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的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南方论刊》2006,(10):5-7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的对比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最后总结出了把握“中国模式”需注意的三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对它作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逐步丰富发展的。就其内容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就其地位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渊源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初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辛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但是,毛泽东思想在这方面还没能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和实践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王锦慧 《河北学刊》2001,21(5):103-106
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最新发展。它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全面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四大把这一理论纳入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之中;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又是行动纲领.它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对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包括的理论之间是原创性理论与传承性理论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理论体系是指由概念和理论构成的周密而完备的科学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1)基本概念和范畴;(2)建立于概念和范畴之上的基本原理;(3)由概念和原理等引伸和转化成的具体理论.这三部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首尾一贯的系统,就是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具有上述三个基本构成部分.这一理论既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也有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一国两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又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防止和平演变”等许多具体理论.而上面这些概念和范畴、基本原理、具体理论又是相互联系、首尾一贯的,由此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特征.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其自身特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河 《理论界》2008,(12):28-29
党的十七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这些探讨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包含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两者的重新定位与思考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学者们围绕社会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内涵以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对社会建设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提出,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风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进行理论诠释,不仅有利于更加坚定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在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呼唤.  相似文献   

11.
刘文斌 《阴山学刊》2005,18(4):63-68
在“经典文化”遭到严重戏说、篡改和贬损的今天,我们要明确倡导尊重经典、弘扬经典、保卫经典,这是关系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20世纪中期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3.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20,(3):22-28,82
陈独秀在领导、参与以及思考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就中国革命的政治前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无产阶级党内民主等问题,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和预见性的见解,在历史和逻辑上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做了最初的铺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具有广泛的大众认知度。“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它总是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传情达意,可以利用其来教授修辞手法,其中的很多妙语警句伴着曲中的主旋律,易记、易用,是写作中积累好句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风”歌词不仅能让留学生领略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还能带领他们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文的能力;另外,“中国风”歌曲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刺激形式,使留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的同时,毫无压力地提高听力技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所谓“趋同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提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的趋同现象 ,要善于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的逻辑建构与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内生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其逻辑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判断与制度设计构成了其逻辑起点,在实践中探索道路组成了其论证过程,自身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了其阶段性成果。在此种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历程实际上生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脉络之中,是基于中国改革经验而形成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从三大形态层面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5,18(6):26-3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义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关系也做出了新的调整,即由原来对抗性关系逐步变成竞争中寻求合作的关系。全球性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模式就是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响亮回应。  相似文献   

20.
胡义成 《云梦学刊》2000,21(1):24-28
通过评述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拜尔和米恩斯以及以后“经理主义”厂商理论三大模型,揭示了“股份制社会主义”思想在美国的产生和深化,从股份制理论史的角度深化了对“股份制社会主义”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