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说:“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资本论》的逻辑,是指《资本论》范畴的辩证运动;《资本论》的辩证法,是指资本主义的客观过程的辩证运动之描述;《资本论》的认识论,是指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辩证过程之描述。所谓三者是“同一个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资本论》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一致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是否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资本论》的方法中没有把逻辑与历史一致当作一条原则来加以贯彻,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并不是《资本论》辩证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说《资本论》逻辑与历史一致是对马克思的方法做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资本论》彻底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认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在《资本论》中,逻辑无条件地同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历史一致,而同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在某些地方一致,某些地方不一致。争论的双方有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同整个《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辩证办法、以及《资木论》的逻辑结构、理论体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准确地理解《资本论》开篇的研究对象,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地完整地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纲要》中,第一次提出了“《资本论》的逻辑”这一命题,并强调指出:“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列宁在研究和写作《帝国主义论》及其准备材料《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充分应用了《资本论》的逻辑来揭示当代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宝库,而且也是最生动、最深刻的辩证法。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①深入探索《资本论》的辩证法,对于目前的经济调整,以致确立今后的经济战略方针,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  相似文献   

6.
人们只注意从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的角度研究《资本论》,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我们同时注意从逻辑角度研究它,会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运用《资本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在这里,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和逻辑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逻辑角度看,马克思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逻辑思维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发展规律,其中最典型的是科学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既要深入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还要阐明内在的本质规定如何转化为外在表现,是深化与外化的统一。人们都十分重视《资本论》的深化研究,重视其中揭示的内在规定,却忽视了《资本论》关于内在规定外化的研究,自然不能理解怎样再现其具体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伯尔尼笔记”中,以黑格尔的《逻辑学》为出发点,去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出了《资本论》中“大写字母”的逻辑。在列宁看来,《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黑格尔逻辑学中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逻辑科学走的是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内涵逻辑。马克思的《资本论》吸收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把黑格尔的概念的内涵逻辑发展成了历史的内涵逻辑。因此,《资本论》的逻辑作为“大写字母”的逻辑指的不是《资本论》的叙述逻辑和研究逻辑,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逻辑。这种历史发展的大逻辑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使用的各种劳动范畴多达数十个。从劳动的最一般规定出发,马克思给劳动以质的层层限定,由此形成一个劳动范畴序列。这一范畴序列与《资本论》的逻辑: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应,构建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抽象劳动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与劳动范畴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定是同一的。《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也就是各种劳动范畴序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357页)。由列宁这个著名论断所引起的许多争论,集中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列宁讲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它们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命题是特指还是泛指?即仅仅是指在《资本论》中,还是泛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三者是“同一个东西”;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考察《资本论》的辩证法时,人们习惯于把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列举出来,然后再从《资本论》中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它。对《资本论》中的方法论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列宁指出的,不是把辩证法当做认识论,而是当做实例的总和。列宁认为《资本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巨星,在于把辩证法纳入认识论,把认识规律上升到逻辑,即把“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哲学笔记》357页)。  相似文献   

12.
《逻辑学》的开端和《资本论》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以理论形式逻辑地再现客体的系统和发展的科学体系都有一个开端问题。 开端的确定,关键在于把握开端的特点。通过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 《资本论》的比较分析,认为开端是最普遍的,是一切后继范畴的原素形式,寓 于这些范畴之中。开端是最抽象的,而一切后继范畴则相对具体,开端成为 这些范畴的一个内在规定。开端作为最抽象的规定是最简单的,因而,在思 想史上反映也较早。开端包含了一切矛盾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来得及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分歧首先集中在确定这一逻辑体系起点的方法论上。为此,本文从分析《资本论》选择逻辑起点的方法入手,就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所应有的规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就性质而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准备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理论著作;其决定资本之读的路标是历史之读-阶级之读,哲学解读与文本诠释必须服从这个基本前提。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作为资本哲学,则坚持走出哲学之读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路线。这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理解前提。因此,《资本论》体系是否定的体系,是坚持始终面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异化抗争的开放发展结构。《资本论》以矛盾规定的开端(作为发现资本普遍知识的原始开端)启航资本之读和哲学改造,目的在于揭示阶级与经济的同构,经由唯物史观的工作中介,将历史之读-阶级之读(研究规定性)尘埃落定为阶级之读-经济之读(叙述规定性)。阶级科学得以成为资本矛盾的逻辑羽化,经济范畴成为对资本恶的性质及其构造的知识型塑。所谓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是确认在这一行程中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的阶级规定和“剥削由统治而建”的特殊价值形式工作形态,即W=c+v+m的生产及其流通实现的全部行程。对第一重性质而言,资本作为历史矛盾的发生和工作呈现;对第二重性质而言,其继...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开端的商品的性质问题,不仅是对于经济学有意义,而且对于探明这部伟大著作的整个逻辑体系、特别是它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哲学意义.但是,这个问题在理论界是有分歧的.分歧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对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一段话的不同理解.恩格斯说:“为什么马克思在第一卷的开头从他作为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生产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派生的形式,即已经在资本主义下变形的商品出发.”对这段话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本论》结构体系两个争论问题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毕生心血凝结的划时代巨著——《资本论》,其结构体系是十分坚实和严密的。《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问题,是指《资本论》科学理论体系的骨骼问题。它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珍视《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马克思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他还说:“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而是全民族的功绩”。恩格斯也高度赞扬马克思《资本论》的结构。他说:“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  相似文献   

17.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涉及到《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构成的重要概念,它们互为理解对方的关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理解《资本论》对资本逻辑的全面批判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理论关键点,而资本逻辑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中具有理论原则意义的内在部分,是揭示科学的现代属性和特征的钥匙。对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关系的研究,重点是阐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观,论述《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发展中的理论地位,并从资本逻辑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具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本论》的这一写作特性表明,《资本论》还应该属于社会哲学著作的范畴。因为《资本论》所阐释的不仅是一种具有批判性质的学说,而且还是一种蕴含着以建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为己任的学说,即《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体制不是最终目标,构筑共产主义体制才是它的终极追求。按照社会哲学的学科原则理解,《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不只是包含抽象性质的宏大叙事式的社会批判,而且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有比资本主义体制更为合理的社会形式的思想意蕴,而表征这一思想意蕴的社会哲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19.
由批判转向建设——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资本论》能否应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转变研究《资本论》的思路,一方面要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要由教条转向指南。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主要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依据《资本论》的逻辑和方法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依据《资本论》所阐述的一般市场经济理论,寻求指导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博大精深,体系严密。它以独特的思维形式,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理论成果,为科学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论》的思维形式,就是《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借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从《资本论》的思维形式出发,探讨其思想内容和逻辑结构,这是打开《资本论》理论宝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