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的哲学思想交流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两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而言,近代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古代则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德川时代,日本全面引进中国的宋明哲学,据以建立日本化的儒学。在此过程中,贝原益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贝原益轩(1630—1714年)是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继承和改造宋明哲  相似文献   

2.
试论贝原益轩的社会伦理思想李坚贝原益轩是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在日本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晚年著作《慎思录》、《大疑录》,集中体现了他的社会伦理思想。贝原益轩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从小生活艰苦,曾寄养在劳动群众家里,对下层...  相似文献   

3.
一贝原益轩生活在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当时德川幕府的统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的阶级矛盾比较缓和,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暂时的缓和下来了,因此从正保元年到正德五年即从公元1644年至1715年,农民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剥削的暴动很少发生。“人们一向认为正保以后五十年是德川时代的最太平时期,是文化繁荣,武士文明极盛的时期,从农民起义很少这一点来看,也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①贝原益轩的哥哥在歌颂当代时也说:“当今之太平盛世,恐为后世所罕有,……故生当今盛世,  相似文献   

4.
东方哲学的特点之一是重视人生问题的研究,而修养方法又是人生哲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即立足于修养方法展开日本朱子学与朱熹哲学的比较。朱熹论人生修养方法,以“穷理”为始,以“居敬”为要,穷理工夫又有内外两个方面,朱熹更注意其内向性。相比较而言,日本朱子学在修养方法上则分为两大阵营,以山崎暗斋为代表,极力倡导“居敬”,并于朱熹的重“心”以外,又发明了朱熹的重“身”因素;以贝原益轩为代表,力主“穷理”,并在实践中发挥“穷理”之精神。然而,日本此两大学派在“以修养入神道”方面又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我国宋明时期出现的本体功夫思想,有它源远流长的理论渊源.其中,本体功夫范畴与体用范畴相连,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学领域的必然产物.而本体功夫理论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心性学说有关,是儒家心性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此外,本体功夫思想还与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与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既相排斥又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新理学》的理气观刘长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一书的绪论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还说《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据此,我们可知;第一,《新理学》的源头在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先生是港台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对宋明儒学作出有别于前人之疏解,并一反传统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区分,把宋明儒学判为三系。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现代新儒学是接着宋明儒学讲的,理应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担负起中华文化现代化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中国传统思想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唯物论史 导论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导源于殷周之际,到春秋战国时期而达到高度的发展。其后经历汉唐、宋明以至于清代中期,前后延续发展了二千多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些学派比较重视客观实际,肯定自然界即是最根本的。这些学派的学说,用现在的名词来说,可以...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宋明理学家的圣贤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家通过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主题的论证和对心性义理之学的追求,创立了既不同于孔孟原始儒学,也有别于汉唐经学的新儒学,将儒家哲学发展到十分完备的形态,使得中国哲学的境界学说得以充分的展现.本文试图将宋明理学家有关圣贤境界的追求特别是如何成就圣贤的问题进行论述,来再现他们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先生在深切反省中国文化与哲学传统之下,认为要回应当前的时代课题,要建立新的三统以为中国文化与哲学往前发展的重要方向。牟先生的三统是道统、政统与学统。道统是重建中国哲学与儒学之正统地位,牟先生以两层存有论重建和发展先秦和宋明儒学之心性论,建立内圣之学为哲学之原型。政统与学统是新外王之道。牟先生改造传统之内圣直接开出外王的方式,由良知明觉之自我坎陷开出民主政治与科学知识之建构。这是三统并建的开展。本文申论牟先生及当代新儒学诸位先生在反省及重建传统文化所感受到时代课题中何以必要开出新三统之义理。进而反省汉代公羊学之通三统之说,与宋明儒建立之道统之意义,以见出新三统的重要价值。同时亦略陈述对当前若干学者所提的三统之论述,并加以批判的检讨,以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时代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本问题是探讨宋明儒学的基源性问题。宋明儒学文本的意义生成,也是宋明儒者思想言说的文本化过程。文本化的核心是文本的经典化。从语言哲学视域来看,宋明儒学文本结构大概呈现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三重性特征。微观层面的文本,主要讨论字、词语等“字”之“义”;中观层面的文本,主要研判篇章结构、经典文本;宏观层面的文本,主要探究诸文本之间的意义关联。在宋明儒学文本经典化过程中,宋明儒者不仅建构了形上的经典统序,使道统、学统有所系属,而且落实了经典诠释背后的治世关切。  相似文献   

13.
陆王心学心物论刘泽亮陆王心物论从哲学史来说,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哲学论争,不论中酉,演变到后来都集中到黑格尔所谓“哲学的三项”,即“逻辑理念、自然界和精神”。这三项在宋明时期则表述为“气”“心”“理”。因此,心物之辩也就成为突出的问题。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孔子哲学中“性”字的涵义──兼评朱熹与牟宗三对此字之歧解吴疆在儒家哲学中,“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从历史上看,历代儒家都对这个概念的涵义争论不休。战国时期就有孟子、告子和荀子关于性善、性恶的辩论;汉初又有董仲舒“性三等”之说;宋明时期的新儒家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参与和总结,冯友兰提出了自己的中国现代哲学观.在他看来,所谓中国现代哲学就是中国哲学在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具体说来,主要是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来接着宋明道学往下讲.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观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反映出中西哲学交汇融通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儒家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宋明在逻辑层次与理论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儒家们对传统儒学方法的不断内省,以及对于西方现代哲学方法的借鉴,儒家哲学方法论进行了近现代转型.反向格义、辩证逻辑、解释学等方法被融入儒学.然而由于对"方法"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儒家哲学的"中国"特征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末清初之际经世思潮的突出代表,颜元从"理气融为一片"入手出发,提出了气为万物之本,气在理先,"理在事中"的宇宙观.同时他批判了理学的佛老因缘和虚静世界观,从而为建立自己崇本务实的实学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也为反对宋明理学家的理本论和心本论中的虚无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8.
宋明时期,围绕如何解释理气关系,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展开了一场长达五百余年之久的争辩。在这场争辩中,朱熹集儒家之大成,兼收佛道思想并汲取和利用了张载关于气的学说,唯心主义地回答了理气关系问题,从而对这一哲学斗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分析一下朱熹是如何汲取张载哲学的,对于总结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之同的概念,这就是本土的。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的历史演变。中国理性观念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分型确立、伦理化、本体化、整合化、转型化五个阶段。本文专题探讨了宋明时期理性发展的整合化和近代时期理性观念的转型新变问题、中国理性观念的本质特征表现为道德理性主义.与西方理性观念的科学理性主义本质材征相异趣。  相似文献   

20.
三教关系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冯友兰以"同情之了解"的态度,运用现代哲学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儒释道三教各自的发展历程,指出宋明道学的形成是三教融合的结果,即三教合流,从而实现了对儒释道三教关系发展历程及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奠定了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