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将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划上必然的联系。事实上 ,养老问题是一个与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的今日 ,政府应在保障和激励家庭养老方面有所作为 ,使家庭养老这一最为经济的养老方式在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发挥更为出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推迟退休年龄对我国未来人口抚养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养老日益从家庭责任转变为社会的义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我国目前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我们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将使我国未来老...  相似文献   

3.
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态势是积极应对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与关键。利用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探讨我国少数民族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措施。研究发现,2020年少数民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10%,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老龄化进程慢于汉族。少数民族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和女性化特征,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明显。此外,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主要集中于壮族、满族、回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中,39个少数民族已进入老龄社会或老龄化社会阶段,各民族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分化进一步增大。各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供养,老年空巢家庭规模持续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凸显。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既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体现,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民族地区养老保障发展滞后于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进程;二是伴随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民族地区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需破解多重挑战;三是面对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文化、地域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很快,老年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多,国家、企业及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这不仅影响老年人自身的生活,也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现存养老制度的严峻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从改革现存的养老制度着手,建立新型的养老制度。完成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刻不容缓。一、养老制度的简略回顾我国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旧社会,养老主要靠子女,家庭是主要场所。由于历代战争连绵及剥削阶级的压榨,广大人民的生活极不稳定,老年人的基本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建立怎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才能适应我国国情?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一、研究方法首先,我们所要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不是由国家出资,而是以农民自我筹集积累资金为主要形式。这样,农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将直接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实施推广,这是由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们首要的考查因素是一个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涵盖所有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既然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养老负…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80%在农村,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新路子,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目前改革中急需进行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养老制度基本上采取家庭养老为主的办法,使农村老人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保障。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经营风险增长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原有的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梅 《人口研究》2012,(5):104-112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快、高龄老人比例高。与世界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基础明显较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冲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是养老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因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冲击,需要加快我国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使"银发产业"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人口比例大,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仍面临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有助于解除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姜向群 《人口研究》2007,31(4):57-62
在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养老方式的选择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事情。文章探讨了养老的经济资源和照料资源的责任主体问题,提出以个人为责任主体是当代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当今社会中家庭生活的重心移向了年轻一代;新老两代人的供养关系正在由"反哺式"向"接力式"转变;养老模式更加向个人责任、借助于社会化的途径方面发展。家庭养老是一种正在被替代的、生命力不断下降的养老方式;提出回归家庭养老是不现实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本文立意在于探索家庭养老向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社会化养老转变的必然性,引导人们关注自己晚年保障的终生计划及长期准备,关注发展社会化养老制度、设施及其市场化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熊巍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寿命的大大提高;另外,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这两方面的变化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社区建设和发展社区功能,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到来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时期,发展社区服务事业特别是为者服务事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重要意义。社会意义之一,发展社区老科民务,有利于建立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800万,204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峰值期将达到4.1亿。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超前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建立起适应老龄化需要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与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在于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基本目的。可行性在于未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龄人口购买力水平的上升和市场发育。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受到老龄人口收入水平较低、市场开发程度较低等的影响。发展我国老龄产业应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立足于社区,采取多渠道形式,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家庭结构变迁及其后果、养老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对上层结构的影响四方面相关问题的研究 ,为实现我国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不同类型家庭的养老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在今天仍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化的发展趋势决定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庭在经济上赡养老人的功能逐渐被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所代替,但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仍是家庭养老的主要内涵.然而,家庭作为养老的依托和载体,其结构、规模正逐渐核心化、小型化,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这对家庭养老又将产生什么影响?所以研究分析目前中国城市家庭结构与老年人生活起居及精神面貌的关系,对巩固我国的家庭养老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德君 《人口研究》2001,25(6):35-38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 ,目前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 1 2 6亿 ,占总人口的 10 % ,并以每年平均 3%的速度递增 ,更为突出的是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接近 10 0 0万人 ,仅仅 18年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就由成年型进入老年型 ,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 ,其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 ,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1 人口老龄化呼唤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根据中国国情 ,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机构养老发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潇 《人口学刊》2001,(6):28-31
21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加,老年群体将日益分化,对养老方式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公共机构养老不仅能够缓解家庭分散照顾老人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规范、无序竞争、优惠政策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远 《人口研究》2008,32(2):16-24
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政府目前大力倡导的养老方式.对于这种养老方式,目前研究主要从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需求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居家养老的提出具有宏观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体系的有机构成.只有从这个角度认识居家养老,我们的工作才能更自觉,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养老:问题在哪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老年人问题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的经济上的“养”的问题,或者说是集中于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因为,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退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并不充裕,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他们在经济上基本上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同时,我国老年人在经济上依靠子女保障的程度正趋于下降。因此,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正在成为一个愈来愈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随着人口的工业化从业比重的增加和家庭养老职能的弱化,以及子女一代迁移、流动性的增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化养老制度提出了新的课题。 发展社会化养老已经基本上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如何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的问题在哪里,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体制?仍然是明显的问题。 同时,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很多研究更关注于发扬和巩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也有些研究专注于将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但是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尚需深入探讨。社会化养老应如何发展已然构成我国养老方式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具体发展机制上子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基于生育率持续下降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老龄化现象主要通过人口转变理论解释,由于生育率下降不满足经典的人口转变理论设想,人口转变理论对人口老龄化的解释力受到挑战。从制度的角度研究社会养老制度建立以后形成的"社会养老、家庭养子"对生育率的影响,以期解释人口转变结束后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从生育率下降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发现,在"社会养老、家庭养子"制度下,养子收益减少、养子成本提高、家庭养子资源比例减少,使家庭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提高养子成本、降低家庭养子资源比例,由于家庭缺乏养子激励,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更严重的老龄化。老龄化一旦形成,具有不断强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银色浪潮”的日渐加剧和以谋求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观的出现,养老成为政府、民众、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服务的来源,养老可分为家庭养老和非家庭养老。现阶段,家庭养老是中国尤其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由家庭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本文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目前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其成因,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一、中国老年人口的约3/4居住在农村,他们应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对象。但事实上,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中他们成为“被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