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5年至2007年间,对经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简称恶性胸水)的29例患者采用胸腔置细小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加顺铂胸腔内化疗,胸水控制后行全身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此法使恶性胸水能在3~5周内控制或消失。从而使一些晚期胸腔肿瘤患者有机会对原发病灶行肿瘤根治性综合治疗。近期胸水控制有效率90%,是临床治疗恶性胸水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于2010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2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中,仅2例(1%)穿刺失败,并且并发症极少,患者耐受性好,平均置管时间7±3天。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疗效,并发症极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高龄患者行胸膜粘连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优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72-73
胸膜粘连术又称胸膜腔闭锁术、胸膜固定术,即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理的粘连剂,使胸膜发生无菌性炎症致脏层和壁层胸膜纤维化,促使两层胸膜牢固粘连,消灭胸膜腔,阻止胸积液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置管引流出液体最多达14600ml,最少为6800ml,平均5650±220ml,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无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又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余金雪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腹部再手术后切口再裂开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部再手术切口裂开老年危重患者84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切口再裂开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冯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展,老年人(≥65岁)手术的数量日益增多,胸部手术后可能引起各种严重呼吸道并发症,尤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病率可高达40%,占术后死亡的25%左右[1]。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200例老年食管癌、肺癌患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呼吸道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因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53例,女47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其中食管癌102例,肺癌98例;术前有吸烟史者104例,饮酒者43例,慢性支气管炎86例,术后发生肺炎1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平均存活45个月。上述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适应手术治疗。2护理2.1术前护理2.1.1知识宣教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咳嗽、排痰、胸部物理治疗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意义。指导其按时刷牙、漱口,戒烟、戒酒,积极防止呼吸道感染。据统计吸烟病人术后PPC的发生率约为非吸烟者的4~6倍[2];指导患者练习吹气球、吹瓶子、爬楼梯等以增加肺活量。2.1.2呼吸功能锻炼术前5 d开始,包括:①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38例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低等因素作为分析证据。结论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术前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病,纠正低氧,严格掌握开胸手术适应证;术后吸氧、雾化吸入预防肺部炎症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邱园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5):93-93
肝脓肿是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现将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脓肿患者28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获痊愈,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缩肛运动护理对老年腹腔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综合外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缩肛运动护理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缩肛运动护理方法为:吸气时用力肛门收缩上提,呼气时肛门放松还原,30个动作/次,3~4次/d,连续5d,两组对象术后均接受了胃肠功能指标评估.结果 干预组腹腔手术后出现胃肠道症状例数、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缩肛运动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腹腔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宋水仙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14-115
目的探讨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优质护理为主体的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所起的作用。方法以1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患者情况明显好转,5天脱离危重病房。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应充分重视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优质护理为主体的护理模式的实施,达到使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是指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门诊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老年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手术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整体舒适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亦表明两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护理纠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彭长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4):89-89
随着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心肺、脑等主要脏器功能低下,反应性和应激能力降低,手术危险性较一般人明显增大,术后并发症较一般人多.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改进,绝大部分老年患者能顺利的通过手术关,但在术后顺利康复中,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程冬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48-49
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在胸外科领域中是微创外科的代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符合美容要求等特点。另外也为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加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成功地施行了VATS手术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对腮腺全叶切除手术的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因腮腺区病变行腮腺全叶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的护理体会.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创口疤痕不明显,咀嚼功能正常,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腮腺全叶切除手术的患者予以正确的围手术护理,有助于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ICU停留时间内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方法连续选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内接受治疗的肺癌术后患者177例,入选对象年龄进行分组,≥60岁,69例(老年组)和<60岁,10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术后ICU停留时间内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结果术后ICU停留时间内,老年组的呼吸道护理时间、基础护理时间、康复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时间、个体化护理时间和各类护理总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1,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ICU停留时间内各类护理工作量较大,制定护理计划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0例,男性40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68岁,全部患者入院前收缩压均>160mmHg,舒张压>95mmHg。其中,并发泌尿系感染4例,并发肺部感染7例,并发症发生率11%。2护理2.1术前、术中护理2.1.1心理护理恐惧感和孤独感是老年人常有的心理状态。在骨折后显得较为突出,他们对陌生的医院环境,骨折的疼痛及预后都有恐惧感。他们感到怕疼、怕死、怕残,怕家属嫌弃,变得心胸狭窄,思想波动大。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骨折前已受到高血压的折磨,骨折后常有“老而无用”的悲观心理。故我们更应该关心安慰他们,满足患者的正常心理需要,做好子女的思…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间能享受到无缝隙式优质护理干预,使患者生活能力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手术的焦虑明显下降。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围手术期间分别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通过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能力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手术的焦虑明显下降。结论护士提供无缝隙式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