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基础法律,用以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定物权法是国家法律建设的一件大事,同时,也使行政管理的许多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权法律制度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为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预期规范和激励机制。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使用制度等做了原则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现有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本文从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特征出发,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初步探讨了《物权法》对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文简称《物权法》)第107条规定,遗失物的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以下简称为遗失物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在遗失物被无处分权人转让给第三人的,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有权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可以看出,《物权法》对遗失物回复请求权规定了两种期间,针对拾得人的期间是无限期的,针对受让人的期间为二年。第一种期间是物权消极权能的必然要求,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系列国有资产流失案的出现,使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保护国有资产已经刻不容缓。恰在此时,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的出台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很大的法律效果,同时我们要以《物权法》为契机,积极进行会计改革,加强我国国有资产的保护与监督,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文天 《经营管理者》2007,(11):50-57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六十二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而此前,物权立法已经历时13年、历经8次审议和多次讨论。不仅其审议次数刷新了我国立法纪录,且2889名代表中的2799人投下赞成票,也创下了高票通过的纪录。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到一粒纽扣、一个茶杯,大到一栋房屋、一座矿山,都存在所有权归属问题。如何确定权利的归属,划定权利人享有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得到保护,这些问题都是物权法规范、调整的内容。有恒产者有恒心。"物权法的出台,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信号就是,老百姓的财产权利有保障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教授如是说。从此,中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物权时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物权法》中新增担保物权为着眼点,分析其给银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挑战,并结合银行业自身特点寻求化解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关于物权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近几年《物权法》在民事强制执行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几乎在每个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都要提到《物权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一直被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某些问题是否适用《物权法》所困扰。因此,本研究重在探索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适用《物权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权规则在夫妻共同财产制中的适用是《物权法》与其他民事法律冲突与衔接的问题之一,此类问题在理论界少有涉及,在司法实务中则存在法律适用不一的情形,因此有必要作一探讨,将物权法的规定在婚姻法的范围内做出变通性适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只适用于动产,而《物权法》出台后将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适用于所有物权载体。这是立法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对保证交易安全和促进物权的流转是利的,但也存在缺陷,其利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志勇 《经理人》2007,(6):48-4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权模糊问题较为突出。而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物的归属,定纷止争。物权法对国有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实行平等保护。财产保护制度的真正确立,起到激励私人创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敏 《经营管理者》2013,(16):246-246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物权的登记制度。虽然物权法将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的一项制度内容,但是,不动产登记的实质是国家公权力对物权的设立及变动的干预,因而,不动产登记就不仅仅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它涉及到行政权的运用和行使,还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备行政法律制度去规范行政主体的登记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国务院两度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奈例(征求意见稿)》的背景下,为推进城市房屋拆迁行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针对现有房屋拆迁存在的问题,本文对《物权法》所确定的拆迁行为进行界定,理清民事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关系,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提出见解,并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侯飞 《管理与财富》2009,(4):111-112
《物权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分析了《物权法》立法对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非公经济来说,在财产权利确认、市场交易行业等方面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物权法是各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公共和私人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我国的物权法是1954年以来,继宪法、合同法、婚姻法之后,第12部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这个草案自1998年3月着手起草,至今历时8年,终于在今年10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六审,在诸如公、私财产有无轻重之分、对国资是否需要特别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现已比较成熟,有望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物权立法不仅丰满了民法体系的羽翼,而且必将渐进…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第191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其意旨是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但没有考虑到抵押物性质的不同.对于一般动产抵押物而言,出于对抵押权人的保护,如此规定未尝不可;对于不动产抵押物和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的特殊动产抵押物,这样的规定多此一举,甚至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16.
赵卓 《决策与信息》2013,(11):30-31
非典型担保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在实践中由学说和判例所承认的担保形式。也是近年来担保物权的发展的新趋势之一。但是,在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国家和地区,非典型担保首先面临着违反物权法法定原则的困境。如何协调物权法定原则与担保物权的发展,使得非典型担保得到保障,促进交易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从《物权法》为解决电费回收问题提供的新途径,以及《物权法》关于地役权、相邻权的有关规定加以展开,论述了《物权法》的实施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电费回收和反窃电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物权渤明确了担保物权的三种形式: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同时也在立法上对担保物权的竞合予以肯定。因《物权法》对同一物上设定的数种担保物权效力发生冲突时如何确定各担保物权效力关系规定并不详尽,且在审判实践中担保物权竞合的案例经常出现,因此对担保物权竞合成因、产生竞合的条件及如何确定竞合时彼此的效力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司法审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物权而不适用于不动产物权。《物权法》颁布之前,就我国不动产物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学界颇有争论,而以登记作为公示的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不适用此制度。《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完善了我国原有的物权法制度,使我国在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面有了开拓性进展。本文以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价值及依据为基础,分析其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完善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20.
酝酿13年之久、8次会议审议、创造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获得通过,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可以说,《物权法》既是近两年争议最多的一部立法,也是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大、最直接的一部法律。它的出台和实施,将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后定纷止争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