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传真     
马克思辩证法的一般规定和形态表现陶富源教授在《学术界》2 0 0 4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一般本质规定;实践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形态。马克思辩证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一般前提的实践辩证法,或者说,是通过实践辩证法所表现的唯物辩证法。原“人”: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末回眸张宝明在2 0 0 4年第2期《求是学刊》上撰文指出:五四时期的Humanism思想将“人”抬到了中心位置。“人的文学”一度成为时代的呼唤。就中国现代文学孕育、成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新文学的指导思想至少有三个明显的传统: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2.
李辛生教授     
李辛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教授。男,汉族。1929年生,广东河源县人。1953年华南师院毕业后留政教系任助教。1959—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1963-1985年任华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1996年历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研究员。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学会、广东精神文明学学会等副会长。他早年已致力于唯物辩证法的探讨。70年代末开始为辩证法规律正本清源,在《华南师范学院学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发表《…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认识论———纪念《实践论》与《矛盾论》发表六十周年沧南(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湘潭411100)《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篇重要的哲学代表著作。“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新...  相似文献   

4.
<正> 辛亥革命前夕,国内外反动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钳制十分专横。报纸因文字招祸,遭到查封禁售的,不胜枚举。上海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宣传革命的重要据点。作为中国同盟会在国内言论机关之一的《民呼日报》,自一九○九年五月创刊后,于同年八月为清政府强迫停刊。报馆主人于右任对此十分愤慨,认为清廷禁压“民呼”,乃剜去民之双目,“民不敢声,故仅吁耳”,是年九月复创《民吁日报》。时于氏被租界当局逐出,故由其友人朱葆康出面作发行人,范鸿仙光启为社长,谈善吾任主笔,继承《民呼日报》未竟事业。报馆仍设在上海望平街160号。戈公振之《中国报学史》曾记于氏“三民”报(即“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史》(四卷本 )是一部通史性的学术专著 ,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六五”至“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该书由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卿希泰教授任主编、王明先生任顾问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编写 ,于 1995年 12月完成。书一出版 ,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大反响。大陆的《光明日报》、《出版工作》、《社会科学研究》、《宗教学研究》 ,台湾省的《哲学与文化》、《关系我》杂志 ,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ofasianatudies》等纷纷发表书评和报道。 1997年 8月 9日 ,《光明日报》还以《认真研究中国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民立报》是继《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相继遭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迫害、封禁后,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革命报纸。民呼、民吁、民立三报创办人都是于右任,被人称之为“竖三民”。“竖三民”中,以《民立报》办的时间最长,时人称它“振振有辞,崇论闳议,大为党人张目”,是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国内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一九一○年冬,宋教仁由东京到上海,会见了于右任,两人“相见即作深谈,时中国外交正亟,先生(指宋)言其关系与准备之策,旁及报社之宗旨趋向暨进行之方,抵掌而谈,记者(即于)心折。”经于的极力挽留,宋教仁便开始了与《民立报》“困厄坚忍”,“相依为命”的主笔生活。《民立报》成为辛亥前夕一家有声有色的革命报纸,与宋教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于右任曾说:“今日我报之有成绩者,先生实规其先畴。”宋教仁主《民立报》笔政时,署名“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揭示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指出,“关于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在几十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它已成为我党指导实际斗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生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陶希圣、萨益武等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的各文化团体纷纷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文化建设》月刊也专门以“怎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举行了征文,“一时议论风生,颇显百家争鸣的气象”①,到6月份这场论战的成果就编成一本《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论战主要是在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学者与主张“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的学者之间进行。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除了十教授(王新命、何炳松、武唷干、孙寒冰、黄…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内容,国内学术界一直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贺来教授的《辩证法与实践理性——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野》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即是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正确地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深层关系,是理解辩证法历史命运的关键性问题。在此问题上,贺来教授打破了常规之见,他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自发端之日起,不仅不处于对立状态,反而是内在地纠缠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辩证法与“一分为二”等同起来,似乎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辩证法当然包括“一分为二”,但它仅是“一分为二”吗?可不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呢?探讨这个问题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它不仅要对“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的命题进行领域广阔的分析和论证,而且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作出合理的解答.因为列宁说过:“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毛泽东也明确说过.“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规律,这就是辩证法”.因此,要在哲学上确定“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的命题,没有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难以想象的.雷正良和杨远富同志却致力于此.他们从1981年起,对“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这两个命题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在7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90多篇论文,其中的成果大多被《新华文摘》和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社等权威性刊物转载,有的还被编入《中国哲学年鉴》.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他们的力作——《方法论新探——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读完此书,掩卷思索,笔者认为这部著作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蔡馥生教授,是广东省揭阳县人,今年八十三高龄,但精神矍铄,仍然从事科研写作,参加省内外的学术活动。现退居二线,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蔡老1928年毕业于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不久就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上海“一二八”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先后主编《社会生活》周刊和《正路》半月刊,编写了《计划经济》一书,介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绩。皖南事变后,到新加坡任南侨通讯社主编,在苏门答腊任《民主日报》“新南洋”副刊编辑,积极宣传新民主主义思想。1946年与卢心远同志组织了新加坡经济学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参加《南侨日报》和《南侨晚报》的编辑工作。1948年回到香港主编《大公报》的《经济周刊》,曾发表文章批判凯恩斯的管理货币理论。解放后,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创立了“矛盾精髓说” 列宁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这样提出问题,是鉴于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只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他有志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加以“说明和发挥”。但是,他也只是留下了《帝国主义论》的“逻辑”,也没有来得及在《哲学笔记》的基础上完成大写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中国辩证法史,成为哲学界一种新动向,并已经出版了几本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古代辩证法被认为是与古代形而上学作斗争的,并且贯穿古今。例如《中国辩证法思想史》(先秦)探讨了“春秋时期朴素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思想的斗争”,以及战国时期“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思想的斗争”①,等等。但是,这个体系有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未加论证,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有没有形而上学?如果没有形而上学,又何谈古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的斗争史呢?一、形而上学的时代性以及它与朴素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形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总和”的思想,是列宁《辩证法的要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思想。《辩证法的要素》一共十六条,其中直接讲到“总和”的就有三条(二、五、七),间接讲到的则有七条(一、三、四、六、八、九、十)。在整个《哲学笔记》中,更是多次谈到“总和”问题。本文认为,认真学习和研究《辩证法的要素》中这一基本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  相似文献   

