝司与皇帝、尚宝司与尚宝女官的桥梁,并监视尚宝司的用宝。同时,专设尚宝女官掌管宝玺。这种内外相互监督的御宝保管和使用制度,曾经有效地保证了御宝使用的权威性。但随着宦官势力不断增强,最终使宦官控制了尚宝司,使其成为专权的工具。本文试对明代尚宝司、尚宝监的官职沿革、职掌、作用进行探讨,并初步分析明代皇权旁落、宦官得以专权在御宝制度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日,何孝荣先生的大作--<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75万余言,首先简要论述了明代以前北京佛教寺院的修建、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和考证了明代北京寺院的修建情况及具体演变,并深入分析了帝王、后妃、宦官、僧人、士庶人的佛教政策、信仰等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宦祸"严重的一个朝代,然而在人们的观念里,明太祖却是"严驭"宦官的,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祖宗之法",即禁止宦官干政的"祖制"。这一"话语"是由若干个"事实"支撑起来的,但所有这些证据,要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要么干脆是似是而非。明太祖的确有过不少严驭宦官的训诫,但所谓"祖制",却无事实根据;事实上,正是明朝人为与宦官斗争的需要,自己创造了一个禁止宦官干政的祖宗之法。  相似文献   

18.
论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其心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创始和奠基阶段。本文拟就其悟道的由来、契机、内容及在其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作一些探讨。一、“龙场悟道”的由来“龙场悟道”并非偶然,王阳明生活的明代中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此时,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腐败不堪,皇帝荒废政事,大权旁落,宦官擅权,藩王叛乱;农民起义不断;再加上边患频仍,使得明王朝政局混乱、内外交困,岌岌可危。正如王阳明所说,“今天下波颓风靡,为日已久,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在社会思想领域,自南宋以来,程朱之学被钦定…  相似文献   

19.
青丝 《社区》2014,(8):39-39
不少人读史都习惯于脸谱化,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若是按照这一标准解读明英宗,就很困难:他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又受宦官的怂恿,好大喜功,御驾亲征瓦刺,结果惨败被俘,这也是历代皇帝里的头一个;他前后做了两次皇帝,复辟后听信谗言,诛杀功臣于谦……如此政绩,无疑是一个昏昧无能的皇帝。  相似文献   

20.
明代徽州的地痞无赖与徽州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痞无赖活动的猖獗与疯狂,是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社会历史变革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本文从剖析明代徽州地痞无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较为详细地罗列了明代徽州地痞无赖在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猖獗活动的种种表现,并着重揭示了地痞无赖活动对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指出,处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地痞无赖作为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恣意横行的结果,直接污染了社会空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助长了官场腐败作风,阻碍了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造成了整个徽州社会的混乱无序状态,加速了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