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研 《社区》2009,(18):18-19
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守在电脑旁边,累得腰酸腿疼;没事就去网络店铺“闲逛”,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不停地比较,眼睛酸胀;每天都要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存款数额则直线下降……继“车奴”“房奴”之后,又产生了把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贡献给网络购物的“网购奴隶”。这一现象在引起人们注意的同时也引起了争议:谁让我们成为网购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郁新贤 《可乐》2010,(6):49-49
一个女孩到杂货店购物,看到爷孙俩一起买东西。孙子任性,拉着爷爷的手,一会儿嚷着要买糖,一会儿又要吃饼干,只要是他看到的,一样也不肯放过。爷爷一边选购商品,一边说:“放轻松,艾伯特。我们不会待很久的。”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9,(12):6-8
“租”生活开始流行 全球物价都在疯涨。油价涨、日用品涨、燃料涨……似乎一切都在不断地涨。于是,要狠下心来买一样新东西,似乎确实要犹豫一阵。但是,现在就有一个好的省钱秘笈——不买,就去租吧!如今,在法国和美国很多地方,“租生活”正走俏呢,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4.
要买啥?     
《阅读与作文》2009,(6):43-43
老王上街买东西时遇到了小张。小张问老王要去买哈。老王说:“这件东西爱上墙,当中热来两头凉;每天早晨脱件衣,等到年底全脱光。”  相似文献   

5.
李波 《社区》2009,(5):44-44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特点。所以,德国人买东西从不挑三拣四,拿起就走人。  相似文献   

6.
要买啥     
《阅读与作文》2011,(4):44-44
家里的一样东西弄丢了,爸爸叫乐乐去重新买一个回来:“它是‘庄严立墙壁,每天换新衣:旧的随手扔,叫人争朝夕。”乐乐高兴地答应:“我知道是什么了!”  相似文献   

7.
许先生是位珠宝大王,不但经营着全城最有名的珠宝商店,还收藏名贵珠宝,所以,常常被盗贼们列入“黑名单”。但是,20年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盗贼能够从他这里“拿”走一样东西。尽管没有被“拿”走一样东西,可每次有人要“拿”东西时,都会让他心情不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8.
有爱的日子     
王岚 《社区》2004,(16):26-26
买东西—看好了就要,一手交钱,一手拿货,这还不简单?嘿,您要这么想那可就差点“道行”了,辨真斥假、识优去劣、一分价钱一分货,看似简单的买东西里面可藏着大学问呢。这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北关东路社区开办了全区第一家“社区消费学校”,专门教居民怎样最科学地买东西。学校  相似文献   

9.
元尚 《北京纪事》2010,(10):102-104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那意思是,买东西的总要被卖东西的忽悠。还有一句正好和这句相反,叫作“卖的没有买的精”。  相似文献   

10.
同样的收入,同样的人口,其生活水平却不一样。这里撇开某些人因超前消费、荒诞消费以致拉大消费差距不谈,只说各人在“买”字上下的工夫不同,其支出差距就会不一样。 “卖”是赚人家的钱,“买”要学会赚自己的钱。要做到买卖自愿又物美价廉,其主要办法是打时间差、空间差、干鲜差。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11,(3):52-53
陪老婆逛街的下场 甲:“今天和老婆逛街了。” 乙:“不错呀,都买什么了?” 甲:“她买了鞋、裙子、首饰。” 乙:“挺多啊,那你买东西了吗?” 甲:“买了,我买了单。”  相似文献   

12.
连晨 《小康生活》2005,(7):42-42
多年前就有人宣布中国走出了“短缺经济”,站在大都市的超市里,的确有琳琅满目要什么有什么的感觉,但在中国如果全面看待生活而不仅仅是买东西,你会发现缺的东西实际上还不少,我认为至少在下面八个方面,仍存在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3.
非洲大神算     
陶短房 《社区》2009,(8):49-49
许多到过非洲的人都会觉得,非洲人算账的能力不强。我本人就有过体会。 在阿尔及利亚,当地货币第纳尔面值适中,一般买东西也就100以内的加减。但诸如“1瓶可乐25第纳尔,买3瓶可乐,给您100,需找多少”之类的简单问题,售货员一概要借助计算器。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社区》2012,(30):57-57
初到德国,第一印象便是洁净。与大学期间的德国留学生乌塔在柏林游逛一天,鞋子竟一尘不染;不由为德国优美的环境所折服,更佩服德国民众的公德意识。小小的街头“赠物箱”,便足见一斑。那天要去购物。出门前,乌塔随手抄起一只玩具泰迪熊和几本旧书,塞进手提袋让我帮忙拎着。走到垃圾箱前,我正要往里投,乌塔慌忙制止:“别扔,这东西要赠给别人。”我连忙收回,好奇地问:“赠给谁?”乌塔一耸肩,笑道:“我也不知道,赠给需要的人吧。”随后拉起一头雾水的我,向街头走去。  相似文献   

15.
王研 《社区》2009,(12)
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守在电脑旁边,累得腰酸腿疼;没事就去网络店铺"闲逛",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不停地比较,眼睛酸胀;每天都要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存款数额则直线下  相似文献   

16.
王文婧 《社区》2009,(11):1-1
奶奶住在沃里克镇,在那儿购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天,她写了一张购物单叫我到一家乡村杂货店买东西。那是一家很小的商店。我将手里的购物单交给老板娘蜜蜂夫人看.可她却说:“小孩,我不是你的佣人。你得自己去找要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2,(31):17-17
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陕西省西安市大唐社区10所小区的居民买东西不要钱,要“卡”。笔者来到小区一探究竟。 刚进小区大门,就瞧见一位大爷在买馒头,一包馒头和一包豆芽总共5元。大爷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张粉红色小卡片递给了老板,难道这就是可以当钱用的“卡”?仔细一看,方方正正的卡片上印着“大唐杜区10所小区群众厨房3元的字样,还盖有大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章。  相似文献   

18.
木子 《社区》2010,(15):52-54
不听话表现:丕断要新甄县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专家解密: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喜欢新鲜的东西,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具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  相似文献   

19.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  相似文献   

20.
知其然 ,未必知其所以然。“东西、吃醋、二百五、扒灰、麻将、行李、老鸨、王八、现世宝、敲竹杠、无毒不丈夫、可口可乐、嬉皮士”等等词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是很有表现力的词语 ,人们知道它们的大致意思 ,也知道怎么使用 ,但如果要问为什么“东”和“西”各表示方位 ,而“东西 (xi)”则不表示方位意义 ?“东西”怎样可以用在“买东西、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小东西、老东西、狗东西”等结构中呢 ?“王八”为什么可以指鳖 (甲鱼 )或乌龟 ,并是骂人的话 ?“扒灰”何以能指公公和儿媳妇偷情 ?这些问题可能许多人都难以回答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