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石湾人物陶塑一代大师———潘玉书于逢石湾人物陶塑,很早就受到海外重视。海外人士多有专著论及,例如日人大西林五郎和上田恭辅等,都写了专著介绍。澳门葡籍律师文度士是知名的石湾公仔鉴藏家和鼓吹者,经其收藏而存于澳门贾梅士博物馆的石湾陶塑珍品,多为国内所罕见...  相似文献   

2.
石湾陶艺是指流传于佛山市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制陶技艺。它以陶泥、岗沙和釉药为原料,在南方龙窑煅烧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我国其它名窑的工艺精华,兼顾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和丰富的遗产价值.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古发现,石湾陶艺肇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已出现了专门制造艺术陶器的手工业,较大规模的陶艺手工业则始于唐代。此后,石湾陶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明以前为发展期,陶艺成品以“石湾缸瓦”——日用陶器为主,因其贱价耐用而著名,行销南中国;二、明清两代为鼎盛期,自北宋开始的龙窑煅烧技法发展至高峰,全盛时陶窑有一百多座,从业人员达6万以上,涌现了不少大师级陶艺艺人,“仿名窑”陶器与“石湾公仔”——人物陶塑盛行于两广,并乘海禁大开之便远销海外,出口量仅次于江西景德镇而居全国第二位;三、民国时期因受外国商品冲击与战乱的影响,为低谷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为复兴创新期,石湾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陶瓷工业基地,被誉为“南国陶都”。石湾陶塑题材广泛,种类繁多,从艺术造型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角度大致可分为动物陶塑、艺术器皿陶塑、山公亭宁陶塑、园林建筑装饰陶塑、玩具陶器、人物陶塑等六大类。动物陶塑中,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陶塑是最纯正、最本土的艺术.写意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特质与灵魂,受其影响,中国古代写意陶塑以其大胆写意、雄浑朴拙、率真天然、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陶塑家们把本土文化自觉和借鉴西方艺术成就结合起来,以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为灵魂,融入西方雕塑艺术的成就,用新观念、新手法不断拓展写意陶塑新境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写意陶塑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创作队伍不断扩大,理性自觉不断增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使中华民族写意陶塑传统得到回归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浅论鲁本斯的创作及艺术风格翟文奇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是继文艺复兴诸大师后,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一代巨匠,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坛的一代宗师,是巴洛克风格大师的主要代表。鲁本斯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物,他不仅具有非凡的绘画才...  相似文献   

5.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在政治上,他曾是“五四”时代冲锋陷阵的战士,但后来却成了万人唾骂的汉奸;在创作上,他最早提倡现代白话的文艺性散文——美文,并身  相似文献   

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行列里,丁玲是站在浪头上的弄潮儿。她像一株饱经风霜的松树,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她给人力量,催人自新,使人奋发。研究这位贯串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长河中的女作家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有人这样评论:丁玲所走过的曲折的创作道路是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所走过的创作道路的缩影。这是颇有见地的。而探讨丁玲早期创作的特色应该是研究整个丁玲创作的起点,客观地评价其得失对于社会主义文艺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佛山石湾古窑,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其制陶特点是善创善仿,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石湾窑除烧制日用陶瓷外,同时还大量烧制工业陶瓷、建筑陶瓷、丧葬陶瓷和美术陶瓷,一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石湾窑主要是为群众需要和出口需要生产。由于石湾陶塑不断外销,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近百年来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调查、发掘、收藏展览、论述日多,需要研究的专题不少,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 老舍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了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园地,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他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也是现代作家中不可多得的。但是,长期以来,对他的思想发展、文艺思想和创作道路,都缺乏认真的系统的研究,对他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为正确评价老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以为首先对他的思想发展道路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章太炎实在是个伟大的复杂人物: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家和思想家,又是片面强调“种族革命”的狭隘民族主义者;他曾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但后来变成了崇奉佛教唯识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曾经拥护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但到头来只不过是“粹然成为儒宗”的“国粹”主义者;他是一代学术大师,又是个“脱离民众”、“和时代隔绝”的人。章太炎的一生是复杂的,其思想也是复杂的。本文主要想从哲学思想上探讨一下章太炎思想变化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别林斯基说过:“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既充满了悲剧的雄伟,又充满了喜剧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这个人物身上不可分割地、完整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自成一体的个性;你对他又是惊奇、又是害怕、又是好笑”(《别林斯基论文学》)。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具有人民性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往往把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关汉卿、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吴敬梓、果戈里、契诃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类例证。可以和这些文学大师们比美的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他的部分小说创作,就有把喜剧性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在讲述了一通罗马的神话之后,提出了“鲁迅是谁”的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引起人们的思索。鲁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呢?由于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已经成为巨大的客观存在,因而想对此作出准确和完满的回答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是一位启蒙主义的大师,远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开始从事思想与精神领域的启蒙主义工作,他的《文化偏至论》和《破恶声论》等几篇杰出的论文,提倡通过个性解放的道路,提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理应得到重视和研究。这里想就茅盾的小说中的描写语言、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方面谈些肤浅之见,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公孙龙其人,历来是引起学术界论争的对象。总起来看,褒他的人少,贬他的人多。褒者认为,公孙龙是一位杰出的唯物辩证法大师;贬者认为,公孙龙是一个欺世惑众的唯心主义诡辩家。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不符合公孙龙留给后人的那些著作的原意。其实,公孙龙既非辩证法大师,更不是唯心主义诡辩家,而是一位“离形而言名”的形式逻辑学家。  相似文献   

