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富于现代生存智慧的人们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则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发展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尝试性探讨。 纵观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人崇拜自然”、“人征服自然”和“人协调自然”三个基本阶段。在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幼稚无知和对大自然的软弱无力,因而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然崇拜。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特别是进入机器文明时代以后,人类越来越显示出“征服自然”、“主宰自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现代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的起源,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最初的、整体的表现,是人类的灵魂。创世神话更是对自然和人类起源的首次探索。本文从创世神话中挖掘其生态智慧和当代价值,以激励人们探索在当今的发展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彝族审美文化中许多东西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特别是对人类自身的肯定和对生命与自然和谐的重视。彝族支嘎阿鲁射日神话,特别是日月再生神话,透着一种以祈求自然神的保佑为终极目的的原始宗教心理,它暗示了人类“历史性”的未来——走向关好与和谐的发展趋势。神话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因为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精髓,也是大自然精神的精髓。只有当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无限和谐之时,人类社会才能合理的协调发展。这或许正是彝族日月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生态和谐的审关理想。  相似文献   

4.
人天观念即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历来都是中外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大体经历了人类受制于自然力量、人类主宰自然、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同时也尝到了过度开发自然带来的恶果 ,因此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是当代哲学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一个范式 ,它的发生来源于自然崇拜。继神话范式以后 ,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二个范式是哲学。哲学从神话中提升经历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它消除了神灵信仰造成的误区 ,以经验关心宇宙的本原 ;二是它把探索宇宙本原的重心转移到人的方面。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三个范式是艺术范式。艺术范式诞生于神话与哲学的母体之中 ,神话与哲学分别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为起点 ,这两种方式贯穿于思维活动的始终 ,直接哺育着人类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6.
远在上古,初民们便在神话与传说中传达了悲与喜这样处在两极的思绪。那时的文学作品虽然很粗糙,不成流派和体系,但是由于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鲜明突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人类的挣扎和斗争,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伤,这或悲或喜的生活和情绪,不能不在神话和传说中丰富夸张地反映出来。比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大海无情地撕碎了少女美妙的青春,何其悲哉!当时的作家(应该是作家群)在撕心裂肺的悲伤苦痛之后,痛定思痛,经过了深刻的反思,把对自然的无  相似文献   

7.
论孟子自然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子在阐述其伦理道德、哲学、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 认为自然万物是纷繁复杂的,人类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生存,人类也可以改变自然、治理 自 然为自己服务。但人类更应当“爱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共 生的有机体中,反映出孟子朴素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本质出发寻求人类自由解放的真理.认为自由是人的自然本质力量、社会本质力量、个性本质力量的实现,人的自由之路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双向对象化的革命实践之路,是自然、社会、自身向人的回归之路,也是人向自然、社会、自身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异同之处 ,中国古代神话零散、不系统 ,自然神话相对匮乏 ,人文神话极为丰富 ,多半人半兽的神 ,女性神地位重要 ,体现出家族式多元制的特点 ,崇尚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和道德力量 ;古希腊神话完整、系统 ,自然神话与人文神话并重 ,神人同形同性 ,男性神统治一切 ,是家庭式一元制的 ,倡导个性原则、享乐主义和命运观念。  相似文献   

10.
苗族神话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人与对象依生、共生、整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精神的内在和谐上。本文试图以月神神话、巨石神话、枫木图腾神话、鸟图腾神话为例,用生态美学的视角对苗族神话作一次新的解读,以进一步发掘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古老的天人观,是中华民族文化库藏中的瑰宝。“天人合一”既肯定“天人一体”,又划定“天”“人”的职能,从而明确“人”对天地万物的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理念或日生态伦理上。这种生态理念或日生态伦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智慧,推动着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共生共长,走到了今天。可见,我们提出生态文明,亦是由之演化、发展而来。因此,应以“天人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温故知新、拨乱反正、务实创新,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文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思想。《文子》的实践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得道之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养性修身",与失道之时的"智"的智慧和"权"的智慧。《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对于今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统画论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气韵生动”就是对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思想在艺术创作上的诗意提炼。认为绘画创作就是审美主体与自然通融感应后领悟自然的过程,弥漫着浓郁的生态审美智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相融相生关系,人与自然亦师亦友关系,人与自然诗意栖居的关系。“气韵生动”反映了生命与自然生生不息之美,生命与自然共生之美,生命与自然的象外之美。  相似文献   

14.
生存与发展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永恒主题,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根源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合理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活动、社会发展方式的偏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离、人的利益矛盾冲突以及人自身的内在矛盾;超越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就要选择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扬弃人自身的内在矛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受戒》是其代表作。在这个充满桃源理想的乌托邦水乡世界里,他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出发,体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首先体现为人类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这种应用,最终在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工程设计的现代趋势可以概括为生态整体化,即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赋予设计对象以生命、综合、整体特性,这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状态下知识、技能与智慧、情感的综合与融通。现代工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理应关注这一趋势,以生态理性哲学教育视野和生态整体设计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社会本质 ,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马克思的科学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要以“两个尺度”改造自然 ,协调、均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罗马俱乐部在考察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时提出“人类困境”的思想 ,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状态 ,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社会发展观与自然观的有机统一是人类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