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府诗作为诗歌的一个大类,自汉以降,流响甚远.《陌上桑》作为汉乐府诗歌的名篇,百余年来文人拟作层出不穷,其或依古乐,或依古题,或自出机杼,通过题目或主题与古辞维系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其姿态良莠不齐,妍媸各异.整理《陌上桑》的文人拟作,可以探知出这个古题几百年来的流传演变情况,并藉以探讨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乐府诗历来被看成一种独特的诗体。《文心雕龙》于“辨骚”、“明诗”篇外,另标“乐府”篇;《文选》于“骚”、“诗”外,另立“乐府”门;《文苑英华》于“诗”门中,分出“乐府”类。故明胡应麟《诗薮》云:“世以乐府为诗之一体。”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乐府诗与其他体类的传统诗歌的区别在哪里?历来论乐府诗的特性,首先都从音乐方面着眼。但创始的乐府古辞固然都曾合乐歌唱,然自魏晋起,文人拟作的古题乐府已大多“无诏伶人,事谢丝管”(《文心雕龙·乐府》),唐以后文人自创的新题乐府更是“未尝被于声”(《乐府诗集》卷九十)。因此,在大部分乐府诗主义而不主声的实际情况下,音乐性并不能代表乐府诗的总体特性;乐府诗应该还具有自己的文学特性,否则就不可能在传统诗歌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历千年而不衰。不少研究者已指出,中国传统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相应地较不发达,而乐府诗却较多叙事诗;与叙事性相应,乐府诗多采用铺叙、对话等手法;乐府诗的语言也较朴素自然,不事雕饰。除了这些特性外,笔者认为,乐府诗还有一个尚未为人拈出的重要特性——虚构性。一般的中国传统诗歌具有纪实的、非虚构的特性,而绝大多数乐府诗所处理的,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本文即拟从这一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代朱嘉徵《乐府广序》在乐府诗评论方面革新了前人注重追溯本意的评点方式,具体以《诗序》为结构原型,在评点内容上传承《诗经》精神,追求诗歌寓意,讲求诗歌的"美刺"功能,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乐府广序》在评点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且又在评点中大量运用了以诗论诗的批评方式。作为续经之作,《乐府广序》是乐府诗地位提升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李白与民歌     
(一) 历代有成就的诗人,都是认真学习民歌的。著名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民歌,有着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诗经》是现存最早的周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诗歌。它虽经封建文人篡改,渗入了封建统治思想意识。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它的题材所反映的社会面貌非常广阔,它所揭示的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也相当深刻。汉魏以来的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也相当真实地、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从李白的创作实践和艺术风格看来,他十分注意学习《诗经》及汉魏六朝乐府。与那些只模拟民歌和套用乐府古题的诗人不同,他是从其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并为后代诗人作出了典范。他对民歌孜孜不倦的学习,特别是乐府民歌,给李白的诗歌创作以极大的启发。他的九百余首诗歌中,有一百四十九篇  相似文献   

5.
南朝文人乐府诗演进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同期的文人徒诗、乐府民歌对照来看,南朝的文人乐府诗有自己的演进轨迹。刘宋是整个南朝文人乐府诗发展的创始时期;南齐文人以"赋题法"制作乐府诗,为文人乐府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路;梁陈时期,文人创作的边塞乐府诗、清商新声乐府诗、七言乐府诗蔚然兴起,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南朝文人乐府诗的创作实绩对唐代各诗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诗史源远流长。在这绚丽多彩,灿烂辉煌的诗歌发展史中,汉乐府诗是一朵芬芳的奇葩,一颗瑰丽的珠宝。它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相比,都是民间创作,“《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乐府直接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二者相距时间不长,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早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是,我们从乐府诗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来看、较之  相似文献   

