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确立以草畜为主的发展方向1984年我国人均粮食393公斤,相当于苏联和美国人均消费量的一半,比世界人均粮食尚低36.5公斤。象苏联那样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我们是办不到的。就是从长远看,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1.4亩),以大量粮食做饲料也是不可能的。按照“七五”计划到1990年粮食产量4250—4500亿公斤,人口11.13亿,届时粮食人均378—404公斤;到2000年粮食产量为500亿公斤,人口12.5亿,届时粮食人均400公斤。根  相似文献   

2.
1984年以后,浙江省粮食生产形势出现了逆转。1985——1988年总产量连续4年下滑。1985—1990年总产和单产年均递减2.25%和1.20%。浙江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下滑,这在各省市中是绝无仅有的。从全国看,与上年相比,全国粮食生产只有1985年和1988年两个年份是减产的。其中1985年减幅最大,仍比浙江省小3个百分点左右。1989年全  相似文献   

3.
一、2 0 0 0年我省粮食生产、收购状况2 0 0 0年全省粮食总产 70 715 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10 7780万公斤 ,减幅 13 .2 3 % ,其中夏粮总产 3 183 6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 5 70 70万公斤 ,减幅 15 .2 % ;秋粮总产3 8879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 5 0 710万公斤 ,减幅 11.5 %。粮食减产幅度最大的地区依此为庆阳、酒泉、平凉、兰州和定西五地市 ,分别比上年减产 2 1.2 7%、2 0 .89%、2 0 .87%、19 .63 %和 8.87%。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遭受历年罕见的特大旱灾 ,特别是严重干旱、高温、大风和沙尘暴天气 ,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 ,粮食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中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如下特点: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这“三高三低”特点决定了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和封闭性。因此,粮食生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做法。我国以占世界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一成就是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从3亿吨跃增到乙5亿吨,人均占有量375公斤,人均消费量300公斤。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一事实被誉为世界奇迹和创举。但在成绩背后也存在着隐忧。17年来,全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人,而耕地却从1984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94年16.5亿亩。在1994年全国减少的250万亩耕地中,最多的是内蒙古、陕西、河北三省,约占总量40%;其次是江苏、广东、四川、山东、云南五省,占22%。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调,而且全国又有30多个城市重新使用了粮食卡。  相似文献   

5.
张世祖 《社科纵横》2002,17(2):37-39
一、对目前甘肃粮食形势的基本看法(一 )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人均占有粮食水平不断提高 ,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粮食总产量由 1978年的 5 1.0 6亿公斤 ,1999年达到81.8亿公斤 ,( 1998年最高达到 87.2亿公斤 ) ,增长 60 .73 %。同一时期 ,总人口由 1872 .89万人增加到 2 5 4 2 .5 8万人 ,增长 3 5 .7% ,粮食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 2 5 .0 3 % ,如果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 ,这一期间粮食为 2 .67% ,人口为 1.5 2 % ,也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 ,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粮食占有量由 1978年的 2 72 .6公斤 ,1999…  相似文献   

6.
(一) 1979年至1988年这十年,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年。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1.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作物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比较经济效益下降情况下,仍有较大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  相似文献   

7.
数据库     
《社会》1985,(1)
●我国国民经济迈出历史性步伐,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今后每年保持递增9%,翻两番可提前四年实现。●我国农村在深入改革中,农业又获全面丰收:198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斤。●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35万个,到1983年底止,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22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2.1%,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突破七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国生产发展,人民收入增加。198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三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全国高等院校将招生52万,比去年增加15.95%。到本世纪未,我国将需要70万名研究生,一千万名大学本科生,一千万名大学专科生和两千万名中专生。●据预测,在九十年代,西方将在中国近海勘探中投资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张雄 《社科纵横》2002,17(2):20-21
建国以来 ,粮食流通体制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 :194 9─ 195 2年 ,粮食自由购销时期 ;195 3─ 1977年 ,高度集中的粮食统购统销时期 ;1978年─ 1984年 ,粮食政策的转折时期 ;1985年以后 ,改革高度集中的粮食流通体制 ,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一 ) 194 9─ 195 2年粮食自由购销时期。在这一时期 ,主要是逐步确定了国有粮食商业的主导地位。由于受长期战争破坏 ,建国初期粮食生产下降 ,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粮食市场上私人粮商占优势 ,国家掌握粮源主要靠从农村征收公粮。由于交通破坏 ,运输困难影响地区间余缺调剂 ,使城市和缺粮…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研究讨论浙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对怎样正确制定粮食的发展战略,引起了普遍关注,而且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正确估量粮食生产形势和发展趋势正确分析我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前景,制定合乎实际的粮食发展战略,对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建国以来,我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粮食生产又持续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量363.4亿斤,比上年增长14.7%,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粮食人均占有量910斤,超过全国人均占有量800斤的水平。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可以  相似文献   

