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2):50-53
通过归纳分析湘潭方言入声变调的类型、影响因素、发展规律 ,证明变调是入声最终消亡的前兆 ,也是入声消亡中的必经环节。其过程应是 :入声字通过变调由低升调 ( 2 4)转为中高的平调 ( 4 4) ,然后一般归入阴去调 ,部分字会归入与普通话相应的调类 ,入声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2.
姚炎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68-71
南阳方言四个调类的调值是:阴平35调,阳平42调,上声55调,去声312调.文章主要探讨南阳方言中两字组、轻声及叠字组连读变调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金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合肥方言的连读变调李金陵合肥居皖之中,地处安徽省境内的江淮之间,也在江淮官话的中部。合肥方言的范围包括肥东、肥西、舒城、六安等地,其语音系统的特点是无全浊声母,不分尖团音,有鼻化元音韵母,声调有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人声收喉塞尾。五十年... 相似文献
4.
汪化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4):95-99
团风方言中存在利用声调的转换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词的现象。这种“变调构词”手段所构造的变调词都是有音无字的,其语音形式大多是填补团风方言中声韵调配合中的空格,其与原词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文中以变调为纲,列举了变调构词实例106个。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绝不只是存在于团风方言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为正确解释汉语史上的“破读”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应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90-91
乾县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有语音环境制约和语法因素决定两种变调,其中前者表现为为非重叠式,后者表现为重叠式;非重叠式两字组连读变调共有九种类型,其中后字变化频率远远超过前字并且以变21调为多;重叠式具有特指、爱称、小称、泛称、尝试、成词等语义语法功能,主要表现为名词和形容词,动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彭明权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本文主要探讨甘肃西峰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西峰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六个:24调、211调、31调、53调、5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8.
贵州纳雍方言的单数人称代词有三个,即“我?o32”“你ni32”和“他tha55”,“我”和“你”在亲属称谓词、人名前时,在偏正结构中表领属时,在数量结构前表复数时,以及在同位结构中时,声调从上声32变成阴平55,读“?o55”和“ni55”,“他”不变调。这种变调是声调的屈折变化,来源于人称代词与“的”的合音,从偏正结构开始不断推广到有亲属称谓词或人名的结构、同位结构和单数表复数的结构中去。 相似文献
9.
易亚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4):109-112
石门方言里,每个词语都有与语法结构相对应的轻重格式.轻重格式里的轻读音为石门方言的轻声.石门方言的轻声不限于重轻式,轻声音变主要表现为原有声调的变形.这种轻声引起的声调的变化是石门方言里惟一的变调形式.轻声变调所产生的调值一般与本调有关,与前后音节的声调无关,可分为语法变调、区别新旧词的变调和别义变调等.语法变调中的结构变调是石门方言轻声变调的主流.这些不同类型的轻声变调目前已出现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昌县位于海南省东北角,其南、北东三面濒临南海,西部主要与琼山县接壤,次与定安、琼海县交界,总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境内人口50多万,另有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60万人。据史载,汉武元封元年(前110年)在境内设紫贝县,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为平昌县,贞观初更名为文昌县。县名沿用至今。由于文昌县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文昌方言不仅是海南闽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也是全省最有影响的方言。文昌方言还随着该县华人、华侨远播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13.
闫小斌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3)
以优选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博山方言中的双向性变调问题,指出左向应用是博山话三字组连读变调非标记的规则应用模式,而右向应用是受右调位置忠实性制约条件驱动的非典型性规则应用模式.研究表明优选论的并行处理模式完全可以解释博山方言的连读变调难题,并为其他方言中以节律为条件的连读变调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谭伦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Z3)
平昌方言在叠音式组合以及部分助词、趋向动词“去”、量词“个/月”、虚语素“头”、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或词和部分其他构词语素等变调的规律性较强,而其他变调只能从词汇层面逐个考察。除了叠音式“上+上”的后字变成低降调外,其余变调均是后字变成高平调。平昌方言的变调模式跟成都话、重庆话大体一致,从中可以窥探四川方言,至少是其中入声归阳平区的变调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杨晓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0-46
固原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可分后虚类、叠字类、一般类三类进行观察和讨论。出现的连读变调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重读连读变调、轻声连读变调、轻音连读变调。轻音连读变调是单纯语音层面的调值变化,轻声的连读变调还与语义、语法层面有关。固原方言轻声音变至少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后字轻的形式和音系学意义上的后字不轻的形式“。上声+上声”两字组中有一种21+53的连调式,或许可以看作前字轻的轻声音变形式。 相似文献
19.
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0(1)
岱山与定海一海之隔.从表面看两地方言差异并不很大,但岱山人与定海人的口音相差却较为明显.通过对岱山话与定海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比较,确定这两地方言声调及连读变调的差异性质,并从舟山群岛明清时期海禁、展复及移民史的角度阐释其成因,从与来源地方言比较结果来确定岱山方言声调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0.
衡山方言的两字组、三字组的轻重模式与字组是否成词、字组的词性(体词性和谓词性)及语法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在句子中,轻重音有区别语素的实义和虚义、辨别数词的确数义和约数义等功能。轻重音在语音上的特征表现为:轻读音节较重读音节的时长短,非平调变读为平调(具体的变调规则是上声13变读为阴平33,入声24变读为阳去44)。这种变调可称为“轻读变调”。根据轻读变调的稳定性,可以分为“规定性的轻读变调”和“非规定性的轻读变调”两种。“规定性的轻读变调”具有与北京话“轻声”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可以界定为“轻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