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解放前、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发展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解放前,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的发展基本遵循两种模式,即"独立-合并/独立"模式和"综合-综合"模式;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只有一种模式,即"独立-独立"模式;改革开放后的模式有"独立-综合"和"综合-独立"两种。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决定因素;国家政策的变化是直接决定因素;高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则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科专业发展是高等院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为基础,在差异化竞争战略思想指导下,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学校办学积淀的分析入手,确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多路径实现战略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定位问题的生态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把生态学中生态位原理应用到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理论的研究中。总结了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发展定位的生态因子及发展定位的不足,并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的定位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校党委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校庆55周年校长致辞,勾画了我校到本世纪中叶"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近期目标是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省属一流大学;第二步,中期目标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科技大学;第三步,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准村官”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明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现实意义,分析农林院校开展"准村官"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准村官"培养机制的措施:(1)制定"准村官"人才培养目标;(2)设置具有层次性的"准村官"相关专业;(3)开设富有实用特色的"准村官"课程;(4)开展具有实战性的"准村官"挂职实践;(5)建设多元化的"准村官"培养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6.
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行业院校划转地方管理后,逐渐产生了办学经费较为紧张、原行业优势和特色逐渐淡化等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尽管也有相应的探讨,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略。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应当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大力培养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打造特色学科,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推动原行业院校争取行业和地方的双重支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努力创新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编制和出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正确领会纲要精神,全面学习纲要内容,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现代大学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结束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年,做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教育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选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对2006-2010年学校产学研结合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绩效水平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其年平均增长率为9.9%,而且绩效水平的增长完全来源于技术进步,且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达到了规模有效,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科综合化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整体服务,但农林院校还存在农科专业"离农"形势严峻,非农学科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协调学科发展、加速综合化进程是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就业竞争力,影响就业因素等方面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届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学习能力高于男生,但活动能力较弱,性别特征减少了女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其就业质量。并就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和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说明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一期和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一期关注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的解决,二期更注重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二期相对于一期目标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全面详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然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是高等农林院校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它不像一般专业课那样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解决如何会说、怎样说好普通话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探讨了农林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就业前景看农林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新专业,开设时问较短,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短期供求失衡、没有明确的就业行业、缺乏特色特长、实际的技能能力较弱以及农林院校毕业生不易被认可等问题,使得不能不考虑就业前景而进行专业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数学系在调研了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理农融合办出特色、为地方发展服务以及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方面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实施的,旨在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农林院校与大学生村官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点。在分析了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人才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锻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为重点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乡村地区,与艺术的接触机会较少,对艺术的感知较弱,加之学习课程以农科为主,缺少艺术氛围的熏陶,这制约着他们的整体发展.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对他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式方法不先进、学生热情不够、艺术氛围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农林高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整合艺术素养教学资源,增强艺术专业学科在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这既发挥了农林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长,又提升了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启动,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为本校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规划。鉴于近年来有些高校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建校园和扩大招生规模、一味追求“大而全”的现象,其发展战略规划似乎有偏离大学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倾向。文章就牛津大学最近一次在2000年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探究和分析,希望其中一些理念对我国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农林院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其就业观呈现出诸多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势在必行。剖析了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从5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农林院校的大学生纠正传统就业观的偏差,增强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和探讨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考核如何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而进行,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构建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发展为价值取向的预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并就评价的内容、方法、效果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验证,旨在为推动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地方农林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发展思路、品牌打造、平台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知识经济型和终身学习型"新理念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地方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仍面临着途径与方法较单一、规模效益有待提升、特色品牌不够鲜明、远程网络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的瓶颈和困局。以安徽农业大学为分析个案,认为发展地方农林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条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拓宽办学途径和平台,强化理论研究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