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有人说在教育领域最让人忧虑的事情是教书人不读书。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教师该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为什么教师有时还得来点“非功利阅读”?这是北师大肖川教授和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接下来将与广大教师探讨的问题。拯救阅读,从拯救教师的阅读开始。不阅读,无以生。希望教师们能将阅读作为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从中“读到自己,读出问题,读出智慧”,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饱满充盈,拥有踏实舍弃浮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主要读书形式是以稿件为载体,以及被动型阅读和工作任务性阅读。编辑读书的内容和方法,普通型大众化的编辑要:多读具有优美文字、精彩措辞表达的文学类稿件;多读哲学类和具有方法性探讨的稿件;多读具有考证性和高质量文献综述性的历史类稿件。学者化程度较高的编辑:对自己专栏负责或执行编辑的稿件都应该细读和精读;在编研结合中提升读书的境界和层次;多读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史的文献资料及专著。两类编辑读书的差异是形式上、内容消化吸收目标上、学以致用不同追求的差异。在编辑工作中要专业读书和主动读书,不要被动读书和一般消遣性读书。还要尽量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3.
一、《读书》杂志代表什么 :学术权力机器还是学术良心由于《读书》杂志近几年来在办刊方向以及近期开评所谓“真正有威望的民间奖项”———“长江《读书》奖”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学界一时沉入情绪的低谷 :批评者激愤 ,以学术良心的话语质问 ,《读书》为何如此沦落?沉默者伤感 ,叹今日世风日下 ,问人间钱是何物 ,竟使《读书》人也改名作孔方兄?对《读书》杂志的诸多感慨 ,都表现了对《读书》抱有厚望而突然失落的心理。由于过于善良和淳厚 ,学者竟然把他责转化为自责 ,把批评模糊为自谴。学者们感到失落或者愧疚 ,似乎自己也参与了学术腐…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本?本者,根也。《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书籍也。”书之称本,始自刘向。《文选》左思《魏都赋》“雠枝篆籀”,李善注引《风俗通》:按刘向《别录》,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  相似文献   

5.
“读书札记”就是读书的心得体会,如我国吕东莱的《东莱博议》,王船山的《读通鉴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赵翼的《二十四史剳记》等,都是一种读书札记的形式。华东师大副教授吴铎近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札记》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那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有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类型。  相似文献   

7.
陈丰,江苏海门人,1931年生,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多年来,著述颇丰,除经常有文章在海内外发表外,已出版十余部著作。其中《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等在学术界颇有影响,深受国内外学者好评。 《我的读书生涯》是林非同志几十年来读书心得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宽阔的视野,这里既有读书方法,又有治学经验,尤其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严肃的学者对人类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执著追求。本文用散文笔法写来,朴实、自然、真挚、亲切,体现了作者所一贯主张的反对虚假、浮夸,倡导真实、自然的文风。编者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古籍,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标点古书,这是本世纪初的事。其实远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了句号和逗号,因为古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子。正确的断句,是读懂古书的初步标志和基础。古时孩提入学读书,开头便是训练识字、朗读、断句子。《礼记·学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离经辨志。”离经,就是点断经书。古人把这一点断经书的工作叫做“句读(dou)”。“句读”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黄季刚先生说“连言句读者,乃复语而非有异义也。(《文心雕龙札记》,下引同)最初,句和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古代句读有时用“、”作为标志,一般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神州大地掀起新一轮读书热潮。全民阅读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现将下期《重庆社会科学》"智库建设研究"栏目之"每期一题"选题预告如下。第11期选题:全民阅读。包括全民阅读的文化特征、全民阅读的引领功用、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忆旧还是难     
拙文《忆旧之难》送《随笔》杂志后,编辑曾寄送黄裳先生,据说黄先生表示不想发表意见,因而该刊将拙文在今年第一期上单独发表了.日前收到编辑发来的邮件,附有黄先生回应拙文的大作《忆旧不难》,说明将在第二期发表.拜读之后,我一时分不清黄先生对我是赞扬还是讥讽.要说赞扬,我实在受之有愧;要说讥讽,又觉得不像黄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气度.后辈晚生有什么地方说错了,直截了当批评就是了.  相似文献   

11.
抛开为功名、为学历的读书不论,我们每个读书人都有一种潜在意识,决定着我们对书的选择——这就是寻找灵魂的对应点。 茫茫书海,你看哪类、看哪本,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选择,即使选择的是同一本书,从中要寻找的东西仍是千差万别。我们要寻找的那些其实正是我们渴望滋润的灵魂,是我们孤独心灵对外界的呼唤。因为人的灵魂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寻找与创作,我们在阅读的过  相似文献   