15.
论萨特历史辩证法的主题及其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表述的“意识经验”的自我实现历程,经过法国式解读,被着重突出了其“主奴辩证法”思想。萨特辩证法思想深受黑格尔影响。本文将以“自我”、“他人”及其“第三者”之间关联方式的演进为线索,对萨特历史辩证法的整体化历程作分析,认为其辩证法主题与进路并没有脱离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思想场域。  相似文献   

1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谈论“两点论”的辩证法观点时曾指出:“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出自《周易》的《系辞》。毛主席指出这是“古代的两点论”,这对于我们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能够从《周易》非常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清楚地看到它所包含着的合理的因素——“古代的两点论”即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周易》从复杂  相似文献   

17.
清末收藏家和古文字学家陈介祺先生(1813—1884年,字寿卿,号篮斋,山东潍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土,官编修、侍读学士)编印的《十钟山房印举》卷一·三七,有一方阳文小印玺,上有四个字(见右下图,据涵芬楼影印本复印),陈介祺释为:“肖賹夫句”。比玺又见于罗福颐的《古玺汇编》及吴式芬的《双虞壶斋印存》,罗福颐亦释为“肖隘夫句”。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方古玺到底是什么时代、什么人的印玺?陈介祺等都没有说,本文试为释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证辩法,还是唯物辩证法?主导我国哲学界数十年的传统教科书体系一直认定是后者;陶富源先生在《唯物辩证法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7期)一文中至今仍坚持此说。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时,遭到了陶先生的反对。但是,笔者认为,陶先生的反对理由并不充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陶先生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的第一个理由是:“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宇宙观”,它由黑格尔确定为“是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纲领性文件。正如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一样,《决定》这部“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中也充满了辩证法,特别是深刻地揭示了经济体制的辩证法。掌握这个辩证法,对于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树民先生天津武清N,1911年生。1936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曾在成都齐鲁大学、西北师院、兰州大学等处任教。1951年起在河北师院历史系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院古籍所所长等职。先后出版有《史部要籍解题》、《甘二史判记校证人忡国史学史纲要人《曙卜文史杂著》等著作,还与顾领刚先生合撰了《甘青闻见记降书,编J校了《戴名世集》,校点了《通志“十略人宋元《纪事本末》等书。张永泉河北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北师大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河I北省文学会副会长,政协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