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流企业理论对文化因素的忽略导致了企业性质解说的不完全。本文将文化因素引入对企业性质的解说,不仅发展了合约结构理论,而且将企业的学习特性和企业演进、适应问题、企业内部创新等加以综合,将企业性质的讨论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成长联系起来。论文认为文化成本的广泛存在是企业替代市场的重要约束条件,这一认识深化了企业内在结构变化与规模边界决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企业二次创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及文化管理的特点比较研究,提出企业要实现企业二次创业,文化建设是基础,文化管理是关键,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企业精神,实施期权激励,坚持文化渗透,实现从文化建设到企业文化管理的质变. 相似文献
3.
从管理理论的创新看企业文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了企业的竞争,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创新。战略管理理论、博弈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管理理论,推动了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选择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培育企业价值观入手,实施结盟战略和品牌战略,创建学习型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5.
6.
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取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雄心壮志.这个讲话对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意识形态首先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附加在物质载体上的精神内容,而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被赋予了特定阶级意志的思想或精神体系的形式。其次,文化的意识形态化表明了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负载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的一系列操控,文化内容被赋予一种特定的存在形式、一种具体的解读方式———文化的意识形态化由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学术界关乎企业文化层次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企业文化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企业文化层次理论一“三位一体”模型,并阐述了其逻辑结构和运行机制.本文指出,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既有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也存在差异和分化趋势,因此需要企业主动实施企业文化管理,尽可能消除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分化趋势,最大限度保证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大工业生产体系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企业理论在环境危机形成过程中究竞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传统的抑或现代的企业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何等重大理论问题,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因此,重构企业理论,建立生态企业理论,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的需要,也是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资料,论述了一个回族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研究发现,该村落社会转型的动力是城市化和市场化;转型机制是职业分工、生产关系、权力等级分化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其社会政治结果便是总体型社区向分化型社区转型。 相似文献
12.
王海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1):42-46
文化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阶段。世界城市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之间的联系已经上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理论研究也亟待拓展、深化。现实的发展也愈益表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世界城市时空延续的根基,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的依托与催化剂,而且提升其水平恰恰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结顶尖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包括经济与文化要和谐共生,文化经济要多样与包容,城市与文化要融为一体,文化城市要站高望远。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角度分析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逻辑。威廉斯以社会经验的考察为基础,研究"感觉结构"与社会意识、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关涉到"社会结构"、"文本结构"、"社会秩序"等发展动态。"感觉结构"是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通过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他将"感觉结构"、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从"感觉结构"到"文化唯物主义"的演进呈现了威廉斯文化批评理论发展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作为洛"域"人的总体的结构性象征体系"域"论加以描述,可以探讨当地人意识和无意识中关于"域"的观念,包括神圣方位、等级与王权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分期;提出一种不受西式历史观念影响的本土文化-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用机理是企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管理研究的起点,也是明确企业文化管理在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社会学和管理学视角系统阐释企业文化作用机理产生的根源,明确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来自企业文化属性本身及其作用特点,并进一步廓清了二者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2000,(6)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学界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崭新的学术面貌 ,这为中国人文学术的知识创新提供了某种值得关注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应看到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在处理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实践的关系时 ,依然存在机械照搬西方理论以宰割中国经验事实的倾向 ;没有充分注意到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现实语境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 ,这就使得中国的文化研究在准确把握本土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应于本土的研究范式时 ,存在着严重缺陷。这里刊发的一组笔谈 ,着重探讨了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本土现实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学:从文化研究到都市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高代表,都市文化为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阶段研究城市文化和文学等提供了现实对象。与都市文化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话语谱系:一是以经济学、社会学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对都市文化结构及其人文精神层面很少触及;二是以大众文化、审美文化、文化批评为主流的人文学科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切入都市社会现实的理论与方法,也不可能完成解释都市现实乃至批判都市存在的任务。在当代都市化背景下,如何减少人自身的异化及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都市文化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价值理念。与西方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的理论建设与现实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国文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文化研究方向是当代都市文化研究的原始发生形态,晚近十年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则为其从文化研究转向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与学理契机。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自传入中国就与农村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学科重建以来,农村研究不仅取得了众多的应用成果,也在社会科学本土化道路上取得了进步。尽管如此,农村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农村研究还没建立起一种可供讨论、批评、修正的"学科范式",这恰恰是经验研究不足的表现。基于此,中国农村研究应从丰富的农村经验现象中生发切实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