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好对话,是使文章具体,让人物鲜活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是,有的同学不善于引用对话,只会平平淡淡地叙述事情的经过,整篇文章就像无声的哑剧,读起来多乏味呀!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在教学中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这似乎已成为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达成的一种默契。课改在一轮一轮地进行,但谁都没有把阅读教学中的"读"丢弃了。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读"贯穿整个课堂……这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一直活跃在我们的课堂上,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怎样使"读"这一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编读互联网     
一心姐姐: 您好!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当我拿到这本书,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连饭烧煳了都不知道。说真的,是这本书帮助了我,考试之前,我总拿出《阅读与作文》细细地阅读,成绩每次都在前三名当中,同学羡慕而又嫉妒地对我说:"你真行,成绩那么好!"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扬读课文讲解应从全篇内容着眼,并对一些沿用词或词组进行分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大学英语过读课教师们的共识。笔者自从执教英语带读课以来,不断分析、探讨并尝试任该课文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发现如果把门读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至于语言现象,有的需要学生学会并灵活应用,有的则需要学生能理解其意。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涉及到语法、词汇、构词和修辞等各个方面。因此,写作是一种综合训练,应多写多练。如果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提高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好的文章读起来连口腔都是舒服的。"语文教材中文情兼美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的语文朗读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能让读者口腔舒服,听者耳朵舒服呢?回答恐怕不是肯定的。虽然我们常常说要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和读文章都有一个特征:词句只能一个一个地出来.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写一篇文章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他只能耐心地把他的思想通过一个个词来实现.如果一个人要读他的文章,了解他的思想,他也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从这些词中逐步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语言特征被语言学家称为"线性特征",意思就是语言的出现就像一条线,这条线把一个一个意识串在一起.我们把这种现象简称为"意识流".而这条线的基本单位就是词.因此,读文章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意识流当中最基本的单位--词的"破译"的过程."破译"的词越多,读者对作者的思想了解得就越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阅读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破译"能力不强.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发现利用完形填空来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办法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袁文良 《源流》2021,(2):61-61
每到牛年来临,媒体上说牛的文章便多了起来,读者在喜迎牛年的氛围中读上一读,也可增添几分喜庆与闲趣。而带"牛"字的口头语或俗语,可谓是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细赏之也会有独特的感触。【杀鸡何用宰牛刀】最早说是"割鸡焉用牛刀"。语出儒家学派经典著作《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相似文献   

8.
《凤凰涅盘》是郭沫若同志的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品,一直为文艺界所重视,报章杂志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其中,对凤凰的形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看法也不尽恰当。本文仅就这一问题提出探讨性的意见,与同志们商榷,求得指正。从分析《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形象的文章来看,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有的认为风凰是象征中国的;有的认为凤凰是中国和诗人新生的象征;①有的认为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一般认为 ,读总要比听、说、写容易 ,一本字典大致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 ,问题不那么简单。例如 ,有的读者花上个把小时读一篇百字长的外语文章 ,尽管字斟句酌却仍然不知所云 ;有的读者则只需一目十行地把文章过一遍 ,就通晓大义了。这些现象未必与读者的语言知识有联系 ,因为它们有时会发生在同一个读者身上。Anderson ,R .C .( 1 977)指出 :“也许最终人们会发现 ,许多阅读理解障碍的根源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 ,而不在于语言技能不足。”过去人们往往把读不懂或理解…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一段日语以后,我开始能阅读文章了。但我在刚开始是"跳"着读文章的,原因之一是文章中出现太多太多的生词,这使我没有耐心和信心读下去。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文章涉及到评论、报道、科技、古典随笔等内容,我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小说,故事那样有趣。但在重复阅读中,我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渐渐地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模拟试题我们读文言文有过这样的经历,初读不甚明白,再读明朗起来,三读了然于心。我们对生活的阅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读山、读水、读人、读事……在反复的阅读中,我们由无知走向了有知,由愚笨走向了聪慧,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在山、水、人、事这几者中,你最喜欢阅读什么呢,请你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失误例文大度读人○周佩君社会是一本厚厚的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我特别喜欢读人,这个世界各种人都有,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开篇语言太平淡,不能摄住人心。)有的人,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走了之,你不需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源流传送     
编辑部:我是河源市老促会的一位常务理事。前几天读了你刊的文章《站起来》(载2007年第1期),知道倒下,有成功有失败的,尤其是失败、落后、贫穷、挫折摆在面前。我想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也可能会这样。怎么办?就一句话,站起来!勇敢地站起来!去战斗,去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小学时考进了双语班,所以我在一年级就接触到英语。回想开学第一天,老师教的"Jack"和"Mary"我都记不住,但这其实并不重要,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后来,我完整地学了两遍音标,每天清晨我还会听英语课文的磁带。当时,我背了很多文章,还有很多语法,这些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英语的认识。我学英语用的是"笨"办法,就是背。记得那时候,英语卷子的最后总有五句中译英的题目,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给我们划出范围,虽然都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可是加起来也有上百句。于是,有的同学打起了小抄,有的同学干脆任凭自己临场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欢快的书。欢快,意思是又欢乐,又快身边的疑似抑郁症越来越多,他们众口一词地说:"生活了无生趣啊!"买不起房子吃不起猪肉,工作量节节攀升薪水却坚如磐石,爱情早己消散艳遇迟迟不来,生活一眼看到底,空虚巨大无边,简直有太多理由活不下去了。不如快快找个地方一头撞死算。  相似文献   

15.
作家寄语     
读了"金豆苗文学社"小作者们的文章,我感受到了他们诚实善良的心地,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大胆地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敞开自己的心灵,这很不容易,《想起这件事,我  相似文献   

16.
多渎多写是我国千百年来教学语文的传统经验,一向被认为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或原则。可是,近年来,由于研究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多读多写所受到的非议便多起来了。有的认为:多读多写虽然“是有效的,但它是不科学的”。这种传统经验,可以用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用以  相似文献   

17.
书刊简讯     
“罗素:热情的怀疑论者”A(?)伍德著纽约Simon and Schuster出版,1958年美国“哲学评论”介绍这本书说,“罗素在所有近代哲学家中是最风趣的一个:他的文章漂亮、谨严、(?)永(?)幽默,所以读起来非常生动;而这些特点也就是他的性格的特点。一本关于他的通俗传记必然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16日,收到刘宏丽寄来他的专著《明清敬谦语研究》。因为我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每日读新书的习惯,所以便急不可待地读了起来。版权页上印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251千字。封面内折页印着"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段描写大扫除的作文,请你读读,有什么感觉呢?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大扫除。瞧,大家干得多欢!有的拿着花盆往外走,有的把桌子拿到一边,有的把讲桌拿到走廊里。小强拿着鸡毛掸(dǎn)子掸日光灯上的灰尘,小明、小丽拿来一盆清水,小华拿着水桶朝自来水龙头跑去。几个力气小的女同学,立刻拿起扫帚(zhǒu)扫起地来。这段话读起来别扭(niǔ),为什么呢?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每个人干的活怎么都用“拿”表示呢?一共用了7个“拿”。所以读起来显得重复、单调!我们写作文要特别注意,用准确的词语描写人的动作,表达的效果才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正>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在于:先"薄"而"厚",再"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华罗庚先生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观察,耐人寻味。"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离不开读,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终究取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