10.
《社会》1989,(5)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从生产力诸要素的角度,对制约中国长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后认为,今后中国将在四个方面遇到严重危机: 人口危机2000年可能突破13亿大关,农村潜在失业人口将达3亿多,人口也在迅速老化。资源危机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局部地区和多数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到2030年,中国资源将达承载极限。环境危机污染严重,到本世纪末,70%的淡水资源将遭污染。粮食危机到本世纪末,以人均800市斤的水平供养13亿人口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哲路 《今日辽宁》2005,(6):20-23
年初,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张文岳省长宣布: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至此,辽宁省成为全国第23个宣布取消农业税的省份。辽宁农民结束了种田纳税的历史。2005年成为辽宁农业零税收的第一年。这一年,辽宁免征农业税5.7亿元。辽宁的1800万农民人均减负约24元。这一年,辽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67万公顷以上,粮食总产预计可达到150亿公斤以上,辽宁省实现农民增收27亿元,人均增收123元。这一年,在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还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落实了粮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全省粮食直补资金总额占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分析整顿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近期可供选择的基本对策。一、经济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近几年我国经济环境日趋恶化,据资料统计:(1)社会总需求超过总 供给的缺口,1981年为254亿元,1984年为819亿元,1988年上升为2230 亿元。( 2)流通中货币量大幅度增长, 1981年为396亿元, 1985年为 987亿元,1988年达到2181亿元。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 (3)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升,1981年为 2.4%, 1985年为8.8%,1988年为18.5%。 与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同时,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失调,1985年以来农业特别是种…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其布局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失重”状态的生产力布局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了400亿大关,粮食生产也打破了长期徘徊的局面,突破了300亿斤。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但是,这些业绩却是在生产力布局“失重”的状志下取得的,布局“失重”,这对全省经济的起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 (一)生产力梯级带状分布,区际差异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几十年来象征计划用粮的粮票,标志着粮食的充裕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人们便产生了“有了粮,心不慌”的感觉。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真的已经得到了完全解决,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显然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的隐患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明显,威胁越干越人.前景不容乐观。警示之一:粮食播种面积跌破警界水平据报道,199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4亿亩.低于《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确定的我国粮食播神面积不能少于16.5亿亩,越过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警界线。实际上我国粮重面积逐年减少的迹…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经济发展──武威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思考王永,凯泰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改革推动下,武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近10年有较大提高:(1)粮食达4亿公斤,年均递增1.6%,经济作物和林果产量2.3亿公斤,年均增长14.56%。...  相似文献   

16.
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1990年大丰收后农业发展形势的初步分析,探讨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农业生产出现转机,稳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获得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达到231.25亿公斤,比1989年增长38.6%,比历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后半期(1985~1989年),日本的资本输出以平均每年27.6%的速度递增,1989年的输出规模(1921亿美元)是5年前(1984年)的3.4倍。90年代日本的资本输出将是怎样一种态势,颇为世人所关心。本文拟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二大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农业这个重点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粮食定,天下定”(《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18、93页)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1982年的7,068亿斤,三十三年增长2.12倍,基本上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供应。但是,粮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有…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984年10月23日号载江口雄次郎的文章说,10年以后,日本的对外纯资产可达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确有可能成为继英、美之后的第三大债权国。日本将怎样按军事、金融、情报三要素组织适合于本国的国际组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超过以前英国的对外投资。为了成为第三大债权国,日本的国际组织应和美国的国际组织共存。美国虽然使国内经济出现复苏,但经常出现收支赤字,1983年为416亿美元,1984年增加到888亿美元,1985年可达1,139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实际增长率将从1984年的7.4%下降到3.6%,对日贸易摩擦更加激烈,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从口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开拓拼搏 ,共为国家生产粮豆 332亿公斤 ,上交商品粮 189.6亿公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宝泉岭分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形成了以全国改革实验区绥滨农场为典范 ,坚持“三不两自一固定”和“绿色加特色加订单”职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的方式。 2 0 0 1年全局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 5 .6亿元 ,实现国有企业利润 30 0 0万元 ,粮豆总产 12 7.6万吨 ,种植业职工盈利面达 90 %以上 ,人均纯收入 4 5 11元。 2 0 0 2年 1月 ,宝泉岭分局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入新的世纪 ,宝泉岭分局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