7.
初唐时期的乐府诗创作是很有特色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了初唐诗歌的风貌。本文选取了《王昭君》、《从军行》、《巫山高》和初唐新题这样几个乐府曲调,从这些具体曲调的流传、同题乐府诗的创作以及乐府新调的产生来考察初唐诗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国风》的优良传统,下启魏晋新声,流波余韵一直影响到唐代诗人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民歌所以能够保存、流传,是由于汉代设有乐府机构对民间歌谣进行广泛的采集。乐府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文学史必然论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期,是乐府大规模发展、乐府诗创作兴盛的时期。在乐府发展史上,汉武帝有着极大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乐府这一不太受人重视的音乐机构成为汉代政治生活的主体,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乐府制度。同时汉武帝亲身躬行,创作了大量以祭祀为中心的乐府诗。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有许多文人参与创作乐府诗,乐府诗的创作逐渐走向繁荣。汉武帝时期的四十八首乐府诗,其主体是祭祀乐歌,与汉武帝的乐府制度以及其大一统的封建统治相一致,还有一些是文人直抒胸臆之作和各地民歌、民谣。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汉魏晋宋以来的文人乐府诗创作,萧纲乐府诗在题材处理、语言风格等方面都表现了一定的革新精神。他将当下情境直接写入乐府诗,改变了文人乐府诗在题材上依附于乐府古辞的传统。他的乐府诗语言简洁,清新流美,与夸饰、堆砌、用典等人工技巧迥不相侔。这体现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也与萧纲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金宗直的乐府观和乐府诗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金宗直认为,朝鲜乐府诗不应包括利用乐府古题所创作的诗歌,乐府诗应根植于朝鲜固有的文化,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作者进行再创作.金宗直乐府诗选材中的美学标准为淳朴之美与忠贞之美与和谐之美.《东都乐府》的表现技巧特点为反映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相符合,利用押韵和音节组合表达朝鲜民歌固有的节奏,运用修饰手法表达朝鲜民歌的某些结构特点,在运用汉字的同时使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文学由于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因而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子是很多的,汉乐府民歌对于建安诗歌的哺育尤为引人注目。两汉文人诗坛十分冷寂,诗歌创作不仅数量少,而且内容枯槁,形式平板,可读的作品寥寥可数。另一方面,来自街陌草野的乐府民歌却蓬蓬勃勃地发展着,虽然发生过哀帝“罢乐府”的事,也没有减弱其旺盛的生命力。乐府民歌给了文人诗坛越来越大的冲击。它始而引起文人的惊奇、赞叹,继而引起他们模写、学习的兴趣,最终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辛延年的《羽林郎》到宋子侯的《董娇饶》,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歌,这种影响的轨迹清晰可寻,而且越来越显著,越来越深刻。建安诗歌能够结束两汉四  相似文献   

13.
《诗经》、《楚辞》以不同的风格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道路,深深地影响到魏晋与盛唐诗风。但两汉竟然是文人诗歌的淡泊季节。《古诗十九首》(下称《十九首》)以前,没有产生成熟的五言诗姑且不论,即使是非五言的文人诗也寥若晨星。汉武帝曾提倡辞赋的创作和诗歌的收集,贵族与民间乐府一时均见成效。文人乐府今传除司马相如等人奉诏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外,几不可见。东汉光武帝刘秀“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刘肇  相似文献   

14.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又被收为乐府《白头吟》,从乐府诗的要素本事、风格两方面来看,此诗并非一首乐府诗。而对其刊刻流传进行梳理后,可以认为是误用乐府《白头吟》之名。  相似文献   

15.
两晋时期,文人接受汉魏乐府的主要方式是在创作中进行模拟。两晋诗人共创作乐府诗230余首,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依旧曲作新词;第二,接受汉乐府叙事诗体;第三,对汉乐府题目与内容相关之特点的接受;第四,对汉魏乐府内容、题材、风格等的接受。两晋诗人对汉魏乐府的接受为后代诗人拟作乐府诗提供了范式,并进一步推动了汉魏乐府的经典化进程,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和一切民歌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但传统的基本手法是赋、比、兴。这是古人对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并且成为历代诗人、民间歌手进行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大凡流传久远的优秀民歌,除了在思想内容上都具有着普遍性以外,在表达方法上还具有显著的独持性。这种独特性就是诗人、歌手通过赋、比、兴进行形象思维来实现的。象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两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的形成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在内容、形式和语言方面带有明显的文人特征 ,且与乐府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 ,因此应该是文人在乐府民歌基础上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尤其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口出天然,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显得特别可贵,可谓是一种新的力量、新的血液.要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轨迹,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搏,就不能不研究南北朝乐府民歌.  相似文献   

19.
北朝歌诗包括乐府歌诗、文人乐府诗、谣谚等,大部分保留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杂歌谣辞"、"杂曲歌辞"、"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等中,也有些存于正史及其他类书中。其作者除文人拟作之外,一部分出自当时乐工之手,一部分属民歌,作者已无可考。而且,不仅作者无法考订,就是出自北方的哪个民族也已十分模糊,其中既有汉族的又有北地各兄弟民族的,但传至今天,皆已变成汉语歌辞了,有的则经过译者及整理者的加工,已远不是原初的面貌了。  相似文献   

20.
《豫章行》现存汉唐时期的文人拟作共9首,其流变特点是:主题上所写的时事与古辞"伤别"主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语言形式上,显示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这些特点,体现了文人拟乐府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文人拟乐府是介于音乐与文体二者之间的创作行为,在其文化功能上既有音乐文化因素,也有文体意义的性质,六朝许多文人诗歌范式就是在拟乐府的创作机制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