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毛泽东农民政治参与思想强调对农民群体内在属性的深入分析,重视农民政治参与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毛泽东主张创造农民政治参与的条件,鼓励农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动员农民由自发政治参与到自觉政治参与,并努力将农民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借鉴毛泽东农民政治参与思想,在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努力做到回应农民群体的内在诉求,创造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拓展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政治参与对农村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 ,不断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使农民利益的表达制度化、有序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尤其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提高农民的参政议政水平 ;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要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温淑春 《理论界》2009,(8):12-15
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规定并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是衡量基层民主发展状况的尺度.从制度化角度对农民政治参与加以分析,对于实现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提高政治参与质量,开辟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新时期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来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演进及当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政治参与状况不仅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文章总结梳理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政治参与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及当下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和特征,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的若干因素,并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从政治参与行为主体、行为模式、行为方式等视角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适当的分化将会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反之,如果农村社会分化不足,农民职业和阶层分化不完全,没有多元的利益需要,就不会形成多阶层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竞争的局面,也不能调动各方面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从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的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很可能就会流于形式,造成一小部分人垄断村庄权力的局面,不利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西部农村目前这种社会分化不足的状况,成为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7.
乡村政治关系和谐构建与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及其秩序直接显示乡村政治关系状况,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我国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状况。针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不足与非制度化趋势的现状,构建和谐乡村政治关系的关键在于不断拓展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三标 《兰州学刊》2003,(6):158-159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为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在农民的政治参与中还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与政治现代化潮流不相适应的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冷漠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农村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本文从经济、教育、制度、心理等方面对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作了些粗浅的探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政治参与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现为 :①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 ,也为政治文明的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②维护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环境 ;③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但与此同时 ,农民的政治参与条件也在参与机制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低下等方面形成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障碍。因此 ,要从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创造条件 ,以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冯婷 《学术论坛》2004,(2):7-11
文章通过对伯恩斯的《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周晓虹的《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看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毛泽东和后毛泽东时代的比较》两项研究的评述 ,分析说明了 1 949年以来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基本特征、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制约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智力、组织因素,必须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方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地表达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提高其政治参与的质量,达到参与的预期目的。夯实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搭建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培育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政治意识;营造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组织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农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农民参与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顺利实施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体利益、促进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价值互动以及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我国农村政策执行中的农民政治参与一直处于势状态,扩大农民参与应从构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意愿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及组织参与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农民问题,长期都是困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表明我国农村利益冲突严峻,其根源在于基层政治体制存在缺陷,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缺位。在传统利益格局已经打破的乡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基层政府失政于民、执行人本政治的主体缺失,非政府组织为农民提供政治参与的路径缺失,农民主体性参与政治的意识缺失。为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基层工作机制建设、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建设以及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教育机制建设,促使农村以人为本政治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既受现实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传统政治文化、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同时还受现有政治参与制度缺陷的困扰.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针对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深入探讨完善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平 《兰州学刊》2013,(9):131-137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的进程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论述当中,其中,主要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目的、政治参与主体、政治参与内容、政治参与方式、政治参与条件、党内政治参与以及农民政治参与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把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研究农民政治参与的动机,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因素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对于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引导其向良性方向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化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精髓,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还存在种种问题,分析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提出完善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推进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周先进 《理论界》2006,(1):119-120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领域的自由选择和独立地位日益增强,以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为主要方式的农民政治参与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质量不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危险,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宗族组织和地方黑恶势力的干扰等问题。要真正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政治教育,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严厉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限制宗族组织对农村政治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贫富差距加大的政治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贫富差距加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贫富差距加大的政治成因既包括政府运行过程存在的寻租、利益部门化和行政垄断行业问题,又包括民众政治参与有效性不高,农民的政治地位相对比较低等。为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需要改善政府运行过程,增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培育农村社会资本、担当农民的利益代言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村民自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实现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为扩大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途径,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