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的熵增现象和耗散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能量转化的趋向总是自发地从能量集中转向能量分散,从有序趋向无序的退化。当今的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熵增现象。鉴于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成分、多变量、具有耗散机构的开放系统,此无序状态并非无可救药。通过从自然界、社会管理各部门和信息舆论引入负熵流,使之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内部流通、转化、做功,并以各种形式消耗散失,可以降低系统的总熵,使系统设法处于有序状态,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因此,在实施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时,应该正确理解该环境下的熵增现象,以耗散结构原理为指导,克服组织的混乱,把握系统趋向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热机理论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分析了有摩擦的准静态绝热过程的性质,计算了这种过程的熵变,并分别利用平衡态热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对这种过程的熵增原理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3.
熵理论揭示了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熵增和熵减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熵增和熵减的辩证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克服熵增促进熵减,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达成耗散结构状态是系统有序发展的前提。科技园区企业创新系统的内部熵流可被分为职能关系熵、资源整合熵、人力激励熵、过程控制熵四种类型,这四种熵的持续累积会导致熵增效应的产生,致使系统呈现出走向无序的倾向。系统应当从外部环境引入负熵流并达到临界条件方能减少内部的正熵、促使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将热力学系统中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根据熵增原理 ,管理系统出现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 ,从本质上说明了企业管理的必要性。根据耗散结构理论 ,管理系统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 ,从本质上说明了企业应如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将热力学系统中熵、耗散结构理论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相结合,根据熵增原理,说明出现高原现象的可能性。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认知系统出现高原现象到突破高原现象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的高等教育系统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熵和耗散结构理论被引入到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中,其中熵理论启示管理者必须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内外部关系协调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则说明对高等教育系统协调管理的实质是一个降熵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发展高等教育系统过程中培养领导者的降熵意识是系统降熵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要充分开放高等教育系统、不断接受外部环境的挑战;要以低熵为目标,合理调配现有高等教育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带来了发展观上的重大变革,即从单纯追求GDP的片面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站在当代大系统观的高度,把经济、文化、政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与综合的相似性基本原理,用热力学中熵的相关概念来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热熵和信熵的科学含义,指出物熵和信熵是宇宙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两个基本参量。提出包含心熵和社会熵在内的熵的一族。指出通常的四维时空加上物熵维和信熵维所组成的六维时空是熵的世界观的形象表述。提出耗散系统的统一熵流图是源事理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要]以谱系学视角观之,算法与熵增耐人寻味的关系,构成了人工智能背后生命现象学的叙事本真。熵增不能简单地被视作为物理的热力学定律,相反,其适用于生命意向体验的全部世俗生活。自启蒙以来,算法实质意味着生命面向世俗的姿态转向,熵增则来自算法的认知和语言之间的断裂。历次认知蜕变对应的是例外状态下生命的算法决断,但此后便是对决断时刻的遗忘和将算法视为佐证享乐合法性的语言的时段,此时段终将只是对生命在熵增轮回中自欺的印证。因此,智能之境的实现不在于对算法语言的推崇,而在于生命透视“开始即成熟”的熵增逻辑,放下依靠算法语言实现“终点幸福”的臆想,在对决断时刻的姿态皈依中尽力却不执念地进行熵减。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合理性 ,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学者们提出将生态意识、生态思维和生态方法渗透到各部门法律中 ,随之出现了法律的生态化趋势。本文从对生态危机的思考出发 ,主要探讨了刑法生态化的必要性、科学内涵和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只有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和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和谐 ,社会公正应是有效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前提。全人类利益的共同性 ,生态危机影响的整体性将促使社会公正成为可能 ,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种族压迫下深陷精神生态困境的黑人形象,白人主流文化的侵染导致他们心灵的迷失。波莉对白人的热爱、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杰萝丹和海伦娜对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盘接受以及第一代麦肯·戴德迷失的痛苦阐释了莫里森应对种族歧视下精神生态危机的主张,那就是要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危机与我国社会危机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危机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采用了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危机的内涵和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社会危机发生的特点和诱因等方面的问题。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所具有的过渡色彩和诸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加剧了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公共风险,增加了公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它提出一整套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案 ,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价值与法制体系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世界性命题,生态安全已确定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其特别关注的是国内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强调防止国内生态赤字、防治自然灾害的国家职能,在规范类型上侧重于国内政策与国内法范畴;生态安全观的确立,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颇具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生态安全应纳入我国环境资源法的调整范围;我国生态安全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经验并应对可能的挑战,其体系基本构成包括国家生态安全法与国际环境安全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必然性联系,指出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将解决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并就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方案。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历程,它在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但生态危机不是科技的必然产物,而是人在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单方面追求主体解放造成的危机。因此,科技的发展史其实质是人在生态危机中的主体解放史。科学技术必将随着主体的彻底解放而使生态危机得到必然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