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报》广告是近代中国广告最具代表性的个案 ,早期《申报》广告在形式、体例、内容及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轨迹 ,揭示了中国近代广告的最初形态及其与现代广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申报》汉口版与传统上海版和香港版在广告上有着显著区别,汉口版所刊广告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版面安排发生巨大变化,在内容上更有明显偏重,通告、启事(尤其是寻人)、募捐、医药、书籍报刊等居多,体现出鲜明的抗日战争意识形态,其他型类的商业广告如剧场、饭店等广告也多与抗日挂钩,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申报》为自身所做的广告(如高频率出现的"本报广告刊例"和申报馆发行的大量丛书、读物等)也不可小觑,其数量巨多、重复出现,由此管窥《申报》当时广告资源紧张和自身经营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时代背景对《申报》汉口版的广告进行全面分析,无论从史料、社会、还是对当今媒体的借鉴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影响下《申报》广告呈现的特色,并从消费品广告、消费观念广告两个维度深入探讨《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报纸,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商业广告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通过对《申报》中寻找走失婢女的广告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作为近代妇女一部分的婢女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图画形成结构分析的角度论述了民国前期《申报》广告图画的风格特色。在研究《申报》广告图画中的传统图画风格体例方面,注重对传统线描造型、传统版画插图、传统年画三种图画样式风格特点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利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来制作广告图画,是这一时期广告图画创作的主要方向,这种现象是由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状况和民众本土审美观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申报》作为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对中国近代美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申报》对近代美术社团、美术展览会和重大美术事件的报道以及书画润例广告的刊载,不仅加快了中国美术吐故纳新的进程,而且也促进了近代美术市场的形成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是中西文明与文化碰撞激烈的地方。而词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如何认识新的时代与旧的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学界一直思考的问题。《申报》是近代上海文明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早期《申报》共刊载词作一千三百余首,涉及词家近三百五十人,由此着眼,可以考察上海词坛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这样一段新旧交替时期中的词学生态,厘清媒介变化对词家词作的影响,探索近代社会中词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广告在商业竞争中与国货运动的影响下产生.透过《申报》这个窗口,我们不难发现,爱国主义广告是近代中国工商业企业的一种广告策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诉求方式,对近代国货名牌的创立和国货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芜湖开埠后的十余年间是口岸社会生态生成的关键阶段,《申报》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大量报道。在《申报》的新闻话语中,芜湖彼时的社会转型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申报》将这座内河口岸城市的治理无力、风气沉沦以及矛盾尖锐的多维面相呈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内容一方面为人们思考皖江流域近代转型表现出的社会症候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也为把握《申报》新闻话语特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申报》广告的阶段性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把近代报刊的四大基本要素结合得较为完美的报纸之一 ,而作为其经济支柱的广告 ,也经历了阶段性的演变。文章从史料的角度展示了这种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医药广告的滥觞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例,从医药广告问题产生的背景入手,初步分析了民国上海医药广告的各项规章及其实施情况,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为当今广告市场的良性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申报》所载近代上海旅业公会资料为主体,同时查阅其他工商行业组织的资料,通过翔实的史料对近代上海早期旅业同业公会的成立时间、具体名称、性质、形成途径和原因及社会作用等情况进行考证和分析,揭示出上海早期旅业同业公会的产生是社会形势及旅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兼有的二元结合体,近代上海旅业同业组织从无到有,旅业由分散走向联合,旅业从业者主体性逐渐增强,思想渐趋近代化,这一历程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行业组织自身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与整个近代社会组织形态的成熟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出上海旅业近代化历程中的若干特点,显示出不同的行业组织向新式同业公会的转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的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3.
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是站在社会前列的进步媒体,爱国救亡,倡新斥旧,对女子教育问题也极为关注。《申报》倡导兴办新式女学,广泛刊布女学广告,积极宣传兴学功绩,并为促进新式女子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晚清新式女子教育逐步走向合法化、正规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史上的一大重要历史事件,《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对此有着不同于朝廷旨意的独到见解。《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体舆论导向是否定的。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申报》就主张组织团练进行镇压,严惩闹教起事者。当清政府的态度开始转为招抚后,《申报》又希望清政府能够停止招抚,并坚决反对对外宣战。后来《申报》接连刊发文章,积极在中外之间斡旋,力劝朝廷停战议和。到议和阶段,《申报》则对和约内容给予正面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强国设想。通过对《申报》舆论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义和团运动期间上海市民阶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1934年9月的《申报》广告中,有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涵盖了时尚女郎、贤妻、良母等所有女性的现实角色,但在实质上仍然作为男性的性对象而存在,并没有摆脱"被看"的地位。从社会功用上来说,这些女性广告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起着规训作用;但相对于传统的社会而言,女性广告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叛。  相似文献   

16.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它与近代上海戏剧艺术尤其是近代上海剧场的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史上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17.
《申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家商业性报纸,英国人美查在其创办初期及17年经营管理中为达到谋利的目的,在办报过程中重视刊发言论,注意社会新闻的采写与报道,刊载文艺作品;奉行聘用华人主笔、主持编务和经营管理的人才观;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灵活调整广告价格和树立报纸自身形象的广告策略;采用减低成本、降低售价,设立分销处、雇用报童卖报和扩充篇幅、免费赠送的发行方式以及集出版图书、杂志、通俗报纸,经销发行画报,开办其他企业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方式来经营《申报》。美查的这些经营之道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利是原资本的187.5倍,《申报》也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销数最多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18.
1967年,奥斯本(Andrew Osborn)在《英美编目条例》的会议上总结了西方编目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性转折。第一是1876年克特《字典式目录规则》的问世,它标志着西方编目学已完成了由近代向现代的过渡,从此字典式目录成为主导。第二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申报》创刊于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延续七十七年,出版约二万五千号,历经清末和整个民国阶段。由于它历史悠久,发行量大,态度也还比较客观,在读者中影响很大。一九三二年《申报》纪念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创办了《申报年鉴》。第一期于次年一月编竣,同年出版。此后每年出一编,直到上海沦陷。日军侵占上海期间,《申报》成了敌伪的宣传工具,于一九四四年复刊过一期《申报年鉴》。次年日本  相似文献   

20.
早期《申报》刊载了大量的竹枝词,它们以通俗平直的风格描述了上海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娱乐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申报》早期大量刊载竹枝词,一则可以看出《申报》早期内容编排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趋势,同时也全面理解清末当时上海报刊文化消费的好奇性和民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