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放经济下的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及实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体现了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多年来我们一直以这一模型揭示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指导社会主义再生产实践,把握对积累与消费的客观制约。但是,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是科学的理  相似文献   

2.
适度积累率的确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能否确定出一个适度的积累率,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积累率指的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在全部剩余价值额中所占的比重。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积累率指的则是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劳动生产率、技术构成、产品构成、国民收入、积累量、甚至于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和国家的政治任务等。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抛开其他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同积累量是直接相关的,而积累量则取决于积累率和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已定的条件下,积累率越低,积累量就越  相似文献   

3.
这一章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阐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认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一定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组织我国的计划经济,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仅依据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补偿和积累的原理,分析我国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是对关于积累的几个被忽视的理论问题所作的探讨。 一《资本论》中关于积累的几层含义的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马克思是怎样说明积累的,一方面为了全面理解马克思的积累思想,另方面亦意在为积累定义的探讨提供一个理论前提。 什么是积累?马克思曾从不同角度予以说明: 1,积累是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的不断累积; 2,积累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3,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马克思从不同角度说明积累,是论述具体问题的需要;所以,他的某个论断,不是对积累这一范畴本身的完整概括。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和思想资料,进行辩证的综合,已是不可回避的任务。我在《马克思的经济细胞学说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主张用马克思的经济细胞学说来进行这一综合。那么,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经济细胞?它以什么形式存在?又是怎么产生、演变和分化的?它的增殖细胞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积累的定义,以使我们对再生产理论的理解能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是如何给积累下定义的呢?有的同志简单地把“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当作马克思的定义,即将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视作为是一件事,这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二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把剩余价值当作资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银行信用的作用基本上是被排斥在积累之外的,因而使积累(包括国家积累和企业积累)主要是通过财政以无偿方式的集中和分配来实现的,银行信用只对财政分配的积累资金进行调剂,充当“第二财政”。实际上,这种认识和做法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暴露了不少弊端,所以需要改革。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银行筹集、分配社会资金的作用越来越大,银行信用在社会主义积累中的作用又被过分地强调,这也是不正确的。本文试图以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银行信用和积累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谈谈如何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银行信用和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研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要研究积累问题,必须首先搞清积累率问题。马克思说:“在积累中,首先要考查的,是积累的比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88页)只有弄清积累率的问题,才能对积累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算。 积累的比率即积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在全部剩余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这个思想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明确表述出来的。该卷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马克思用公式来说明积累,其中所举两个例子,均假定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被积累,马克思说,在这种情况下,第Ⅰ部类的积累率=1/2mⅠ。如果用公式来表述马克思给积累率这一概念下的定义,则为:J(积累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共产主义则只是一种运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必经的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把未来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并且摒弃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名称.马克思在1849-1850写成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理论",把未来社会称为社会主义社会.自此以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名称就一样了,指的都是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未来社会.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但并没有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1917年8-9月间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是把头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通过深入工人实际并进行理论研究后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其主要包括对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以及思想上的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给无产阶级造成的是结构性和整体性的贫困。同时,马克思还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和加剧,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就是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要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采取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所研究的,是抽去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交换经济,即一般商品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论述私有制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创立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进而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同孙中山都出生在19世纪,但马克思是长辈,孙中山是晚辈。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时,孙中山才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然而,孙中山在旅居英国期间则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学说,在他创立的三民主义中吸收了这一学说的部分思想。但总体上看,孙中山崇敬马克思,但却对马克思的学说持批评立场。这里就孙中山如何评价马克思学说做些介绍,并对其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孙中山崇尚马克思的理论创造孙中山曾明确地指出,如果从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角度看,他所说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部分,或者说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理论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称 ,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方案至今未变成现实。 2 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 ,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15.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分析中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生活发展规律是贫困化。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呢?本人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进行探讨。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是富裕化。 什么是富裕化呢?我们认为:富裕化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的劳动者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起点、内容、形式及其在经济上实现的方式,都曾做了精辟的论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在很多方面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如何在这种突破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并用它指导目前及今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要点:(一)、公有制的起点,从逻辑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爆破点;从历史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份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635页、637页)马克思所说的以上有关积累的内涵,是没有人怀疑和反对的。然而,有人引据马克思的又一些说法,却混淆了马克思本意的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跨越理论中开创了另一种社会主义观,即现实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经典社会主义有很大不同。前苏联、中国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失误甚至失败,其重要原因就是混淆了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异同,用经典社会主义的特征来规划和指导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经过长期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