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面对人类日渐膨胀的物质欲望和对大自然的肆虐践踏,德国古典浪漫诗哲荷尔德林不无感慨地说:人类对大地要深怀一颗感恩的心。荷尔德林的意思是说,大自然无私地赐予了人类阳光雨露、清风朗月、山水万物,无私地哺育着人类生息繁衍,人类应当对大地深怀一颗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2.
芒克创作于白洋淀时期的“地下涛歌”,蕴藏着其特有的青春纯洁和对大自然的钟爱,充满着亲切鲜活、率真超然的魅力,体现着未被扭曲的本初人性和原始的大地风貌。其以不受羁绊的野性与对生命的裸呈体现了他的独特诗风。  相似文献   

3.
庄子哲学是以“道中心说”的基本理念进行结构,并且丰富、发展的。所谓的“道中心说”,实际上指的是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的一种基本认识与基本看法:他以为“道”是一切告勺,本原和中心,是亘古不灭的源与流;“道”既显示着宇宙万物的自然意义与本质,又显示着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特征。正是从对“道中心说”的深切把握出发,庄子把对音乐的体悟与追求,看做是体悟天下大道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体悟天下大道,也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从而享受音乐的本质意义。虽然庄子不是一个专门的音乐家,而且他在谈论音乐的时候,强调与说明的也不是音乐本身,但是通过庄子对音乐的描写与表现,特别是通过他对音乐完整而准确的欣赏过程,依然可以看到他“法天贵真”的音乐思想,不凡的音乐才情与高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4.
窗里窗外     
我们的先民凿石垒土砌成的“房子”里,是没有窗户的。早晨过门而出,匍匐于自然的怀抱,劳动生息;晚上再回到这一小片黑漆漆的空间,生死歌哭。没有窗的房子,物质定义是“窠”、“巢穴”。生活本能的驱使,先民们简单着重复,重复着简单,成为大自然里最温驯的奴隶。  相似文献   

5.
一只大鹏,在“罗马松树”的松涛声中,扶摇直上万里云天。在豪华的音乐大厅,在世纪之交的1998年新年交响乐音乐会上,一位浑身焕发著青春活力的指挥家,潇洒地登上了指挥台,慢慢地舒展开双臂,举起那支小小银棒,突然在空中划了一个圆润的弧形,棒尖轻轻一挑,挑起了一阵“春风”。利时,万籁齐呜,万鸟齐飞,万花竞放,一片大好的春光,顿时充满了全场;又扩大扩大,扩大到中国的大地。他双臂轻缓时,如流水宛转,急挥时,如万里长风。时而缓慢,如在沉思;时而舒展,如张开巨大翅膀的银鹏,拍击著东海,拍击著“蓝色的多瑙河”的波浪,…  相似文献   

6.
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渊源已久;从因音乐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似乎也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是有灵的,谁爱它谁就会听到它的声音,就会从它那里获得美好的东西。苏联名作家米·普里什文(1873—1954)就是一个理解和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艺术才智都奉献给了自然,从它那里吸取灵感,创作了大量的动人的散文诗,因此,他被誉为“俄罗斯大自然精神的歌手”。高尔基在给普里什文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没有看见过和感受到有哪一位俄罗斯作家,能象我在你那里所看见和领悟到的对大地之爱及关于大地知识的和谐结合。”是的,普里什文从小就迷恋上了自然,青年时代就选择了同大地有密切关系的农艺专业。为  相似文献   

8.
“天人一体”的观念主要来自于道家。道家所理解的“天”有“外在之天”和“内在之天”两个层面的含义。“外在之天”指大自然,它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战胜性,人在它面前只能陷入不可解脱的悲剧;“内在之天”指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源于大自然。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与大自然具有同一性。“天人一体”就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自我的“内在之天”,即认识自我与自然具有同一性,做到从精神上向自然回归,与“天”合一,从而化解同“外在之天”的矛盾,使自我从现实困境中解脱出来。这种观念贯彻在道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个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在海洋和河湖中已沿袭了许久许久;但偶尔“定律”也有被打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女人世界》2007,(1):52-53
铂金,来自亿万年前大自然的恩赐,它的天然纯净诉说着完美;尊贵稀有诠释着个性;坚韧耐久见证了永恒。铂金的特质如同一位美丽,知性的女子,时刻散发着宛若兰花般韵味清醇,睿智优雅的气质。近日,国际铂金协会以兰花为主题,为法国化妆品牌娇兰的10位意念领袖打造了全球独一无二的10款“御庭兰花”铂金首饰,共同成就了一段贵金属之王与王者之香的美丽传奇。  相似文献   

