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真诰》为我国南朝齐梁时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所编撰整理的一部道书,既阐述茅山宗的教理教义,又贯穿陶弘景的农道合修思想,所以书中农学思想十分丰富,成为陶弘景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真诰》中的农学思想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因地制宜的"土宜"思想;因时而行的"耕道"思想;与人为善的农业"伦理"思想;益于身心发展的农产品"消费"思想。  相似文献   

2.
《华阳颂》的作者、《真诰》的编者均为茅山道士陶弘景。《华阳颂》内容依据的是《真诰》,二书均有道、佛成分共存的特点:《华阳颂》内容具有鲜明的道教特征,其五言的形式来自佛经偈颂;而《真诰》的突出特点是在道经中杂入佛陀所言。《华阳颂》道、佛成分共存的特征与《真诰》有关。  相似文献   

3.
《真诰》是研究六朝道教史和中古汉语的必用资料,但长期以来没有校注本,这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由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真诰》最为翔实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一些点校及排印尚有问题,可再探讨.兹选取27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以《真诰》前十八卷所有韵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真诰》用韵分析,并将其用韵特征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诗歌用韵进行比较,根据比照结论,从用韵角度考证其成书年代。其成书年代主要在晋代,但少部分文献应为齐梁时期写定的,与从文献角度考证的年代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了两种考证方法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说明利用道经中的韵文用韵考证道教典籍的写定年代是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道经的用韵与当时的文人诗歌的用韵系统一致性,为考证道经成书时代开辟了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梁陶弘景<真诰>(二十卷)是研究六朝道教上清派及中古社会的重要资料,日本京都大学"六朝道教研究"集体成果<真诰研究(译注篇)>(吉川忠夫、麦谷邦夫主编)已由朱越利先生翻译,以<真诰校注>(下简称<校注>)为题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为学界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底本,但该书也有可商之处,兹补缀二则,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学者和文学家,他的学识、品行、风度等对文学的影响丰富而深刻:陶弘景作为道教宗师,通过与当时文人的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及文学创作;他所流传的著作特别是搜集整理的道教经典《真诰》在后代文人中广泛流传,成为他们创作取材的重要源泉;由他所开创的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对后世文人生活与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朝宋范晔所著《后汉书》是研究东汉史的基本史料,自问世后历代皆不乏研究者和整理点校者,并且取得不菲的成就。中华书局1965年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点校本,虽然广泛吸收前代诸家之校证成果,但《后汉书》中原有的错误亦未得到校勘和清理。  相似文献   

8.
《芦浦笔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出现了多处文字错讹,标点方面也存在着句义错断、书名篇名误标、诗词当断未断和引号不当等不足。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点校阙失五十余条加以辨析,以促进文本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具有权威性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但其中也有一些疏漏和缺失。文章以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为语汇材料,指出《大词典》存在义项缺漏、书证迟后、例证缺失、词条失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给予补正,期望能为《大词典》修订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整理本<周易正义>和点校本<周易本义>为例,试举两书在文字和标点方面的失误数例,期望能够对古籍整理研究提供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11.
箴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产生于西周初年。这种文体成立的基础是所谓“官箴王阙”,是古代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箴的标准文本是从周初流传下来的《虞人之箴》。从那时以来到晚清,除战国时期一度“委绝”,代不乏作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文由官箴发展为私箴,进而出现君箴。箴本是使用范围很小的应用文体,但从汉代扬雄开始,经六朝而至唐代,著名的箴体作品,大多出于文学家之手,他们往往把文学方法用于箴文写作,遂使箴体文获得浓厚的文学性,足有可观者。  相似文献   

12.
真德秀是宋代理学史和文学史上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真德秀的理学思想、经世思想、文学思想以及他的生平和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过去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一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真德秀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注重从整体上的研究。真德秀所留下的思想资源还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大辞典>有"韩贞"条.韩贞是明代泰州学派著名的陶匠哲学家.本文首次结合对<韩乐吾先生集>的分析,全面分析韩乐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探索,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提出的前提.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中共八大肯定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但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保留,反映出当时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个体经济问题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元稹与管儿     
<琵琶歌>和<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一)>的准确解读是揭开元稹与管儿真实关系的关键.<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一)>中的"李著作"与"李十(一)"为同一人即李建."花下音声是管儿"之"音声",只应解作"音声人", 而不应如吴伟斌那样释作 "莺声",也不应象程国赋那样释为"琵琶声".管儿是李建的"音声人"(供娱乐使唤的侍妾).<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一)>是元稹借管儿在春花明月之夜对李建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朋友李建的想念之情.<琵琶歌>是元稹借写"管儿"怀才不遇的命运来抒发自己因屡遭贬谪而产生的抑郁愤懑情怀.元稹与管儿相识应在元稹任校书郎(803-805)后的第二年即贞元二十年(804 )的春天,而不是如吴伟斌所说的在贞元十一、二年(795-796).元稹与管儿之间不存在恋爱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清海先生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真正主题,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突破了传统物种观点的限制,实现了认识人的根本转变.人的历史发展要依次经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和类本位这样三个发展阶段,这同时也就是人作为主体的三种形态,人只有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充分发展之后,才能真正达到人的自觉的类本位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也才能达到充分的自觉.高清海先生关于人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类哲学”理论,它作为成熟形态的人的成熟理论体现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达到充分自觉的状态.“类哲学”理论是高清海先生关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解读,它的提出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包拯虽不是庆历新政的策划者,但他却是积极的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庆历新政失败之后,维新派大臣人人被罢官下狱.包拯却七次上疏辞呈,仁宗皇帝就是不允,这既表明仁宗皇帝对包拯的网开一面,也揭示出封建统治者上层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戴震是前清学术集大成者。他继承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反对理学的传统,对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虚伪残忍的本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对清儒的繁琐考据,宋儒的凭己臆说和汉儒的墨守家法均有所批判,坚持“空所依傍,唯求其是”的学术主张,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