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一次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刘明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的历史虽然距今几近百年,但是它的成功与失败无疑在客观上一直影响到当代。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和总结也无疑影响着我们现实的历史实践。因此,对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不仅有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甘肃省社联、甘肃省社科院等单位筹办的全国第四次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于十月八日至十三日在文化名城敦煌市举行,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八十多人聚首敦煌,参加了会议。会议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理事会。中国社科院邓绍基当选为会长,山东社科院郭廷礼、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王俊年、连燕堂当选为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王飙当选为秘书长。  相似文献   

3.
4.
文学与电影的百年匹配与折磨─—文学影像化的跨世纪回溯孙立峰一百年前,在法国巴黎迦夫埃昏暗的地下室,卢米艾尔兄弟摄制并且公映了世界第一部电影。从此,文学─—尤其是小说与电影之间,便呈现出意义明确但却若即若离、似远似近的纠缠甚至是折磨的关系。这里所谓“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汤因比提出的“挑战与应战”的原则来审视儒家文化,认为,儒家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四次挑战:儒学产生初期,由于受到黄河文明的挑战,原始儒学在“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中脱颖而出,从宗族血缘中提炼出一种抵御异化现实的人伦情感和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规范;汉代时期,由于受到“大一统”的政权形式的挑战,儒学在“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中进行整合,从而将世俗的等级制度转化为天地的阴阳法则,将朝代的历史变迁比附为五行的轮回流转;宋明时代,由于受到宗教信仰的挑战,儒学改造并吸收了道教之“太极”学说和禅宗之“佛性”理论,从而以“理学”和“心学”这两种方式实现了内在超越的形而上体验;近代以来,由于受到现代化的全球性挑战,儒学也已经做出或正在做出种种不同的姿态来进行“应战”。相对于这四次“挑战”的每一次“应战”都使儒学获得了历史性的丰富和变革。  相似文献   

6.
意的文化与情的文化─—中日文化的一个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所谓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等非常广泛的含义。由于作者的能力及本文的篇幅所限,在这里不可能对中日文化的所有层面进行比较。下面,仪试从心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改革与开放俱乐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知识出版社联合召开“五四——中国文化的转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于1989年4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社科院举行,参加会议者有近百人。会议认为,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激励了整整几代人。今天,“五四”先驱者们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命题,如“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同行、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流、人格的塑造、新人的发现与观念的选择、新学派的崛起与碰撞……仍见其深刻性。五四新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的民主意识、科学精神至今生生不息,它的理论性格、文化品格仍在陶冶今人,它对旧文化的抨击和对新文化的渴求至今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甲辰 《唐都学刊》2007,23(2):112-115
在庄子那里,“得意忘言”中的“意”,既可以指对象难以言说的精微意义,也可以指向形而上的“道”。“得意忘言”中的“忘”既是鉴赏者语言水平臻于化境的表现,也是鉴赏者领悟了对象深层审美内蕴、获得了高峰体验的反映。“得意”与“忘言”互为前提,是不可机械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引领人们超越语言文字、超越此在去追寻与道合一、物我两忘的“至美”境界。所以,“得意忘言”这一命题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价值。而且蕴涵着丰富的道家文化精神;发展过程中既影响到文人们对理想精神境界的追寻,也影响到文人们对理想创作境界和鉴赏方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邵维正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并加了编者按语。按语说:作者“论证‘一大’。是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十三人,从而回答了有关‘一大’的两个长期未解决的疑难问题”。邵维正同志关于出席“一大”的人数为十三人的论断,我是完全同意的。但是,出席“一大”的代表人数又是多少呢?邵维正同志说,“出席‘一大’代表人数,说法也有不同,早期的著作多数说是十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普遍的说法是十二人;也有个别提法是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斯皮罗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即实地考察。与其他同行所不同的是,斯皮罗教授不只是对人类行为文化现象进行自然描述,而且还透过人类行为的表层现象探究其深层结构。他将人类学的实地考察与哲学探讨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分析相结合来研究文化与人性问题。他强调,在解释人类行为之时要同时考虑心理因素与文化因素。在分析方法上,斯皮罗突出地运用了弗洛依德主义的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是美国加斯塔瓦阿道弗斯学院心理学系主任,他在1977年出版的《科学的未来》一书中介绍了1975年10月在该院诺贝尔大厅举行的第十一届诺贝尔年会的情况.出席这次年会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科学家、神学家等共约四千人.大会主题是:《科学的未来》.发表讲演的有美国化学家格伦·西博格博士等.每次讲演后由二十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六位著名神学家当众举行讨论会.这里介绍的是西博格博士讲演后的一次讨论发言.西博格的讲题是:《科学发展的新路标》,他分析了近年来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因素和可能出现的科研动向;指出人口过剩、资源枯竭和贫富悬殊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极大的威胁;并提出要立即设法补充科学的"知识资本",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他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科学技术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会起主要作用.他的讲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针锋相对的论争.了解这次论争的焦点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探索今后科研发展的方向和进一步确立科研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范围内东西方文化的重组与更新,中国比较文学又面临新的定位和选择。在今天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时期,“文化对话”的话语和范式被普遍认同,其价值更具有方法论变革的意义。作者认为,我们对“文化对话”的理论范畴、内涵范畴、话语形成等把握清楚,无疑有利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私营经济是落后地区发展的一支推动力─—甘肃私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李宗植,孙冬梅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然而,目前在广大内地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其作用还未被一些人所充分认识,实践中私营经济...  相似文献   

15.
16.
汪慧萍 《社会工作》2008,(21):57-58
这是大学四年的最后一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我们很幸运的来到了黑龙江省惟一的社会工作试点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进行了为期十周的专业实习。刚进入机构时,一切都是陌生的,为我们消除陌生和紧张感的除了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悉心指导(这很快拉近了我们跟机构的距离)之外,  相似文献   

17.
一 “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曾经为建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而呼号奔走。今天,它已经正式成立,并且举办了首次日本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会。唯其我曾参与这件事,现在就倍感由衷喜悦。日本文化研究需要国际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开展综合性研究,我祝愿这次学术会议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空前迅速地推动着中国人思想观念、生活实践,包括美学观念、审美取向、文艺创造实践等的深刻变化。面对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文化大变革,近年来一直徘徊于“低谷”中的中国当代美学,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参  相似文献   

19.
梁凤莲 《学术交流》2004,(3):135-138
认识与思考华文文学,离不开其置身的文化传统,华文文学的本质形态带有更强烈的"民族情结",和"边缘"地位的诉求,而这种属性的艺术表达,正处在漂泊与迷茫的路上,挣扎于认同与归属的寻觅中。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全国上下对近邻日本骤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残破不堪的日本,却在二十余年间,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如此惊人的速度和成就,怎能不使我们惊讶和瞠目呢?于是乎,一股“日本热”出现了。日本的经济管理经验、日本的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有人主张输入“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