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新儒家基于对西方文化特征的考察、对中国文化价值的省思以及对中国文化历史传统的回顾,提出的"返本开新"主张,是针对激进反传统思潮和国粹派的顽固立场的一种理性回应。尽管现代新儒家在"返本开新"问题上表现出继承有余而超越不足的倾向,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融通的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自身价值的开掘,对于修正"五四"时期国粹派的一元化、全盘西化派的虚无主义以及科学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褊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返本开新的中医哲学,首先要对中西马三元模式进行正确解读、定位和融摄,并具体落到中医理论临床的实处。马学为魂就是以真理为魂,以实践为魂,以临床疗效为魂;中学为体就是坚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以中医整体观和中医思维方式等为主体;西学为用就是取西医之长作为中医之短的补体。中西医结合的哲学解读是中西医和合。中医哲学之返本开新,是时代赋予学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诗学建构是在"西学东渐"的情势下进行的.中国理论界吸纳了西方近现代各种诗学方法和观念,缺乏民族文化思想体系的支撑,不免导致文论和诗学的"失语症".现代新儒家取"返本开新"之学术进路,以"人化论"、"心化论"、"生化论"为中心来建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这种有根的诗学,既突出民族传统而又兼顾中西,通幽微,达博大,给我们建构21世纪中国特色的文论和诗学体系以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清代前碑派碑学理论发生的士人心态根源和时代学术背景,展示了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从顾炎武的开派示范到碑学审美理念的提撕以至书法史的重新清理。标举其钩深致远、返本开新的学术志向以及对书法历史资源沉实筛选和冷静清理的学术气质。继承发扬这种人文学术品格对于当下的书法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曹玉文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返本与开新》,该书以极大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有创见的研究。此书是曹先生生前好友与弟子集其思想精华而成,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一位一生耕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透视,反映了先生的整体思想风貌,展现了他的理论特色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下,我们学者借用西方理论与观念时,可能忽视了中国文学理论必须要建立在中国文学史与批评史基础上,而西方文学理论的局限性就表现在中西文学史与批评史发展的差异上,而一味地以其为方法来衡诸于中国文学,就显得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党圣元《返本与开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阐释》在当代文论陷入困境之时,思考的焦点问题是还原中国古代文论的本来面目,目的则是立足于中国文论的"当代性",实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现代新儒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梁漱溟以“文化三路向说”分析世界文化,在乡村建设中接纳马克思主义,发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相通之处,并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沟通中观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整体而言,梁漱溟经历了从拒斥、批评马克思主义到认同、接纳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并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在现代新儒学“返本开新”的文化主张下进行的,表达出现代新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在承认人的创造性、某些社会理想等方面的相通性,可以成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该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9.
三十余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探讨日益增多。在这些讨论中,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以及中西马三者的关系构成了探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背景。在此背景下,方法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三大动向:一是比较哲学的持续升温,二是传统治学方法的重新肯定与复活,三是问题导向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学界对方法论的关注焦点是围绕“以西释中”的模式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和反思,这些争论暴露出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层问题。究竟言之,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的主要进路在于“开新式返本”与“创造性会通”。如何在与西学深入会通的背景下抉发中国哲学的内在精神,使“返本”“会通”“开新”三者有机融合,在“化西”的层次之上达到中西文化交融的“双向诠释”和“深度融合”,是摆在当代中国哲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说明社会主义时期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指出综合创新的方法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整合中西文化的精华,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部分类法的以儒学归于子部不能成立,说明儒学与经学都是阐发五经元典常道的学说,二者不存在经子之分。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般认为清初经世之学向考据学的演变主要是政治权力的外部压力所致,本文作者则认为,经世之学所以衰亡,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内在的逻辑矛盾给外部侵袭留出了空隙。作者在考察了这一内在逻辑矛盾后认为,经世之学在本质上仍是为君权政治服务的儒家学术思想,这种思想在清政权尚未取得文化统治权力时还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而在清政权掌握了文化统治权力后,除了归附清政权或消亡外别无他途,因而经世之学的消亡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尊经卑史是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北宋后期的新旧党争中,这一学术思想被严重扭曲、变形,并与权力合谋,成为新党打击旧党的意识形态工具,从而为北宋后期的史学进程带来厄运。  相似文献   

14.
1935年8、9月间,山西地方领导人阎锡山为因应中共所发动的土地革命并实现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提出了"土地村公有"理论及其实践办法。就土地政策而言,该办法力图借鉴古今中外土地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以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及佃租制问题,并达成"复兴农村"之目标。但由于其既在理论上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又在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局势的变化而迅速流产。  相似文献   

15.
清前期的领照渡台制度,初期仅以防止"奸民"渡台为目的,家眷渡台可能还未被严厉禁止.康熙五十年前后,由于担心渡台人口增长过快,提出限制"无产业无家室"的单身民人渡台,清廷对于领照开始有更明确要求.雍正二年前后开始严格禁止偷渡,领照内容更加细化.此后直到乾隆五十三年几乎禁止新的民人渡台.清廷严禁民人渡台的原因,一是担心台湾人口超过其所能承受的限度;二是怀疑冒险渡台的闽粤穷苦民人品行非良,人数过多将致"无穷之害".朱一贵起义更加重这一判断.林爽文起义被镇压后,福康安等人的实地调查让清廷比较客观地认识台湾与民人渡台问题,重新允许单身无业民人渡台,并允许搬眷.至此,领照渡台制度的内容基本稳定下来,直到牡丹社事件后被放弃.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的文化战略资源和城市文化特色之所在,具有举世瞩目的影响。大力弘扬西游记文化精神,努力传承与开发西游记文化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促进连云港市的跨越式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