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天主教会自19世纪以来逐步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力仅次于新教的第二大教派,爱尔兰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天主教这一旧大陆宗教意识形态的本土化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从而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天主教文化体系,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天主教教会对此反应迟钝。本文介绍了马相伯针对这种变化所提出的天主教中国化的主张和建议,认为马相伯在天主教中国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会计功能正在从财富计量、价值创造、引导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的经济发展功能,进一步演化为促进政治文明和推动生态建设的社会进步功能,并且通过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来实现.具体而言,会计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多元化的内在要求;会计界同仁积极参与和推进会计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内容的系统化要求;会计领域的各类专业组织和会计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对象之一;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的目标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以州为首的地方政府是美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即使在冷战时期亦是如此.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美国爱达荷州在政府层面上与伊朗和利比亚之间建立起了跨政府关系,通过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委员会拓展海外市场,并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在社会层面上,爱达荷州积极参加“友谊的力量”和“国际友城”等国际民间交流项目,并通过招收国际留学生和派遣访问学者积极参与学术领域的国际交往.由该案例可以看出:冷战期间,美国地方政府仍在积极参与国际交往,这种交流以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主,政治性质的交流较少.美国的地方政府是相互依赖模式下的重要行为体.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的职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政府引导、社会响应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者在概念厘定基础上,分析计划制定、推行的相关理据;从大学生主体特征视角探讨其在"村官"工作中所具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职能;在描绘大学生村官职能发挥中的职业动机、社会认同、角色定位和心理融入等领域现象、问题基础上,研究者从环境建设、制度完备、组织管理等领域提出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1949年底,美国政府从对苏遏制的战略角度出发,基本确立了准备承认新中国和放弃台湾的对华政策。然而,在此关键时期,美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发生变化,美国国内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掀起了反华反共的政治思潮,国内政治环境严重恶化。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改变艾奇逊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了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与遏制。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由战时的扶蒋抗日转向扶蒋反共.扶蒋反共政策经历了"扶蒋压共"、"扶蒋反共"和"等待尘埃落定"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探究美国对华政策这一历史演变的踪迹,不仅有助于总结美中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而且对于理解美中关系的现状并预测其未来走向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当今美国全球战略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获得选举权揭开了美国妇女参与选举政治的序幕.但由于内化了贤妻良母的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美国妇女在后选举权初期未能积极参与投票.即使参与投票,她们亦无法只依据自我的社会性别身份而形成统一“投票集团”.因对社会性别平等有着不同理解,各女权组织间分歧严重,这无形中消减了妇女的参政效应.通过社会性别视角,文章着力剖析后选举权初期美国妇女的参政困境.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的思想文化史看,影响美国基督教历程的主要有三大思潮:清教主义、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基督教的特征,最恰当的莫过于"世俗化"。美国的犹太—基督教传统呈现犹太教、天主教和新教的三分状况,但是从本质上看,美国文明的基础仍是新教传统。总体来说,美国宗教团体的政治参与水平呈上升趋势,如新基督教右翼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崛起。其长期目标是力图纠正或修补现代化造成的精神价值观的错位或损失,近期目标则是更深入地参与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通过政党的政治活动推行新右翼的政治理想,用它的价值观去影响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美国老年人通过选举投票、参加老年人组织、网络参政等方式积极参与美国政治,并表现出一些极具老年特色的参政风格。相较于青年群体,美国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度更高、差异性明显、倾向性更强且更具理性。通过政治参与,美国老年人不仅影响了政府决策,为自身谋得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利益,而且对美国民主制度的维系、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建构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政治思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他所建构的是先验的理想国,而非经验的政治国家,所以他的政治学说可以被界定为理想化了的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实践型的,他关注的是经验的政治国家,因而他的政治学说可以被框范为经验的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运动对新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运动曾是当代中国政治运作的一种独特方式。分析六十多年来政治运动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政治运动具有"超强的社会推动能力",通过政治运动曾一度提升了国家生存的能力、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培养了政治积极分子,弥补了制度的过程化不足;但政治运动的频繁运作也阻碍了政治制度化的发展,导致政治民主水平下降、政治价值逐渐一元化、政治合法性下降,带来了意识形态教条化。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上讲,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改变过去在政治发展中单纯地强调政治改革的思维定势,突出政治建设在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从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上全面推进政治建设;必须确立科学的政治行为评判标准,重构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基础;必须拓宽政治发展视野,广泛利用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政治资源;必须繁荣政治理论,充分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技术研究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社会,政治技术在巩固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能、维护政治主体利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重视政治技术研究。应该说,政治技术随人类政治生活产生和发展以来,到目前已趋向成熟,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政治技术学科了。在政治技术研究中,政治技术的内涵、政治技术的发展演进、政治技术的作用、政治技术化与技术政治化等都是必须阐释清楚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江苏省市属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的现状,以及造成政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市属高职院校政工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科学评价政工干部劳动价值的体系、确保政工干部待遇、切实提高政工队伍素质、倡导政工干部奉献精神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政治冷漠,是一个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概念,即在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中表现出消极的政治态度,不参加政治生活,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的冷漠和不关心。一言以概之,就是政治不参与。在现今中国农村,虽然农民的政治素质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冷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文章论述了乡村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并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制度建设和降低选举成本等建议,旨在提高村民的政治热情,以使其通过长期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逐渐明白社会问题的症结和自身政治利益所在,从而产生应有的政治热情,减少选举中的政治冷漠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宪法政治权利图景中可以勾勒出隐含的政治权利能力与政治行为能力的二元规范结构。此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权利规范的实然面相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应然面相之间的错位,不过该结构之原理及正义性也为此错位之消弭提供了诠释路径。若此二元构造能明文入宪,则政治权利文本与规范将获得重构,并与政治自由主义形成和谐自洽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8.
政治效能感是一种个人认为自己的政治行动, 会对政治过程产生政治影响力的感觉, 也是值得个人去实践其公民责任的感觉. 对1 000名研究生的政治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影响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级别、政治兴趣和政治知识掌握度, 而影响外部政治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民主决策活动的参与度、 学习和讨论政治议题以及对政治团体的认同感. 基于上述因素, 提出应当重视培养研究生对公共事务关注的兴趣, 以及多渠道、 多途径、 全方位地增强研究生的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政治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政治文明是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法治为根本,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保障人权、完善权力分工和制约机制,从而实现政治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政治文化和谐建设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社会的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全面推进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谐建设,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即夯实政治文化和谐建设的经济基础,巩固政治文化和谐建设的政治保障,营造政治文化和谐建设的文化环境,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