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经济失衡的实质是美国与东亚经济体及产油国间的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和不断增长的净外债额,据统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的警戒线,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二是部分东亚国家或地区及产油国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中国、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俄罗斯和沙特的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5%.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增加,并创下了历史新高。文章着重从美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储蓄率、生产力水平、资源开发控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政策选择和国际金融中介机构行为变化等方面剖析了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产生原因,分析了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对美国、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举债中渐行渐远的美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就像樱桃蛋糕一样具有美国特色。等离子电视、苹果公司的mp3,花岗岩台面板,只要有名称,就有人买它。为了给这个全国性消费融资,美国的外债正以惊人的数额增长。2006年,用以弥补美国收入与消费差额的外币需求量达到了GDP的7%,使美国在经常账户上产生了超过850亿美元的赤字。换言之,2006年,美国人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数量远大于其生产量,两者差额相当于巴西的全年产出。“巴西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在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讲授经常账户赤字课程的劳拉阿尔法罗(Laura Alfaro)指出,“这就是美国每年所消耗的——一个巴西或是一个墨西哥。”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隐患,也是各界热议的话题.具体表现为美国持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贸易逆差,以及相对应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过度储蓄和巨大的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通过研究美国贸易逆差与长期利率的相互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在失衡格局的调整中,美国提升利率、缩减财政赤字这一方式最为有效.然而最终的调整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中国也应该适当调整经济,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5.
唐勇、寇维维、张楠伊在2006年2月7日《环球时报》中撰文指出:在西方某些人“捧杀”中国的今天,有三个数据值得人们关注:第一个数据是:在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里,中国仅占7%。近日,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货币和银行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1997年至2004年间,美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赤字增长了529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此的“贡献”仅为7%。这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没有人们想像的大。第二个数据是:美国去年对德国和日本的出口额达到857亿美元,相当于对中国和印度出口额(409亿美元)的两倍多。美国企业在德国和日本的销售额相当于在中国和印度销售额的6倍多。这组数据表明:日本和德国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力。第三个数据是:世界银行的报告称中国人均财富是9387美元,不到美国的2%。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方面以"市场主导型"与"银行主导型"的体制存在着巨大差异,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学者们试图从金融体系差异的视角取得突破,以解释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为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缓解持续的、大规模的经常项目失衡,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缘由,以解决由于经常项目失衡所引发的诸多问题.文章涉及金融体系的几个方面,从金融体系差异视角来解释全球经常项目失衡根源的近期研究出发,对有关金融体系差异和全球经常项目失衡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标普的警告     
尽管美国债务占GDP的比重与欧洲主要国家一样,但是那些国家在解决赤字上付出了更多努力,而美国则一直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8.
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若想回归正轨,就必须经历一次重大的再平衡过程。赤字国家必须提高储蓄,盈余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增强内需。然而,多数国际机构却预期,收支失衡会在中期内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在2010年升至8.6%。2009年,这一比例曾回落至7.8%。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经常帐户赤字持续扩大并不断创出新高,全球经济失衡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引起这一轮经济失衡的原因则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解释.美国国内储蓄不足论、美国经济强势论、全球储蓄过剩论、中心-外围论、全球化加深论是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现象最主要的成因分析理论,但任何一种理论都存在着相左的观点或证据,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远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回归控制法量化评估“8·11汇改”对中国经常账户差额的影响。研究发现:“8·11汇改”后经常账户差额的反事实值曲线始终高于真实值曲线,且处理效应显著为负,即“8·11汇改”后中国经常账户差额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降低幅度可能达到2%以上。上述结论在增加控制组国家数量、在控制组中加入影响经常账户的宏观变量、安慰剂检验、改用合成控制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始终保持成立。上述研究结论也为汇率制度选择与经常账户失衡调整之间关系的争论提供了中国的经验证据,即更加浮动的汇率制度确实有利于经常账户的失衡调整。  相似文献   

11.
如今美国的出口比中国增长得要快,这有助于缓解世界经济的疲态。过去10年,世界经济饱受不平衡日益扩大的影响,最显著的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和中国的贸易顺差,两者都是世界之最。关于目前的世界经济态势,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庆贺的,但它至少是变得更加均衡。不仅是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差距在缩小,国家内部构成增长的因素也变得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万象     
《人力资本》2010,(1):94-95
社科院: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9%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9年12月7日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回升到9%左右,CPI涨幅在3%以内,不会出现明显通胀。蓝皮书预计,2070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名义增长率为23.9%,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70%。  相似文献   

13.
张筱萱  袁伟 《金陵瞭望》2011,(14):11-12
2010年度.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951.61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在已经确定的全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要超过2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7%。作为六朝古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1970—1998)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1998年期间我国真实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凡是资源型国家或工业化加速的国家,自然资源损失或污染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大,通过历史数据比较,我们也发现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作者称为“生态赤字”,1985年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即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真实国民财富为目标,并认为继续实行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开放贸易型的发展政策对实现上述目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 有关专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1980年~2000年期间,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不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  相似文献   

16.
在克林顿的执政期,美国经济创造了连续10年的繁荣。其中,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美国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在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进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效。中国有着同美国不同的国际收支格局。目前,中国存在着经常项目的大规模顺差,而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了中国没有自行决定人民币强势或者弱势的能力。目前,中国利用经常项目顺差最为现实的途径是引进高新技术,这能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长久稳定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镇江市服务业稳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结构日臻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总量有效扩张、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对于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性消费、推动一、二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三产业成为GDP和财政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2亿元,占GDP比重36.4%,增幅16.5%.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7%。  相似文献   

18.
品牌价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品牌价值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品牌影响生产和消费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并对金砖四国和四个发达国家进入全球品牌价值榜单的品牌数量与该国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从结果看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使用全球前500品牌数量作为品牌价值的代理变量,使用一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这八个国家的品牌价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牌价值可以显著地拉动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品牌价值每增加1%,就会带来这个国家的GDP份额0.13%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以两缺口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一国储蓄投资失衡如何影响该国经常项目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失衡、经常项目失衡的现状,并运用Eviews协整分析,检验了两缺口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适用性,并得出结论:我国宏观经济内部失衡决定外部失衡,外部失衡不过是内部失衡外部表现。针对我国目前以内、外部失衡现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提高消费水平、完善资本市场机制以减少储蓄;二是保证投资需求稳步增长、调整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一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经济失衡的模型,从出口导向、浮动恐惧、国际美元储备和美元环流角度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把全球的国家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由于存在“浮动恐惧”,非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往往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非储备货币国如果希望通过出口导向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则需要以非储备货币国国内信用创造或国际储备不断增长为条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国内信用创造增长的方式而采用积累国际储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导致了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储备越来越多。同时,根据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对应关系,储备货币国的经常账户会产生逆差。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储备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回到储备货币国,储备货币国产生了大量的对外负债。这种情况的持续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