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青少年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侗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认为:侗族青少年母语使用现状具有稳定性、兼用性、差异性的特点;侗族青少年在使用侗语过程中出现小舌音声母脱落、侗语词汇量减少、语法结构与汉语趋同等新特点;侗族青少年总体出现母语能力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就侗族母语使用情况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侗语电影《童年的稻田》表明目前三江侗语代际传承情况有好的一面,也蕴藏着危机。实地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文章结合电影中所折射的语言代际传承问题以及田野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语面临的代际传承危机,提出以言护根、以文续脉,实施侗族母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四个一”工程等活态保护策略,以提升侗族人民的母语文化认同,从而守住侗族文化的“根”,延续侗族文化的“脉”。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1,(8):6-6
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 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讲侗语、唱侗歌、学侗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  相似文献   

5.
<正> 侗族情垒在侗族垒词中,数量多,影响大,有着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与社会价值。“垒”是侗语记音,意为条理话,情垒就是谈情说爱的条理话的意思。如说侗族情歌是侗族歌唱的情诗,那么侗族情垒就是侗族朗诵的情诗。在侗族北部方言区的新晃、天柱、三穗、玉屏、芷江等地流行情垒,其内容可分为初会,请坐、夸赞、借带、结朋友、分离、初恋、相思、热恋、盟誓等。讲诵时,有的用侗语,有的用汉语,有的在  相似文献   

6.
侗款制度是侗族传统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社会制度。侗款制度在侗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今天还在侗区继续发挥其整合社会秩序的部分功能和作用,“老人协会”、“乡规民约”是其与现代社会调适后的表现形式;社会控制功能配置最齐全;影响社会层面最广泛,效果也最突出。侗款制度、侗款文化、侗款组织也是侗学研究中较热门的课题,有的学者认为侗族制度文化就是侗款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 清代嘉庆道光间,由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吴文彩首创的侗戏,发展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吴文彩首创《梅良玉》、《李旦凤蛟》等剧目后,首先在当地用侗语道白和演唱,受到侗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并逐步以侗族传统故事为题材,新编侗戏,进行演唱。侗戏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榕江县,从江县以及广西的三江和龙胜等侗族地区从事侗戏的人才逐年增长,剧目逐年增多,新中国成立初期,侗戏又由广西三江县传入湖南通道县。据广  相似文献   

8.
侗族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吃泡汤、敬诸神、埋柴火、喝油茶,其中尤以正月里热闹非凡的种种活动最为有特色,这些活动把侗家人能歌善舞的长处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侗族正月的活动很多,有文娱活动、社交活动、祭祀活动等。  文娱活动最精彩,有唱侗戏、踩堂哆耶、对唱大歌、打赛年锣等多种形式。  侗戏发源于贵州省黎平县,由侗族人吴文彩首创,后来流传到贵州的榕江、从江,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侗族聚居区。仅黎平一县就有235个侗戏班(队)。各县侗戏班(队)春节期间活动频繁。在本村演出或受外寨邀请到外寨演出,既演传统剧目,…  相似文献   

9.
壮族、傣族、侗族是华南三个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这三个民族地缘相连成片,从而在民族心理、生活习俗以及一些文化特征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而关系最密切的要数他们的语言。 壮、傣、侗均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言。壮语、傣语、布依语同属壮傣语支,海南省的临高话可归入这一语支。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同属侗水语支。这个语族的第三个语支——黎语支,分布在海南省,只有黎语一种语言。整个语族的语言有下列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中寨镇是湖南省湘黔边境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边陲之地。全镇辖20个村和1个居委会。1.6万总人口中侗族人口占98%,几乎人人讲侗语,是极为典型的北侗民族聚居区。原生态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堪称北侗民族社会形态的"活化石"。历有  相似文献   

11.
蒲祖灯 《民族论坛》2014,(12):12-13
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镇是湘黔边界祟山峻岭中的一个边陲重镇,地域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几乎人人讲侗语,是个极典型的侗族聚层区。中寨先后分别于2006年、2013年两次被省民委列为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侗族与壮、布依、水、仫佬、毛南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支系,历史上称为侗僚、峒僚或侗家苗。到建国前,侗族处于落后的的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构奇巧独特的建筑工艺,五彩斑斓的侗族刺绣,还有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侗族舞蹈,戏剧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大歌、琵琶歌及多耶舞,芦笙舞、侗戏等歌舞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瑰  相似文献   

13.
侗款是侗族的传统自治和社会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款组织和款约,具有社区联盟协商治理的性质。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原生政治制度,它具有独特性、协商性、平等性的特征。侗款作为侗族社会的政治传统,在当代侗族地区仍有重要价值,一是有助于完善侗族地区村民自治;二是有助于侗族民众的族群认同,构建和谐侗乡;三是有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四是有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 即使从宋代文献较多地记载侗族款组织活动算起,侗款的历史也至少石一千年了,而且实际上它的历史会更早些。长期以来,侗族社会的政治、经济,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思维方式,无不与款有关。有的同志说侗款制是侗族文化的最基本牲征,确言之有理。①然而,关于款的名称,即它的含义是什么,是侗族固有词还是借词,目前学术界还众说不一,很有必要讨论讨论。何谓款?大致有以下五种说法:1、据说,很多研究侗族的学者认为,由于侗族款约这种口头法规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条款”,因此称之为‘“款条”,其词也称“款词”,所以“款”这“词的发音是来自汉语措词②。有的说“款”是个古代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今侗族居住的湘、黔、桂毗邻地区,秦时出现过“呕”、“区”(即瓯人)的活动,东晋、南北朝时演变为“乌浒”或“僚浒”,宋时又被称为“佶伶”或“仡伶”,明代始有“侗人”之称。其历史渊源关系,笔者在《侗族族源初探》一文中曾作过粗浅论述。目前,由于各家说法不一,很有必要再作探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同语族特别是同语支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许多共同特点。“在语言学上首先显示出来的是继续操该语言的愿望,这也就决定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冼光位研究馆员主编、诸多专家学者撰写的《侗族通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侗族通览》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侗民族的研究进入了全面、系统的新阶段。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民族。她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祖国和中华民族灿烂的  相似文献   

17.
<正>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相似文献   

18.
我们侗族是中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人口251万多,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地区及湖北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地县.侗族有三部分,即老侗、皎侗、旦侗(均为自称).侗族古代自称的通称及各部分的分支称呼,可追溯到中古时期.据记载,侗族及其内部的几个原始支系,在宋代以前就形成了.三个支系的侗人各有特色.有意思的是,"旦侗"擅长陶瓷、乐器制作,并喜欢狗;但"老侗"、"皎侗"却对狗厌恶之极."老侗"女子善针织、能歌善舞,其歌在1986年曾轰动巴黎.1957年在莫斯科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的侗族多声部大歌也出自"老侗"地区.在广西三江一带的侗族多为"老侗"."皎侗"则分布较广,他们大多住在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沿河地带,与外地交往比较密切,接受汉族文化较早,生产力较高,擅长建筑和造船.闻名国内外的风雨  相似文献   

19.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20.
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则自称“甘”。 侗族主要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两地民居各有特色。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