15.
1 在结束了《上元灯》时期的小说创作之后,施蛰存经历了一段困苦的傍徨。他希冀自己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想在创作上独自走一条新的路径。”凭着他对文学创新的一腔热忱和对自己艺术感受力的自信,他终于找到了适合于他个人艺术追求的表现方式,找到了形式与内容相互谐调的结合点,这就是尝试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手法进行小说创作。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领域内对人的精神力量所作的探索,他的梦幻、自由联想等理论,扩大了作家的创作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技巧,为文学表现人的心灵,开拓了新的天地,以致二十世纪西方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6.
杨雪梅 《理论界》2006,(4):178-179
服饰与着装者的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服饰审美和设计大师,他笔下人物的服饰具有展示人物个性魅力的神奇功效,书中人物的服饰与其性格是非常契合的。本文试以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服饰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性格的。  相似文献   

17.
鲜明的创作个性,历来是评价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尺之一。桐城派文人中就不乏这样的成熟作家。姚鼐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古文创作上,姚鼐早年上承方苞师事刘大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毕生的辛勤读写,他成了继方苞、刘大櫆之后从事古文创作和宣传的又一大家。在古文主张上,他将方氏的“义法”说同汉学家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在众多人眼中,首先是一位戏剧大师,他创作的三十七部举世闻名的戏剧也足以让他举世闻名;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可以说他的十四行诗就是作为诗人的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正如弗·史雷戈尔所评价的那样:"他是诗人中的壮年""我们可以用哈姆雷特描写过去老的国王来称呼他:‘他是一个人,真叫是尽善尽美,我再也不会见到他那样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言情小说,还是言钱小说?——论对张恨水小说文本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钱是张恨水小说文本用以结构故事、推进叙事、塑造人物和表达思想的主要手段。在主要关注民族与革命等宏大思想问题的中国现代社会环境中,张恨水以金钱为核心话语的小说文本触及了人的物质层面的存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现代思想追求的某种缺失。这应该是张恨水小说创作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学界对张恨水作为言情小说大师的定位和误导却妨碍了对其创作的全面认识和评价,遮蔽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聪贤 《中州学刊》2005,(5):230-231
中西方古典小说在虚实现上虽然都经过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但具体的进展和演化结果不尽相同.中西方古典小说的创作模式经历了相反的发展轨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题材由狭窄到宽泛、由史传范围向全方位生活拓展的变化;西方古典小说创作经历了从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诗向人的世界集中、深入,进行局部微观分析,形成人的史诗的过程.中西方小说创作理论对于人物在小说中的定位和刻画不同,中国古典小说观最初没有以人物为小说中心的认识;西方小说一开始就将人物作为表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