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日益严重的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极不和谐的因素。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群体性失范、文化堕距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等因素。因此应完善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规定并从多角度建立系统的社会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仅有个人、家庭、学校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是犯罪学研究的背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转型期社会失范、社会组织松散、管控不力、贫富悬殊、腐败严重、暴力文化泛滥等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找出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深层原因,才能全面防治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青少年群体是一种新型社会现象,是由被外出务工父母留在家里的青少年形成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我认知不足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既有教育的缺失,也有社会保障的缺位。因此,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惩教结合、多管齐下、多方配合"的方针。通过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及其犯罪特点的研究,分析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对策,将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 ,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责任归结为青少年的不成熟 ,这是一个极大的偏差。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文化转型期异质文化、社会不良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以及代际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青少年亚文化进行调控将是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次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全面的、加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使以往意义上的社会控制机制弱化,造成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其中之一是青少年犯罪的快速增长。根据现代化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探求了现代社会社区变迁与青少年犯罪增长的相关性以及基于社区的预防功能和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32名农村犯罪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具有教育背景不良、留守儿童多、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等特点,不良教育背景是农村犯罪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村犯罪青少年受教不良又与目前“城乡二元教育体系”密切相关。统筹发展城乡教育有利于彰显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有利于提高农村青少年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有利于改观农村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劣势,是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出增长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低龄化,然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都与其家庭有着紧密关系。文章试图就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影响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青少年,预防青少年犯罪,使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得到更好的改造,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流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学生进入城市求学,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易于使这一群体产生不同于这一年龄阶段共性行为的社会偏离。按照偏离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封闭性社会偏离、偏执性社会偏离、对抗性社会偏离和反社会性社会偏离。对当前引发农村青少年学生社会偏离的社会因素进行反思,探讨城乡二元鸿沟、城乡贫富差距扩大与城市中心主义对于农村青少年学生社会偏离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农村青少年学生走出社会化的困顿期.充分发挥社会控制维系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少年管教所189名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特点以及与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水平比同龄男性中学生低,且差异显著;(2)其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呈正相关;(3)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水平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水平呈负相关;(4)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5)各种客观变量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分析了社会失范导致的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和失败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青少年社会化主体之间的和谐,以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犯罪正呈现暴力型、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现象突出,后果也十分严重。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岁的人,应当对部分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笔者试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诱因分析入手,力求探讨一条有效途径,防治并消除青少年犯罪。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其一,突发性特点。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行为人事前没有过激的情绪或动作,表现为一时性起而  相似文献   

14.
分析指出,我国的矫治社会工作经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劳动教养、社会处遇以及狱中矫治等特色实践形式。对于推动青少年犯罪矫治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研究认为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在遵循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前提下,结合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推动青少年司法、矫治制度等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的完善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城市流动人口的膨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各种思潮的泛滥,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和行为表达方式的变化,多种因素作用下,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新一轮的高发态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通过对当下青少年犯罪现象、成因和特点的剖析,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应该重视亲职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尊重和关爱学生,发挥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多方协作,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监护的暂时缺位、社会管理的不到位、学校教育的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为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新型城市社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会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希望通过社会控制这种方式,来预防和减少城市社区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家庭社会资本是决定青少年是否成为犯罪者的重要因素.家庭结构失调、家长存在不良言行或教育不当等都可导致家庭教育缺陷.家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研究探索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社会资本的关系,是为了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末后十年,天津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呈不同以往的新变化:青少年犯罪人口比重逐步走低;女性犯罪构成低微却不可逆地缓增;低龄化被年龄逐步升高取代;外来青少年成为犯罪青少年主体;犯罪的前科“阅历”逐年降低;钱财取向的犯罪目的持续强化增长;团伙犯罪的数量逐步下降,而规模却稳步增长;总体稳定的罪名结构出现了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