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疼、眩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偶有体位性猝倒,属中医学“项强”、“血痹”、“眩晕”等范畴,常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群,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该病呈现出发病率逐年增高。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颈椎病作为多发病,常见病亦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共收治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艾灸、颈椎牵引、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足中老年好发的脑血管病。我们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VBI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症引起休克,是中老年易患的一种常见病。目前临床中以药理治疗为主。笔者通过亲身实践,使用“一松、二动、三整理”的穴位按摩手法,使椎动脉避开其压迫,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急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TCD变化,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为77.5%,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62.5%(P0.05);TCD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参数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简称CSA)又称“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直接受压或梗阻或椎动脉管壁的痉挛而引起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以女性多见。针灸、电针以及综合治疗CSA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CSA的作用机理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和能量合剂联用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52例,平均年龄76.8±4.5岁,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每天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能量合剂;对照组只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作颅彩色多普勒检查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87.5%)高于对照组(70%)。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能量合剂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眩晕食疗方     
眩晕是患者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感到自身天旋地转的症状,眩晕可分为耳性眩晕和脑性眩晕。中老年人心血管疾患引起的是脑性眩晕,且病程较长,有脑缺血的表现,但眩晕症状较轻。中医治疗以发作期的息风潜阳、清火化痰,缓解期的补气养血、养肝益肾、健脾治本为原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06,(3):29-29
肩周炎的发病机理很复杂,简单讲就是肩关节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故称肩周炎。西医认为是由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认为本病为肩部关节受风寒而导致风、寒、湿三邪淤阻肩部经络,故中医又称“漏肩风”、“寒凝肩”、“冻结肩”等。肩周炎的疼痛呈持续性,一般持续半年以上,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不敢换侧卧位,肩关节活动受限,抬胳膊困难,后抬尤其困难,穿上衣困难,严重者端碗拿筷都成问题。因此病多发于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指目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身体在空间的定向感觉障碍。按中医理论,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常同时并见,通称眩晕。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即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湿中阻等。轻症者仅用药膳即能治愈,重症者常需应用中西药物治疗,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若能配合药膳,则效果更好。下面介绍一些治疗眩晕症的药膳。  相似文献   

10.
不少老年人因发作性眩晕而深感苦恼,尤其是变换体位或头颈无意识地左右旋转时,眩晕感更为明显。其中一些老年人还同时伴有头重、耳鸣、走路不稳或出现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颜面和四肢轻度麻木,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引起老年性眩晕症约9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常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由于自体免疫性反应所致的免疫复合物,也可使血流不畅,供血减少。脑组织对血氧变化十分敏感,在这种长期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缺氧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从而发生眩晕症状。老年性眩晕症患者在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N救助局人力资源不足”为研究对象,以此实证探讨海上人命救助“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并提出缓解对策,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眩晕性颈椎病是受颈椎增生骨刺激后而产生的椎基动脉供血不全,使脑干、小脑区域的血流量减少而出现的中枢性眩晕[1]。临床上在排除耳鼻咽喉疾病、颅脑方面的疾病后,常规治疗为安静卧床,应用脱水剂及血管扩张剂,但大多数患者效果不满意,而且容易复发。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眩晕性颈椎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2人,综合组33人。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使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结果综合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极显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2~4周。入院后均经过完善检查排除了梅尼埃病、颅脑方面的疾病,通过颈椎正位X光检查和磁共振确诊为眩晕性颈椎病。6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1.2临床表现常规症状是较为顽固的眩晕,严重者伴有呕吐、胸闷、乏力,大部分患者有上肢麻木感,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或减轻。1.3治疗方法65例患者均使用甘露醇、丹参静脉滴注,使用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其中综合组33例患者加用了高压氧治疗。我院采用双人纯氧舱,治疗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个“监察博弈”模型从概念、策略得益的取值、期望得益的计算及纳什均衡解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彻底的修正性质疑,指出了“监察博弈”模型在局中人策略的依存性、假定条件的客观验证性、运算分析的逻辑严谨性等三个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监督博弈模型,并通过对模型求解,提出了治理市场经济秩序的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奇兵 《人生与伴侣》2007,(12):23-23
门诊室内,一个40多岁的男子,语无伦次,手舞足蹈。一旁的妻子愁眉紧锁:“这几年他经常头痛、眩晕、无精打采,动不动就发脾气,说话总是颠三倒四。家里从来没有人患过精神病,怎么他就会疯了呢?”  相似文献   

15.
刘柱仁 《老友》2008,(10):57-57
《老友》专家门诊:我去年2月突发一次头部眩晕,眼睛视物晃动,站不稳,静坐后才恢复正常。后经CT检查为脑轻微萎缩、脑供血不足所致。请问:脑供血不足应怎样治疗?  相似文献   

16.
龟的腮腺炎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特别是以冬末春初发病较多。主要原因是冬春(早春)不经常换水造成水质污染,有一种叫作“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本病。那么,发生该病后怎样进行治疗呢?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了治疗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管石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溯观察我科118例住院患者,将经手法复位治疗与仅采取普通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缓解率76%,对照组60.5%。治疗组43例(13.3%)经一次复位后1天内症状缓解出院,对照组只有2例(4.6%)。结论管石手法复位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太冲穴治疗,每日针刺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20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2例,占60%;显效6例,占10%;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太冲穴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比较两种药物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将9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给予血塞通软胶囊每次2粒,一日2次口服,B组给予银杏酮酯滴丸每次8丸,一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1.11%,B组总有效率为9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与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都有较好的疗效,但银杏酮酯滴丸的疗效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12例老年眩晕患者,探讨眩晕的正确诊治。方法112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根据主诉、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给予明确诊断、合理治疗。结果112例眩晕病例中,颈性眩晕43例(38.4%),脑动脉硬化34例(30.4%),脑梗死6例(5.4%),脑出血3例(2.7%),梅尼埃病15例(13.4%),中毒3例(2.7%),其他8例(7%)。结论鄂西北地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以前庭系统性眩晕常见,且多为中枢性眩晕。只有对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眩晕作出正确合理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