11.
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是音乐学习、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记忆”和“想象”同为心理现象,而“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形成,又是无数次心理活动的积累与积淀,所以,音乐的学习、表演和创作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参与,逐步形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理反射,从而促进了音乐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大都比较独立、勇敢甚至彪悍,所描摹的大自然充盈着灵性和神性,这一切生动地诠释了其生态女性主义的大格局,解构了被异化了的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压迫与被压迫、主导与被主导、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关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认知。莫言“脚踩大地”的生活阅历、“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情怀、经历的社会文化运动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激发了其对大地伦理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审视。莫言的作品探讨了跨越国界的普世价值,把中国文学的气度推向了世界,增强了国人的文学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冬日漫步     
微风缓缓地吹着百叶窗,吹在窗上,非常温柔,像羽毛似的;偶尔也会犹如几声叹息,听起来像夏日漫漫长夜里的风轻抚着树叶的声音。在铺着草皮的地下,田鼠正在地洞里呼呼大睡,猫头鹰则在沼泽地深处的一棵空心树里蹲着,兔子、松鼠、狐狸都呆在家里。看门的狗静静地躺在暖炉旁,牛羊在栏圈里悄无声息。连大地都在沉睡——但这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忙碌一年后第一次美美地睡上一觉。夜已经深了,大自然还在忙碌着,只有街上一些招牌或小木屋的门轴不时嘎吱嘎吱地响,给沉寂的大自然来一点慰藉。也只有这些声音,预示着在茫茫宇宙中,在金星和火星之间,天地万物中还有一些是清醒的。,我们想起了看似遥远却也许近在心中的“温暖的感觉”,还有那些只有天神们在相聚时才能感受到的——一种神圣的鼓舞和难得的交情,而这些对于凡人是不胜苍凉的。大地此刻在酣睡,可是空气还很活跃,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好像是一个北方的五谷女神,正在把她的银种子撒在我们的田野上。  相似文献   

14.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兹华斯的《独自云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名作《独自云游》堪称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对这首诗的自然主题、情感与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诗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发现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人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大自然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大自然是人类的羽友、良师和保护者,从而唤醒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中国音乐学界最大的争论话题仍是“中西方音乐关系问题”,而其中心论点又归属到“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得失”的争论上,一种观点是肯定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应如何完整保留其本土音乐文化;就此话题,表述自己对中国音乐一百年来的发展的看法,并展望21世纪中国音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杂交水稻育种事业,用其辉煌的一生,凝聚起伟大的人格形象和崇高精神。袁隆平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忠实践行者;坚持把温饱种在世人心目中,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推动者;坚持科学育人、创新育才,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先行者。其所彰显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贡献深刻契合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研究袁隆平的人格形象和崇高风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民歌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的传承、弘扬、发展必然要与现代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电视媒介“大众性、综合性、易接受性”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日益凸现的导向功能;民歌从传统的“口语传播模式”向现代新型传媒方式“电子传媒模式”的转型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荀子认为,音乐和礼一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社会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墨子的“非乐”是错误的。音乐的社会功能在于它可以使人和睦相处;可以使人的行动整齐划一;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音乐社会作用的性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催人奋进的严肃庄重优美高雅的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的功能,应加以鼓励和支持;二是低级下流、妖冶卑俗、颓废消沉的靡靡之音,在社会生活中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加以制止和打击。音乐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具有作用面广、影响深、传播速度快、移风易俗的特点。音乐艺术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某一顷刻写道: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后来它一度成为美学领域的流行话语而被无数次地重复。这至少寄寓了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这句话昭示出深刻的美学真理——人对于世界的本能性和必然性的依恋,因为“大地”隐喻着人的生命存在的还乡性和回归母体的深厚情感;其二是,人永远是自然中的一个可能性结构,他在山水之中充分展示自我生命活动中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