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论是《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一开篇诗人就呼唤诗歌女神缪斯赐予灵感。这使人不禁联想到柏拉图高唱的“灵感论”——“凡是高明的诗人,……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在柏拉图看来,优美的诗歌不是人的歌唱而是“神的诏语”,诗人由诗神赐予灵感即神灵附体而唱出美妙的诗歌,成为“神的代言人”。如果说,荷马史诗开篇即以片言只语给人提示了诗人秉承的艺术美意识的线索,那么,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开篇里,则以更多的篇幅,或以形象或以理论表述的口吻更显豁地披露了史诗作者的艺术美意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关于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译后杂记     
这里译出的奥斯本《论灵感》,是《英国美学杂志》和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近十年来专门论述灵感问题的仅有的一篇文章。因此,就西方美学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水平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知道,在西方,灵感在其最原始的意义上是指传达神谕的巫师所具有的一种神赐的灵气。“灵感”(inspiration)一词可以直译为“灵气的吸入”。但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已不再具有这种宗教的意义。从奥斯本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到,灵感的概念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柏拉图时代,灵感等同于神赐的迷狂;  相似文献   

3.
灵感小议     
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质的飞跃。它象桥一样,把阻绝了的思路忽然沟通了起来,另外引向以至开辟一个新的境界。诗人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有“神来”之笔;哲学家、科学家在构思的过程中,也常常有“顿悟”之时。但无论是“神来”或“顿悟”,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柏拉图所说的什么“神灵凭附”,而是平时的苦心经营,功夫到处,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熟能生巧,所必然会产生的触类旁通。物质的运动可以从量的变化转到质的飞跃,为什么精神的活动就不能够同样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  相似文献   

4.
以哥德尔定理为探窥器,指向灵感的具体机制,是鉴于两方面的谋虑:其一,古今中外灵感理论的现状迫使我们在方法论上开辟新的“操作面”,其二,哥德尔定理的深层哲学蕴藏可能助于这一开辟。 当代灵感理论鸟瞰 灵感问题自钱学森教授首倡建立“灵感学”以来,人们开始重新闻入这一块哲学和心理学的“禁区”。有一位首批闻入者曾说,古今中外的灵感理论,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即 “神赐论”、“不可知论”(“天才论” )以及“客观描述论”,后者至今还停于某种感性的客观的描述阶段,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它用潜意识来解释灵感…  相似文献   

5.
简论灵感思维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论灵感思维的发生机制杨惠臣灵感是什么?灵感是怎样发生的?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竭力要弄清的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在2000多年前提出“灵感说”起,人们就开始研究讨论灵感问题,此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柏拉图的“神性的迷狂...  相似文献   

6.
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取一定形式,作为人脑的思维活动也不例外。钱学森教授指出人类的思维形式除抽象(逻辑)思维形式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形式与灵感(顿悟)思维形式。并且说:“我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都作为人有意识思维(即受意识控制的思维)的不同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是大脑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反映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它们虽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也有严格的差别。对此,钱学森教授说:“因为抽象思维比较简单,一步一步推论下去,就如从一点到下一点,……可以说是线型的。而形象思维呢?从人的语言来说,有口  相似文献   

7.
灵感存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各个领域,它的原始概念,是指诗人做诗受到神灵的启示。其实,灵感不仅诗人、艺术家有,哲学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外交、经济、军事、新闻、政工等人员都有,只是它表现于不同人物、不同学科的研究和创造中,灵感的深浅、强弱、思维、情感等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把表现于作家、诗人、艺术家创造中的灵感,称为艺术灵感,其余为科学灵感。艺术灵感的总体特征先说科学灵感。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得力于灵感的事实很多。据W·I·B贝费里奇介绍,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两人,曾经对232名科学家所作的调查报告表明:“直觉(灵感)有30%的人经常,50%的人偶尔,有17%的人未得力于直觉。”①贝费里奇是把直觉与灵感视为同义的。他对直觉的解释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颖悟或理  相似文献   

8.
王德军 《社科纵横》2012,27(12):111-113
杜甫的“有神”说不仅是对六朝以来文艺领域审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唐代以追求“有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潮的组成部分.概而言之,其美学内涵主要是指自然之美、风骨之美和兴会、灵感神妙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中国传统美学由此派生出了以“神”为精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在《文赋》的艺术美建构中,存在一个理论“支点”的话,那么,这个“支点”就是灵感论。 下面,我们将从陆机的《文赋》中,有关对“应感”与“天机”的描述,来探讨灵感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如何提出与表现的。 灵感与灵感的本质 《文赋》以“应感”为龙头,以“天机”为核心,与“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互为补充,递论情、神之用,对构思中的开塞行止等诸多情状,予以形象的描绘;对其文思的驰张等现象,做了周密的问津。陆氏首倡“应感”、“天机”之见,为我国文论树一里程碑──“灵感说”。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所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  相似文献   

