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娅  孙文营 《探求》2006,1(1):16-19
古今中外思想家有很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可以成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借鉴。中国先人的和谐社会理想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实现社会稳定为首要目标追求;重视社会个体的人格完善和身心和谐。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启示我们:要将和谐社会的实现视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确立科学合理的和谐社会目标追求;要充分发挥社会个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性和互动性.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一条切合实际、现实可行、易于见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昕 《社科纵横》2011,26(3):117-12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以及世界和谐思想。充分发掘、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宝贵资源,并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际遇对其进行现代转换和科学诠释,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华 《浙江学刊》2007,2(5):132-135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儒家的贵和精神与社会和谐思想;和谐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与精神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雁 《浙江学刊》2008,(2):130-1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关系.而对人、自然、社会的关心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其直指和谐人格的道德理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充满仁爱的群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透视人文情怀的和谐生态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董根洪 《学术交流》2006,(12):26-30
先秦儒家与道家都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和谐思想。儒家所持的是仁礼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而道家所持的是自然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在二者都追求和谐社会,都把统治者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这一共同点之外,在关于和谐社会的性质、内容与走向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等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不同点。相比较,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体现出更多的积极意义。尽管二者在关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特征上与现代社会的和谐不同,但儒家和道家社会和谐思想中重视民心民意、重视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重视思想道德与制度关系的和谐等许多观点,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当从社会转型的大视角深刻认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和谐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多层次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从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准确地把握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从转型期社会现实要求出发抓准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严跃英 《探求》2006,(Z1):30-31
一、民生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民生和谐问题.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政治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社会生活中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民生和谐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洁 《社科纵横》2006,21(3):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提出的关于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谐稳定的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含义,从而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葛晓霞  王娟 《社科纵横》2009,24(6):9-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为本世纪中国指明的一个伟大战略目标。当前,新时期推动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大事,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然,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如何以和谐社会建设理论自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对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以改进求创新来顺应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定春 《社科纵横》2006,21(1):23-2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并多次使用“和谐”一词,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它作为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一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家长  郭辉 《社科纵横》2009,24(11):15-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的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心灵的和谐,三者内在联系、相辅相成,是构建杜会主义和谐文化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需要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培育,规范与指导。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