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翻译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翻译者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那么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本文着重论述了等值翻译体系的各个层面 ,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翻译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超额翻译系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欠额翻译则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于原文的信息量。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文化渊源炯异,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很多时候都会有超额与欠额现象,“等额”翻译在某些情况能够实现,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个理想。不过,随着中西文化彼此渗透与融合,逐渐趋同的进程,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英汉翻译中,内涵信息的再现十分重要,仅仅翻译表层意义不能完全准确地传递出原文信息。本文从语法、语境、文化三个方面对如何翻译内涵信息进行了分析,并对翻译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译可译,无常译——谈《道德经》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玲玲 《学术研究》2002,(8):134-137
《道德经》译为英文 ,其困难首先是原文版本问题 ,其次是如何处理古汉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以及特有的句法。具体的翻译方法还需考虑多大程度上需要直译或意释?如何兼顾现代读者的口味与原文风格和思想内容等问题。不同的译者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是译者主体性作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双关在英语广告中频繁使用,具有特殊的劝诱功能,在对其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广告在目标语中的效果和译文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目标语中对原文进行重新创造,进行原文向目标语的"适应",使原文在表达习惯和语言效果等方面都能够充分适应目标语环境,从而地实现原文广告双关手法在目标语中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6.
译者能否正确理解原文在于他是否能够找到原文话语同作者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以Jeanne Kelly & Natha K Mao翻译的《围城》英译本为例,探讨如何将关联理论应用于汉英翻译中,以期更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7.
阅读好的翻译作品,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译文如实而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旨,使译文和原文的读者都能得到相同的审美感受,而译文与原文的句子成分却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往往会形成交替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为时而部分对应整体,时而整体对应部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迁移的原因。笔者拟分五个部分探讨主述位在翻译中的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如何在正确表达原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传达其弦外之音这是翻译的难题。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浮生六记》较好地做到了形似、意似、神似三者的统一 ,从词语的选择 ,情感的再现 ,意境的重铸等方面都神似于原文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言语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非言语符号英汉互译的跨文化因素以及其功能对等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全面地探讨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非言语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如何合理地处理原文中的非言语符号信息,如何在译文中用言语描述出在原文文化中非言语符号所拥有的信息功能和所负载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0.
姜海清 《江汉论坛》2004,(2):136-138
交际—功能观为翻译提供了许多方法。从广义上讲,交际—功能观认为翻译不能脱离语境。交际功能观把原语文本、翻译的社会情形和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译者通揽全篇,正确理解原文,顺利完成翻译,获得功能对等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还从交际功能观出发就翻译中常见的编译现象:加、删减及重组进行分析和例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会话含意理论为翻译活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在翻译中如何解读原话的话语含意,在译语中如何将含意表达出来,是翻译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宋敏  林杨 《阴山学刊》2006,19(1):41-45
英译中国唐诗目的是实现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要采用诗化翻译法,做到文化语境顺应。具体来讲,译文语言的选择要顺应原文的意境,再现原文的修辞、风格,准确表达文化词。  相似文献   

13.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为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必然会出现语义非对等的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民族文化都具有独一性,使这种语义非对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俄文法律文本的特点看俄文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俄语法律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俄文法律文本翻译的原则,译文必须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并且符合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对复杂长句的翻译技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语典故英译既要忠实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又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目的。本文认为目的语读者对文本的接受都要受到原有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会修正、拓宽期待视野,其期待视野是不断变化的。接受者固定视野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需要读者的创新期待来弥补。译者在翻译成语典故文化时,要重视受众,了解受众的期待视野,满足其创新期待,以充分实现翻译的等值。  相似文献   

17.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两个重要的成篇手段.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在外在的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方面十分明显.由于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和连贯形式各有异同,译者必须对原语和译语在这两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还要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在翻译中自觉地将原语中的某些衔接手段和连贯形式转换为符合译语的表达方法,这样才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成篇效果.因此,对衔接手段和连贯方式的认识和把握,无论是在理解原文还是在用译语表达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翻译界对于翻译的"忠实原则"颇有微词,甚至加以严厉批判.无论翻译理论如何发展变化,"忠实于原文"是最基本的原则.抛开这一原则,任"译者"任意发挥,将不再属于翻译范畴.以源语文本为基础,译者对原著进行文学和文化上的再创造,既要对译出的语言负责,又要对其文化上的传承负有责任,这永远都是翻译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9.
互文视域下的文化意象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3-204,219
一、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符号,它在本质上具有互文性。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的构成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就意味着,文化意象同样是由文化意象的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所指之间依存联结构成的,是语言符号和文化意义化合而成的结果。文化意象的互文本质揭示了文  相似文献   

20.
谢红秀  冯卉卉 《云梦学刊》2013,34(2):142-145
接受美学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倡导把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到研究的首位,肯定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建构意义。电影是一种属于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任何高水平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文化理解力和艺术理解力,还要预见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语言和文化审美习惯等,让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的审美体验融为一体,而这些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