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和"多"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为一元的价值导向和多样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文章总结了传统社会在处理二者关系上的教训,结合社会转型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和"多"关系的整合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以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的命题,"和谐世界"是一个属于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规定性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视域的"双和"命题是辩证统一的,和谐世界也即放大了的和谐社会.从社会主义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来看,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普遍幸福的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发展状态.这一"双和"命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衡量是否属于真正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标尺,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1,3(6):120-124
"左"倾文化惰性的根深蒂固,主要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发展国情决定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惰性"中呈现出的"左"倾特质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之大敌.它产生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里,整合在社会主义文化体内,体现了正统与革命色彩,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文化发展的禁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蔡娟 《阴山学刊》2006,19(3):98-10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狂飙式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如影随形并呈燎原之势.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队伍,积聚了社会主义因素,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反全球化运动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替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可能性,昭示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七一"讲话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前进方向;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为实现最高纲领开辟前进道路;坚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坚持尊重和依靠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途径;坚持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美国为了消灭社会主义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圣战";美国始终把中国作为其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目标,而且不断地换手法,包括扶植其"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反"和平演变"的主动权,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逢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全国哲学界"发展与创新"理论研讨会进行了综述一、"七一"讲话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伟大成果;二、"三个代表"与发展和创新的关系;三、关于创新理论问题;四、关于创新与社会发展问题;五、关于创新的价值取向、创新的代价及评价尺度问题;六、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的"告"是统治者在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的政治行为。与"告"相关的"祰"和"诰"都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风"是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和教化,在统治教化民众时,"告"(包括"祰"和"诰")是"风"的工具,"雅乐"、"雅言"、"雅文化"是"风"的具体内容。周朝,人的价值得到抬升,人民的思想相对受到重视。统治者用"雅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时,地方文化必然反过来影响"雅文化",因此,"风"是一种双向的运动。统治者在统治和教化劳动人民时,使用了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茅生荣 《江汉论坛》2005,1(2):120-124
社会主义认识史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历史.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形成无产阶级运动性质及其目的的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形成无产阶级实现运动目的现实手段的理论.认识到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运动目的的现实手段,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关于共产党的理论."三个代表"思想阐明了党怎样发挥"领导工具"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当代条件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山寨"现象除抄袭、克隆、盗版等伦理攻击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山寨"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构建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山寨"现象体现的是主体经过长期的分裂所作出的走向自身统一的主动性努力,是主体在自我确认和自我实现过程中对自我对外关系的拷问和再审视,它所体现的对经济伦理话语权的追寻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中的积极力量.正确引导和积极培养这些力量的成长,在实践中探索经济伦理体系的整合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构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二是反对制定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有新特点,即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愿望,以广大群众的意见为依据,认为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压倒一切的标准"理论,其内容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不断地增加人民的收入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程晓娟 《学术论坛》2001,2(6):46-49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我党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先进性作出的新阐述和科学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上讲,"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抽象规定.然而,从"经济人"假设被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对"经济人"假设的辩护和对其局限性批判的争议.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本文试从"经济人"假设争议的角度,辩证地探讨"经济人"假设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三农"问题的光辉典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项指标在内的全面性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向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根本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三个代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近期目标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落实好"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目标新、方针新、举措新、方法新、理念新.新农村建设从当前看,要搞好规划,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长远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此外,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几种偏向,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20.
试论晚年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政制"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波  沈卫 《人文杂志》2003,(3):107-111
晚年陈独秀对问题的思考不再以既定的理论和公式作依据,而愈益注重"根据历史现在之事变发展".在对苏俄"政制"进行痛切反思的同时,他重新审视当代世界各类"政制"以及自己过去的民主观、社会主义观,并以此为基点,对社会主义"政制"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和新的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