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说内圣外王是程朱理学乃至陆王心学的整体追求,但程朱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确是偏重心性内圣之学,在工夫论上更是偏重简易工夫。船山作为宋明道学的批判反思者,对于这种偏病有深刻的认知和修正。本文即以船山《孟子》诠释为例,通过船山对朱子及其后学和陆王心学偏病的批判,揭示船山《孟子》诠释的政治哲学取向和工夫论上的"学修"内外兼顾立场。  相似文献   

2.
明初理学向心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发展至元代产生了分化,一部分人因袭理学,抵制异端;另一部分人则于理学中输入心学的成分,开启了理学与心学合流的先河。明初哲学思想正是沿着后一个方向发展的,结果是朱陆思想渐易其位,心学取代了理学的地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薛王宣、吴与弼和陈献章三位哲学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薛王宣对理学的改造及对心学的吸收薛王宣(公元1389-1464年),字德温,山西河津(今山西荣县)人。他既极力推崇朱熹理学,又欣赏张载气学,同时也受到陆九渊心学乃至佛道某些观点的影响,从而使其理论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对这一点,历史上几乎无人论及。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有声称“接着程朱理学往下讲”的,如冯友兰先生,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有隐然“接着陆王心学往下讲”的,如贺麟先生,创立了被称为“新心学”的哲学学说。他们的哲学创造,都通过对中国哲学中特定学脉的自觉选择和继承,而坚持了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他们又在自己的哲学中融摄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因素,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乃是程朱理学与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奇特结合,贺麟先生的新心学则是陆王心学与西方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精巧融汇。与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不同,我要讲的是“新人学”。中国…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并不具有近代西方意义上的民主观念,他反对君主独治进而主张分权众治,是在满族贵族入主中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宋代理学学者政治主体意识觉醒的复苏,究其实仍然是儒家传统政治观念的应有之意;顾炎武也并不是理学的反动者,而是理学的实践者,他反对的是心学特别是心学末流的空谈之学,提倡"坐而言,可起而行"的实用之学,他不标榜理学,躬行上却是理学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15世纪心学史表现为理学与心学的冲突与交锋,尤其是陈白沙和胡敬斋之间的学术分歧.在同门之间的学术分歧背后,隐藏着心学涌动的新潮流.白沙和敬斋分别从"终贯系统"和"横摄系统"发展康斋学,体现为高明心学与实在心学的不同诠释路径.从"心与理一",到"理与心一",从主敬到主静,表现出崭新心学形态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而阳明心学的出场标志着程朱理学的暂时性终结.阳明心学由于海纳百川,直指心体和性体,体现出较为完备的心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转换——心学的展开及其理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演变至宋明,理学逐渐成为其主流。作为宋明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形态,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理学泛指宋明时期以心性的辩析为主要对象的一代思潮,狭义的理学则首先与程朱一系相联系并与心学相对。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广义的理学区分为不同的系统,但就哲学衍化的内在逻辑而言,程朱一系的理学与心学的分野,无疑蕴含更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洛阳是明代北方仅有的两个阳明心学传播中心。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洛阳心学群体对文道观、特征论、风格论等文学基本问题及明代文坛的复古、模拟、性灵等重要命题均有所阐发。洛阳心学群体的文学思想有着调和传统理学文学观与阳明学说影响下公安末流等文学观的色彩,研究洛阳心学对于了解阳明心学对北方文学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程朱阙里"的徽州籍学者对朱熹理学信之弥笃,传承其衣钵者代代相承,并形成了"新安理学"的地域学术流派。但自明代中叶以降,随着徽商的经营成功,程朱理学对徽州社会的影响渐趋衰落,王阳明和湛若水心学则异军突起,阳明弟子和甘泉学派之创始人湛若水纷纷来到徽州讲学,一批徽州本地学者开始抛弃程朱理学,转而追随王阳明或其弟子以及湛若水等,致力于心学的习学与传播,祁门王源和谢村谢氏家族即是其中之佼佼者。考察新发现的祁门谢氏家族与湛若水交往的文书,可以发现:在徽州官府极力维护程朱理学思想的同时,王、湛心学却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阳明心学的兴起几乎没有对徽州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观点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其实,明中后期,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成为王(阳明)、湛(甘泉)心学肆意流布的地域。徽州士民之所以迅速就接纳了心学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徽州学术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有关,其二是因为心学思想适应了当时徽州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罗钦顺的气一元论衷尔钜明代中期,在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心学风靡一时之时,罗钦顺首倡元气唯物论,对抗理学和心学,形成气学与理学、心学鼎立局面。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亲和县(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六年(1493)登进士甲榜第三,授...  相似文献   