10.
城邦是古希腊民主法治思想的客观物质基础,无城邦即无古希腊民主法治。亚里士多德在对柏拉图民主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民主观,二者在民主类型和民主范围上均有重大差别。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民主思想之同植根于城邦生活之共同本质,民主观之异则源自城邦生活之变迁。师徒二人的民主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法治观的性质和方向:柏拉图从哲学王的理想走向法治的现实,而亚里士多德在导师思想基础之上形成完善的法治观,开启了西方法治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同时由于这一论题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的本质,因而它又是一个常讲常新,受到当代人文科学研究充分关注的一个论题。古往今来各种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其主要分野在于:人类的思维是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 对这个问题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唯一载体。“心灵在思想的时候,它无非是在内心里说话,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我认为思想就是话语,……只不过是在无声地对自己说,而不是大声地对别人说。”(柏拉图)“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穆勒)“思维必须始终与语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天人合一”观缘于原始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泛化的自然神的崇拜,是中国人形成其自然观、人生观和社会历史观的思维定势。“天人合一”观对儒学传统的形成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塑造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灵感,按照古希腊人的最初理解是指神的灵气,即诗人在创作时吸入了诗神的灵气,才使作品具有超凡的魅力。在早期希腊人看来,雕塑、建筑与诗、音乐有所不同。雕塑家和建筑家都是艺匠,他们所从事的雕塑和建筑活动,纯粹是人的活动,他们以明确的数量关系使作品达到均衡相称;而诗人和音乐家则是从神祗那里吸入了灵感之气,形成了由神附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使宇宙秩序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诗和音乐既不是原料意义上的技艺生产,也不是一般规范化的制作,它们是作家求助于阿波罗神和缪斯女神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  相似文献   

14.
东方和西方或西方和东方问题是学术界由来已久的问题。从指亚非国家的“东方”概念产生之日起,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观点:政治-意识形态观点和学术观点泾渭分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也相应地有两种态度,尽管这两种态度似乎并非彼此对立,但二者至少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东方”这一术语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与其说最初含有地理意义,莫如说含有非常明确的政治和  相似文献   

15.
巨乃岐 《社科纵横》2013,(8):99-102
柏拉图的技术思想是丰富的。关于技术的制造,柏拉图认为,技术的制造者是神不是人,神创造真正的技术———技术理念,工匠制造具体的技术之物;技术物的制造,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工具使用、社会分工和交换的需要。柏拉图对技术的评价颇具特色,特别是对技术原理的客观性、技术形式的多样性、技术制造的灵活性、技术知识的优先性、技术后果的多级性、技术创造的适度性、技术分工的必要性、技术使用的重要性等等,都有非常独到的论述,其中许多思想深刻独到,给今人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6.
论灵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一词,可以就一般意义上使用,也可以就特殊意义上使用,后者主要涉及艺术作品的创造,并且也通过这个词被引伸了的意义来泛指那种在科学、哲学等领域中的创造性成就。在这个术语的一般用法上,我们常常指的是一个人(在他自己或者别人看来)仿佛从他自身之外的一个源泉中感受到一种助力和引导,尤其是明显地提高了效能或增进了成就,这时候我们势必会说这个人获得灵感了。对于那样的灵感的源泉可以被认为是由自然所赐或由  相似文献   

17.
尽管庄子美学与柏拉图美学在表现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本文拟从审美本质论、审美认识论、审美理想论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从而说明他们的美学思想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重要的区别。1 黑格尔指出,在柏拉图那里,“美的内容和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①。柏拉图 的审美本质论,就是他的理念论。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逐一考察并推翻了当时在古希腊较为流行以及他自己尝试提出的各种关于美的定义。在他看来,美的本质并不是如同年轻漂亮的小姐那样的外形条件,不是黄金那样的贵重之物,不是得其…  相似文献   

18.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章益国 《求是学刊》2007,34(2):133-138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传统史学的几个重要理念都可以在这一前提下重新审视:“尚简”观念呈现了艺术观念对史学的结构性入侵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史意”不仅是“意义”是“意味”,不是指可以陈说出来“史学理论或历史观”,而属于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圆神方智”这一“史体”分类也不是体例之分,而是体类之分,而且可以与“艺术科学”对译。  相似文献   

20.
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灵感思维同抽象思维一样,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 思维形式。所不同的是灵感经常产生于大脑的潜意识活动之中,由此给人们的 研究带来了困难。作者认为人的意识是分层次的,可以驱使肢体并直接接受人 体各部位信息的为意识(或称显意识),一般说来不能驱使肢体,但可以间接 接受人体各部位信息的为潜意识,并提出了“意识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科学 假说,对灵感思维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新的探讨。文中提出了诱发灵感的 系统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