12.
陈涌,原名杨思仲,191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童年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中学读书期间,受到具有革命思想的国文教师的熏陶和启蒙,开始阅读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中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的"冷漠",体会了"贫苦人的苦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涌怀抱革命理想于1938年秋天来到延安,先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接受培训,后转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任《解放日报》记者和文艺副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陈涌先在《人民文学》《文艺报》等报刊任编辑,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和中  相似文献   

13.
读书又称阅读,它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认知社会、获取知识、接受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随着近年来阅读危机的不断浮现,阅读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在现阶段对艺术院校读书活动的重视度正在逐步加强,在不断强化读书意识、提升读书理念,营造"书香小社会"。为确保艺术院校读书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笔者提出了,关于阅读活动推广长效机制的几点措施,探讨艺术院校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读书山原名系舟山,后因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写了一首诗:“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因此而得名。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郝树侯先生在《元好问诗选》《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注四中说是由赵秉文《题东岩道人读书堂》一诗来的。从字面看,人们很容易理解成赵秉文这首诗是题在忻州系舟山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读书处之福田寺的,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在这离忻州千里之外的河南写下的。事情是这样:元好问避兵逃往河南之后,与当时的名画家李平甫往来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林立的人文期刊中,有几份在我心目中始终保持着好期刊的品质而令我敬重的期刊,已经创办五十年的《学术月刊》就是其中之一。当我还是一位少年学子的时候,就阅读这份期刊;而今我已成为进入中年的学者,仍然坚持阅读它。我认为,一份好的学术期刊,不一定是轰动一时的,但必定如醇酿老酒,葆存着绵长的魅力。在我的记忆中,《学术月刊》似乎未曾发生过什么轰动效应,但其持重醇厚的学术品质,却在中国学术界持续产生着独特的影响。我对《学术月刊》最初的了解就是它在当代中国学术界的好期刊声望。以当时做少年学子的心境,觉得它是一份好得难以企及的名刊。我在《学术月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当代审美文化的美育策略》。此时已是1995年,我已过而立之年。自1992年开始,我和一  相似文献   

16.
有人问我长江集团最早是怎么找到三联的?我也不知道。听说长江集团有人看三联的书 ,包括订《读书》的繁体字版。本次奖虽是以“长江《读书》”的名义 ,但是与《读书》杂志的关系不是外边有人想象的那样是合二而一的。《读书》四个专职编辑、两个兼职主编 ,加上编务 ,一半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参与评奖的各类活动 ,而《读书》以外的三联的几位工作人员参加了“长江《读书》”工作室 ,具体组织和服务工作是由这个工作室做 ,评奖则是在推荐委员推荐的基础上由评委独立完成的 ,所以 ,名为“长江读书奖”或“长江—读书奖”“长江《读书》奖” ,《读…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毛泽东热”的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著作。其中,关于毛泽东读书情况的著作也很多。最近,由陈晋主编,广东人民出现社出版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简称《笔记》)一书。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生动、科学的读书方法,更好的认识和研究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此书在参阅了大量书籍、报刊、谈话、回忆录,并在认真核对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书中既有一部分毛泽东所读或批注的原著、原文,还有读书笔记和谈话,最有特色的是注解分析:包括毛泽东所读原著基本情况,毛泽东阅读时的社会背景,并客观分析、评价其读评的基本观点,有利于读者综合、全面地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本书不但对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学者,而且对一般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本文想依据《笔记》所提供的资料,对毛泽东读书的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轨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阅读写作能力是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师语文才开设了《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对中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阅读与写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分量,作为将来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中等师范学生,更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能力。为此,中师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是诱发创新意识的途径之一。很多人写得好是得益于阅读,“《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9.
有关《读书》的争论,虽然因“长江《读书》奖”而引发,但背后的原因,不能不牵扯到这几年《读书》杂志的变化。《读书》杂志原来由沈昌文先生主持,大约四年前改由汪晖等人主持。几年来,风格大变,订数一路下跌,使喜爱《读书》的一批读者和作者感到失望。本来,无论谁主编刊物,都有权决定这个刊物的面貌。但《读书》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一直是中国知识界首选的交流思想的公共平台,现在已经渐渐演变为以某个学派为主的园地,就不能不让曾经喜爱它的人们感到遗憾了。 对于《读书》的转向,不少人对执行主编汪晖有意见。我倒不赞…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任务,它一别以往的长篇作品节选式教学,对经典文本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一任务的完成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红楼梦》篇幅长、阅读难度大,加之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教学策略上要有诸多考虑。应以激发兴趣为核心,有效利用课堂引导、定期读书会和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点燃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性热情,对经典文本产生艺术的敬畏感和求索之心,从中获得经验,汲取力量,提高认识,寻求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