11.
从两种《大学古本序》文本,可以看到王阳明心学形成与成熟的过程。其最初文本本是向程朱理学挑战,由于罗钦顺指出其丢了“大头脑”,才有“致良知”学说的提出和成熟。罗钦顺本来带有不少程朱烙印,在批判王阳明心学的过程中,却逐渐得以洗汰,并锤炼了自己的气本论。从两种文本和罗王论战中可以看到明代中期理学、心学和气学三大思潮鼎立和争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04,(12):100-102
明代中叶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从理学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阳明心学的出现不仅从内部造成了理学的瓦解,而且也为明清两代文艺新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催化剂:阳明心学以“情”为人“心”所固有的观点消除了程朱理学以性化情、存理灭欲的强制色彩,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中尽力表现人的情感和明清文论中“情感”论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提出的“心”本体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大胆突破礼教规范、提倡抒写性灵表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阳明心学及后学对圣贤的绝对权威的否定和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的推崇,也直接引发了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上表现出“语出本色”、“贵浅不贵深”的强烈的平民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张永路 《理论界》2013,(7):141-143
在生活哲学的视阈下,理学与心学之间的论争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生活世界。如何化解理学与心学的对立、调和朱子之学与阳明之学的差异,这个问题引起了明代中后期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而永嘉后学项乔就是这些学者中的重要代表。他上承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通过对"心"的重新考察,将生活哲学落实在"实行"上,最终达到了融通心学、理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慎对明代前期至中期理学与心学所表现出来的束书不观、内向求道的空疏学风极为憎恶,由此溯及作为其思想源头的程朱理学,为朱子理学及其经注纠误。杨慎批评朱子学所采取的立场是回到经学,其要点有二:一方面是治学方法,杨慎治学以博通为尚,通过文献稽核、文字诠释、名物制度考证等方法,对经学、史学、地理、文学、博物学、小学等方面的知识详加研究,讥贬理学、心学之以博学为旁务的观念,力图在知识上超过程朱理学;另一方面是在儒学义理上回归经学,通过对经学本旨的强调来获得评判理学与心学的制高点,在修养工夫、性情、理气等方面通过经学的立场来批评朱子。这些批评是局部的,杨慎自身并没有因此而建立起对儒家诸层面义理的融贯解释,但这并不妨碍杨慎揭示朱子学学术思想之缺陷的思想史意义,并深刻影响明代中后期的学术风气与学术方法,体现出蜀学“敢为天下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朱子理学对立学术体系的心学,至明中叶经王阳明力主是说,而逐渐取得了堪比官方理学的强势地位.这种学术格局变动的同时,也伴随着思想界的震动和学术群体内部的撕裂,并在客观上促成了明至清初儒学学统建构与再建构问题的产生.在与朱子理学的学术竞争过程中,王阳明以集学术与事功于一体的独特气象支撑着心学体系.倾向心学的知识群体们从朱陆异同、心禅界限、治学主旨、史籍书写等方面的论辩中宗其原而应其变,力图展现出心学理路之价值与谱系之"正宗",从而在儒学学统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占得一席之地.从明代社会的整体发展脉络来看,心学与朱子理学就儒学学统中的位置之争,不仅仅是两种学问绍续薪传过程中的学术命运问题,亦且演递为关涉彼时道统与政统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晚明佛教的复兴得益于心学的展开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学以主体的自得为学术准则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权威局面 ,为佛教复兴提供了多元化学术思想环境 ;二是心学学人对佛教心性理论的汲取刺激了佛教界对自身的反思 ,推动了佛教重新进入主流文化。晚明佛教在心学的影响下复兴 ,却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心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吕祖谦的学术倾向,过去都认为他基本属于程朱理学,只是受到心学的某些影响而已。笔者认为,心学思想贯穿在吕祖谦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以及史学、教育学等各个方面。本文拟就其哲学和伦理思想中的心学倾向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家心学发展的高峰。儒家心学导源于孟子的心性之学,到宋代陆九渊发展成为独立的学派,与程朱理学相并立,成为宋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儒家心学自王阳明之后而衰微,但它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和民众心理结构的影响却是十分深刻的。因此不能简单把它当作唯心主义而加以全盘否定,应当科学地研究它。  相似文献   

19.
李自华 《兰州学刊》2006,(5):40-41,28
清初,徽州理学知识分子在汪佑、吴日慎和施璜等人的领导下,通过明确书院讲会的“宗朱”宗旨、建立塾讲制度和强化徽州理学的学术谱系等措施,清除心学的影响,使理学得到了短暂的复兴。  相似文献   

20.
李渭心学仁体论建构于对治理学僵化和王学末流玄虚的时代语境中,是在心学视阈内对理学有限度的回归和对传统仁学与阳明学的融合发展。李渭心学仁体论的内涵包含仁的内在主体性确立、生生之仁、一体之仁、为仁由己等,这种心学化的仁体论建构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理论面向,超越"理"与"良知"的时弊,在心学视阈内有限度回归仁的普遍规范;二、诠释进路,在功夫与事为的心学化诠释中阐发"仁"的丰富内涵,凸显仁体发用的实学特色;三、实践取向,在日用行常中阐发"仁"的实践价值。作为黔中王学代表人物之一,李渭心学仁体论是时代学术思想的映像,也体现了黔中王学的时代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